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等數學教育技術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聲音、文字、圖表、影像結合成教學課件,通過視覺和聽覺享受,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寓學于樂,激發(fā)學習興趣、克服畏懼心里。提出問題可來源于專業(yè)需求方面、生產實際當中、知識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或者歷史故事。例如,以積分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提出積分問題。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高等數學中,許多重要知識點難點是非常抽象難以理解難以掌握的,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概念、圖形通過動畫展示,變抽象為直觀,變靜止為運動,可使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輕松地掌握。例如:通過對極限雙變過程的動畫演示,講授定積分的概念及幾何意義。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
在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可能出現的關鍵點,發(fā)揮現代教育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例如:變連續(xù)點為間斷點,觀察面積變化,引導學生將可積條件由連續(xù)變?yōu)橛邢揲g斷。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動機
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使學生產生沖動、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有目標的自主積極的學習??梢圆扇《喾N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1)猜想式。教師對某一問題提出猜想,激發(fā)學生去思考和證明。教師提出的猜想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不能過易也不能過難。例如:教師在講授完“定積分的第二換元法”之后,提出“定積分的值只與被積函數和積分區(qū)間有關,而與積分變量用何字母表示無關”的猜想,讓學生去研究。2)引導式。教師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講授完“定積分的第二換元法”之后,有目的地選擇一些題目,這些題目隱含著怎樣巧妙地處理對稱區(qū)間積分的問題。學生在作這些題目時必然會遇到這些問題,并產生解決問題的動機。3)提問式,教師根據教授的內容,明確地提出問題,并提供資料資源,讓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例如,教師在講授完不定積分的湊微分法后,明確提出湊微分法有哪些常用的湊微分形式,讓學生歸納總結。
(二)獨立操作,自主探究
學生在自己確定的學習目標下,按照自己設想的探索途徑去通過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學習,以達到自定的學習目標,它當然涵蓋教材的學習,一些優(yōu)秀的教輔書籍,再有網上資料的查詢等。例如,對前面提到的專題,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或自愿組成研究小組,通過一定的時間段,一步步達成自己的目標,繼而完成自己的專題研究。
(三)交流合作,信息重構
給學生一個主題一個主頁,讓學生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例如在學校“QQ群”上建立“學生論壇”欄目,讓學生把自己的專題研究報告出來,讓大家評議和交流,學生也可以在“學生論壇”上提出自己的問題,尋求解答等。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做”
本文的“做”是指學生在數學實驗室做數學實驗。
(一)第一層次數學實驗課
第一層次的數學實驗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例如在講授完定積分的計算之后,安排學生做“求定積分”的實驗,實驗的目的是:掌握Matlab及GeoCebra求定積分的方法。做完例題后,教師安排學生進行練習,學生可個人獨立操作,也可以結成小組共同討論。
(二)第二層次數學實驗課
第二層次的數學實驗課安排在一個完整的知識單元后進行。實驗題目可以是具有代表性難易搭配合理的應用性題目,也可根據學生的專業(yè)課設計一些簡單的數學建模題。例如:對經管類學生設計一個價格調整模型進行實驗實踐證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構建高等數學“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可以解決高等數學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問題。
作者:閆婷婷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