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物理課堂教育技術教學,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主要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即使用傳統教學工具粉筆在黑板上一一羅列各種物理概念、公式、法則等,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以被動者的身份接受,學習主體性被忽視,學習發散思維與逆向思維被束縛,想象力和創造力被禁錮。而現代教育技術本身具有強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和分享功能,學生運用它可實現對知識的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的角色則可定位為課堂的指揮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改變,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比如,在學習“萬有引力與航天”中“宇宙航行”這部分知識時,我就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利用網絡技術查閱有關“牛頓對發射人造衛星的理論設想“”人類航天事業的發展史“”神舟五號、六號、七號載人飛船的發射和運行情況”的知識,并將查閱、搜集到的資料整理成PPT,課堂上,各個小組輪流對課件進行演示和講解,并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嘗試運用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第二定理推導第一宇宙速度,了解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這樣,我通過運用現代教育及時改變了以往讓學生以接受者的身份進行被動學習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攻破教學重難點
高中物理中有著很多抽象難懂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現象,運用傳統教學工具,不易表現出物理學中的“變”和“動”的特點,單純的語言描述,更是無法讓學生在短時內進行理解和感知。而現代教育技術具有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的教學特點,還能輕松實現大和小、快和慢、遠和近之間的轉換,所以,在進行一些教學重難點知識的講解時,我們就可將現代教育技術引進其中,從而增強學生對這些知識感知的深度,使教學重難點得以成功攻破。比如,在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這節內容時,對于“機械能”這一物理概念,若我們只是使用口頭語言向學生講述它的含義,學生不易理解,這時,我們就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將能體現“機械能”這一含義的圖片和視頻資料等呈現在學生面前,如浩浩蕩蕩、氣勢磅礴的黃河壺口瀑布,震耳欲聾、雄偉壯觀的錢塘江大潮,驚心刺激、富有挑戰性的蹦極運動等等,這樣,學生就能對“機械能”這一概念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同時,視聽結合、圖文并茂的課堂呈現形式,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基礎。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模擬物理實驗過程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然而,對于高中物理而言,有些微觀和宏觀的實驗無法在物理課堂上完成,而若沒有完成,則無法使學生在腦海中建立相應的物理表象,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也就更加難以達到清晰、透徹的程度。所以,這時我們就可引進現代教育技術,對無法在課堂上親手操作的實驗進行模擬,從而突破種種條件限制,使學生通過觀看物理實驗過程,形成直觀的感知和認識。比如,對于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核裂變等實驗,我們就可利用Flash課件和3DSMAX軟件等,將其實驗過程以動畫的形式模擬出來,這樣,我們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獲得更為形象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進來,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所具有的教學優勢,并將其積極運用于高中物理的教學中,使物理學科教學過程變得形象化、動態化、直觀化,如此,物理教學過程得到了優化,學生才會對其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熱情,進而獲得高質量、高效率、高收益的教學效果。
作者:王翠月 單位:山東省巨野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