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內容摘要】我國高等師范人才培養中,學生普遍缺乏對教師教學能力與職業素養的關注,導致人才培養質量以及課程教學體系缺乏實踐性,制約著師范人才的培養質量。為促進師范人才專業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素養的提升,《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F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模式創新,要結合學院的辦學性質以及辦學理念,面向中小學與職業教育對師范人才的需求,制定系統性以及科學性的課程教學體系,從而優化課程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樹立市場化的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教育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創新
隨著高等教育逐步深化改革,師范專業中的《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成為學生教學素養以及教學技術培養的關鍵課程。師范專業中學生教育理論與實踐能力培養,是以《現代教育技術與應用》課程為基礎,需在實踐教學鍛煉中促進學生教學能力、教學素養提升,促使學生具備專業教師的思想與能力。本文針對《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面向新時代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發展,以計算機為核心構建課程教學模式,以革新傳統的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開放與評價體系,實現學生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素養的提升,提升人才的專業水平。
一、《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現狀
《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在師范人才培養中占據核心地位,學生的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素養都在此課程教學過程中奠定基礎。作為師范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對人培養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諸多學院正在積極面向現代教育技術的改革趨勢,以定位《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的目標。將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以便于學生認識與掌握更多的技術,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冬F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將教學重點放置在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理解上,圍繞學生的教學設計以及教學資源挖掘、應用和評價等能力進行實踐鍛煉,促使學生能適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環境。但是多數師范學院以及師范類相關專業,將此課程設置為公共基礎課程,有些會被納入到專業基礎課程體系中,課程學分在不超過3分,學時則不超過54節。這就說明,學生每周才能接觸1次《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在不超出54學時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現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學設計以及教學資源設計、評價與管理方法,還要為教學技術實際應用奠定基礎,掌握各種教學媒體的特性。較短的學時、多樣化的教學媒體、多種教學項目,導致學生學習壓力較大,一些學校又無法跟上時代要求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革新,以致于教師教學缺乏充足的條件支持,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單一。實際課程教學在認識技術、講解技術以及理論學習中循環,學生缺乏教學技術應用鍛煉機會,缺乏創新能力與合作能力。所以,《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教師必須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落實現代教育理念,豐富教學模式才能滿足學生對新鮮知識追求愿望。
二、《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要求
隨著互聯網技術網絡的現代化發展,現代教育背景下媒體性質以及教學技術出現了顛覆性的改變。如果師范類學生要適應現代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那么學院必須要正確地認識教育改革趨勢,合理運用各類信息化教學元素構建教學課堂,促使學生認識多種教學設計方法,以形成多媒體設計與開發能力,具備較強的教育教學改革意識?,F階段我國很多學者都提倡,現代教學課堂中應落實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技術的融合,促進理論與實踐教學混合,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應用新型教學媒體技術,挖掘出更多的優質資源。這就意味著,師范類學生不僅要熟練地運用傳統教學方法,還要隨著科技的進步、面向現代教育的發展,將各種新技術引入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會多種教學方法運用以及教學模式的構建。為達到教學目標,《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實際教學過程中,需實現學科教學與現代教學技術的融合。教師本身在《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堂教學中,就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以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針對教材內容檢索互聯網資源、多媒體資源以及在線教育資源等,為學生學習創建優質的學習平臺,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由此,《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模式革新,應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模塊,創建多元化的教學平臺———在慕課教學平臺中應用微課資源、借助精品課程展開翻轉課堂、在線教育平臺聯合多種媒體軟件等。教師應通過不同的教學技術與方法的組合,促使學生在實際課程學習中,認識多種教學技術以及應用方式,借助項目或任務中加強教學技術應用能力,達到市場對師范人才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的基本要求。
三、《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模塊設計
教學模塊設計,旨在明確教學順序以及教學側重點,基于學生今后的專業化發展要求,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各種新教學技術和教學方法,為學生教學能力培養奠定基礎?!冬F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目標有三,一是讓學生認識現代教育技術的改革趨勢,熟悉現代教學環境,學會去應用教學技術設備與明白各種技術的優缺點。二是,學生應掌握教育技術及其信息化發展歷程,樹立明確的現代教育信息化的目標,促使學生深化認識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三是學生要掌握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按照學生學習專業組織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中,能靈活地應用多種教學技術,掌握技術的應用原則以及應用價值。
(一)模塊一。不同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模塊的設計基礎,要提升學生教育理論與實踐能力,模塊一的內容要與教材內容、學生認知水平及學生今后發展密切相關。模塊一作為學生在《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學習中的第一個模塊,既要明確現代教育技術的概念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目的,又要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因此,模塊一應以學院現有的教育技術及設備為基礎,讓學生在熟悉的校園環境中認識信息化教學環境,通過網絡教學機房、微格教學系統、語言實驗室、校園計算機網絡等參觀與使用,促使學生掌握一些教育技術的設備與使用方法,逐步提升學生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了解。
(二)模塊二。教育技術與信息化,旨在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為更好地促使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應在實際教學中詳細地講解教育技術的相關概念、教育技術發展現狀,逐步深化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基礎的了解。因此,模塊二中要列舉傳統教學方法的優缺點,比對各種現代教育技術的特點、性質以及應用理念,從理論知識入手強化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豐富學生的教學底蘊。
(三)模塊三。完成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以及理論知識教學后,就進入到了實踐階段。模塊三要面向教師教學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情況,豐富學生的教學經驗,將內容聚焦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多媒體素材的采集、加工和制作中。學生要在《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學習中形成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熟悉教學設計過程、教學管理以及方案編寫等。
四、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一)構建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針對三個模塊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核心,為學生創建優質的學習環境。后MOOC時代下SPOC作為精煉的慕課教育形式,其所創造的學習環境中具有豐富的優質教學資源,結合翻轉課堂有利于提升《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教學內涵,創新《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模式。一邊,慕課在《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可解決交流問題,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通過慕課方式學習推廣,能突破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與傳統模式的限制,促進學生在課后進行學習與互動,了解與現代教育技術相關的新穎話題與資訊等,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的學習興趣。另一邊,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以及教學理念,應用項目教學方法實現教師身份與觀念的轉變。以項目為載體展開《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在調動學生機動性以及自主性的前提下,促進師生之間平等互動。整個專業教師應集體進行教研探討,面向不同師范專業,對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要求,為不同師范專業制定相應教學大綱以及教學方案。學院引入互聯網資源以及現代教學設備,以滿足不同師范專業的教學需求。完成教學方案后,教師要面向不同專業教學內容建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保證學生所學知識都與今后課程、工作內容密切相關。
(二)建立混合式教學平臺,展開多種軟件教學。一是教師要圍繞PowerPoint、Authorware、ArticulateStudio軟件等設計教學任務,包括Photoshop、概念圖、思維導圖的制作、Auditon音視頻處理、CamtasiaStudio屏幕錄制軟件會聲會影、Pre-miere等,Flash動畫制作、Dreamweaver網頁制作等。然后,利用慕課教學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將各種任務推薦給學生,便于學生了解各種熱點、作業、任務等,促進為完成任務積極參與到學習任務過程中,樹立明確的學習任務。二是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思想與技術,指導學生在課堂進行課件設計與制作,以PowerPoint、Authorware為主,進行軟件操作演示以及實際教學設計的編寫,以便于學生依據自身專業內容進行教學方案設計與多媒體課件制作。三是展開多媒體素材采集、加工與制作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學生今后教學創新以及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將多媒體課件中素材尋找、修正以及處理、應用過程單獨分解出來,選取各種多媒體素材。例如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經組織學生進行多媒體素材資源整合,通過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鍛煉,加強學生對顏色以及色彩模型的認識,了解文本、圖片、圖像媒體素材制作與資源搜集等相關操作。
(三)多樣化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實際課堂教學中,為解決傳統教學時間、教學之間的學時及學分沖突問題,將理論性知識內容利用慕課平臺的建設,促使學生在課后進行學習,通過視頻任務、參考文獻等的瀏覽,深層次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利用學生比較熱愛的方式進行教學技術應用,以提升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與理解。一是實施小組教學模式,以合作與討論的形式,應用實際案例展開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應用探討,優化學生的教學能力。還要借助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針對學生今后教學方向展開分析,引入課程內容,使得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任務中。二是在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養中,教師要在小組合作中整合各種資源,通過實際課堂講課以及授課等,模擬多種教學技術與教學方法的應用過程,借助課程網絡信息互動平臺和QQ等媒介,加強學生對各種教學媒介的認識,增進師生和生生間互動,達到多角度和多元化交互的目的,切實實現“互動”。三是注重教學中的反思環節,以總結和討論的形式,促使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反思,持續性提升教學質量。
五、結語
高等師范人才要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以及現代教學理念,才符合當下我國教育體系發展對專業教師的要求。鑒于此,《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模式革新,必須要以問題為導向,市場對人才教學技術與課程教學水平等要求,重構《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教學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學體系,在項目以及任務驅動中,深化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解與運用,切實提升師范人才的教學能力,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以及現代化教學改革進程。
【參考文獻】
[1]林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模式重構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9,20:197~199
[2]王雅婷.基于移動終端云班課的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視界,2018,31:67~69
[3]趙小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型課程建設與實踐[J].新余學院學報,2018,23(5):140~143
[4]洪世勇.慕課環境下高職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20):145~146
[5]靳計霞.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素描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2:28~29
[6]孫瑩瑩.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程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北華大學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2:54~55
[7]拾以超.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新《電工技術》課程教學模式[J].機電技術,2013,36(5):153~154,157
作者:胡燕 單位:鄭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