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元素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科學性、系統性的教育工程,主要體現在教師隊伍建設、思政元素內容、融入的模式與方法以及課程思政建設理念和機制保障等多方面。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自2018年9月開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組成“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領導小組,設計了“團隊融、內容融、理實融”“課上課下聯動、線上線下聯動”的“三融兩聯動”課程思政建設模式。主要對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理念與思政元素融入方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課程思政;“三融兩聯動”;專業課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對專業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探索挖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文化和責任等精神建設相融合,使專業課和思政課相結合,高校要發揮三全育人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敬業愛崗、認真負責的職業道德精神,成為有思想、有素質、有責任意識的新時代高素養的技能型人才。
一、思政元素與專業課融合的意義
新時代的高職學生面臨著復雜多樣的社會環境,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在可以塑造的階段,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如果只是單一的思政課程學習,顯得空洞、枯燥,欠缺具體的指導意義;如果專業課的學習中沒有思政元素的結合,專業課的教學就沒有思想高度,學生的素質和道德建設就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將兩者融合促進,才能確保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理念和思政元素并不是增加課程,而是在專業課程中增加活動和因素,主要是讓學生的專業課程承載更多一層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思政理念融入的現狀分析
(一)學生學習思政課程時間有限。高職院校開設三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必修課,總計8學分,相比總學時占到80%的專業課而言,學生學習思政課的時間相對有限。
(二)浪費思政資源。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都隱藏于高校的各種專業課程和基礎課程之中,然而在平時的課程教學之中,高校教師更加注重專業知識的教授,卻在無形之中忽略了對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養,沒有一個明確的思想性教學目標。與此同時,對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不重視,使各個專業課程之中思想政治沒有得到深入挖掘與應用,浪費了大量的思政資源。
(三)缺乏溝通。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缺乏與其他課程教學的聯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難以達成統一的思想和信念。
三、“三融兩聯動”課程思政建設模式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確定了融入思政元素的原則、內容與方式以及項目管理機制等技術路線,提出了“讓每一位教師承擔好育人責任,讓每一門課程發揮好育人作用”的建設目標,繪制了“項目管理、團隊共建、示范引領、成果固化”和“勘探、挖掘、冶煉、加工”的路線圖及立項實施、特色凝練、示范展示三個建設階段的時間表。形成了價值引領、學生中心、循序漸進和持續改進四大原則,使全院課程思政教學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實現協同育人,確保我院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
(一)建立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組建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實現團隊融合。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中,采用項目負責人的形式,每門專業課組建一支教學團隊,團隊由立項課程主講教師與思政課教師組成,每個團隊3~5人。每個團隊對接一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課程共建人,共建人在立項課程的教案設計、教學資料、授課內容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實施好課程思政的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高職院校,專業課及專業實訓課占到課總數的80%左右,專業課教師成為課程思政實施的主體。落實好課程思政,所有的教師要強化立德樹人的課程觀,教學團隊建設尤為重要。在團隊建設中,重點抓“三觀”。1.強化課程育人觀思想意識決定行動,只有通過思想教育,才能付諸行動。課程思政教學不是單純的思想政治和專業課的教學改革,而是“為黨育人”和“為國育人”的主要教學任務。專業課教師和高校要意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要性,在學科教學中,要把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建設作為自己的責任。2.強化課程思政體系育人觀課程思政重點體現在課程上,體現在要形成“課程體系”而不是“零敲碎打”、各自為政的進行。《綱要》要求,按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需要,科學調整專業人才素養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按課程思政要求修改完善教學大綱、教案設計、教材編審選用、課件等,在對教學效果評價時,將課程思政貫穿于課堂教學、教學研討、實驗實訓、作業各環節。3.強化思政循序漸進觀“循序”就是要尊重事物的發展規律,重成長成才規律、教育規律、認知規律。而“漸進”強調的是過程,大學生在學校成長是一個過程,不同的學期有不同的學習任務。比如高職學生基本的職業素養包含認知、合作、創新和職業能力,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在不同的學期對其進行安排。要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對思想政治課程的重點和側重點進行設置。4.強化思政持續改進觀教育教學是一門藝術,教與學是一個辯證討論的過程。學生的思想在變化,所成長的環境和經歷也在變得豐富,教師對教學方法和知識的見解也在不斷提升,持續改進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體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當下的環境對教學課程進行改進和完善。
(二)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思政教學內容,實現內容融合。以學生為中心就是滿足學生的需要。需求就是我們最想要的。需求如何而來?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需要具有社會性,人的發展與人的需要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無認知,不需求。需要是開發培養出來的。通過“深入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事物發展規律,通曉天下道理,豐富學識,增長見識,促進學生思考人生,建立對成為什么樣的人、塑造什么樣的品格、過什么樣的生活等幸福人生的思考與追求。用理想信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當代大學生建立對真善美的需求,使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確保學生在未來生活中獲得實質性成功。1.融入理想信念。融入理想信念的目的是正確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提高學生的民族信念和文化自信,肩負起民族文化的重任。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采用講授或者學生討論交流的模式,將其放在課程的初始階段,或者結合當下的時事政治進行討論,如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國非轉基因大豆、“一帶一路”等事例。2.融入愛國主義情懷。融入愛國主義情懷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學生樹立熱愛祖國的正確思想,培養學生的黨建文化,讓學生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以案例為載體,采用多媒體和一體化模式進行教學,可以向學生播放視頻和理實相結合等方式進行教學。根據教學內容,選用事例,如中國制造的成就播報等。3.融入品德修養。融入品德修養建設,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思政意識和文化修養。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是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案例。二是要根據課程內容,特別是實操類課程。要做到把某一品行的養成訓練貫穿始終,如食藥類的誠信、良心,工程技術類的精益求精。
(三)以價值為引領,實現理實融合。價值的形成基于三個過程七個標準,三個過程即選擇、珍視、行動。其中行動有兩個標準:一是根據選擇行動;二是以某種生活方式不斷重復。三個過程七個標準同時具備,才能稱其為價值。否則,稱之為信仰、態度或除價值之外的某一事物。因而價值觀教育必須落實到行動上。以中藥制劑技術課程為例,實現價值引領,一是在教學設計與實施上,對中醫藥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解析,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中藥制藥技術人才,在本專業“傳承經典,融合現代”的教育理念引領下,以課程重點為重點,繼承和弘揚中醫學文化,培養學生樹立“仁、和、精、誠”的中醫藥核心價值理念:引導學生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愛護生命之仁心,行濟世救人之善舉;建立謙和、和諧的人際關系;發揚精勤不倦、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恪守誠實守信做良心藥的行為準則。二是在實踐教學上要將“仁、和、精、誠”化為具體的操守,在學生實訓中強化訓練,從而成為學生內生的職業行為準則。
(四)做好課上課下聯動與線上線下聯動。1.課上課下聯動。價值觀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專業課程融入思政理念需要做好課上課下聯動,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融入思政元素,更不可忽視學生專業實訓、調研等課下的實踐活動。要在指導學生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比賽、職業技能比賽等強化學習良好品質的養成訓練。2.線上線下聯動。線上與線下的聯動,就專業課的教學來說,要充分設計并利用線上教學資源與線下教學活動的功能,如線上的MOOC除了專業知識外,更多融入家國情懷、專業倫理、文化等層面的知識,線下的教學中注重養成訓練等。專業課程思政理念和思政元素的融入,不僅讓學生學到了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將思想政治潛移默化的教育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潤物無聲中提高自我思想意識和境界,實現思政教育向全程全員的轉變,“三融兩聯動”模式,為高職院校探索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范式。
參考文獻:
[1]王雪峰.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4):54-56.
[2]胡汀.課程思政理念下的"軟件測試"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資訊,2020,18(20):178-179,182.
作者:邵曉紅 吳英 聶磊 單位: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