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育技術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職院校研究信息化教育技術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革新與發展,促進教學工作培養應用型人才。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在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需要分析現階段課程教學現狀,強調課程教學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意義,通過明確師生角色、優化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形式、創新教學內容等策略的實施,實現信息化教育技術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界重視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應用,以此實現教學工作的改革與發展,尤其是高職院校需要重視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中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有效應用,以技術應用,加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效果,全面性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的基礎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滿足新時期社會對高職院校提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因此,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需要重點研究信息化教育技術應用意義與策略,提升課程教學成效,促進教學工作發展。
二、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
我國高職教育旨在為社會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需要在培養學生自動化辦公能力基礎上,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工具對專業領域問題進行解決的能力。但是,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雖然能夠為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提供機房實踐教學與多媒體教室,但是課程教學普遍存在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落后、考核評價傳統等問題,并且教學工作的開展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不利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成效提升。高職學生本身學習能力不均,雖然具備一定計算機實際操作基礎,但是受個人因素與入學前區域差異的限制,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同時,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單一,長期應用灌輸式傳統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擺脫教師依賴性,實現自主學習,不利于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的有效培養。
三、信息化教育技術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在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具有深遠教育意義。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本就與學生計算機能力與信息素養密切相關,需要該課程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積極應用信息教育技術,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豐富教學內容方法,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信息化教育技術包括多種教育界的新型信息技術,這些信息化教育手段,以微課、翻轉課堂、多媒體技術、慕課等形式,被廣泛應用在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中。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作為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提升學生信息技術使用能力與信息素養的重要高職基礎教育課程,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能夠有效結合理論與實踐,使課程教育氛圍與形式實現全面信息化,更好實現課程教育目標與宗旨,促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
四、信息化教育技術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明確師生角色
高職院校針對計算機應用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需要通過明確師生角色實現技術有效應用。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工作應重新定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明確學生在教育中主體地位,明確教師指導者與引導者的角色,使學生不再被動學習,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綜合素質,從而提升教學實效性。因此,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需要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明確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與自身職責,提升課程教學效率。例如,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可以應用教育信息化技術中的翻轉課堂教學手段,綜合應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前制作教學視頻,使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課程知識與內容,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使學生學習主體定位與角色得到明確。同時,教師在課上應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問題進行答疑,輔助學生理解與內化課程知識,并針對學生不同問題為其提供針對性指導,發揮教師引導與指導作用,明確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自身角色,以此體現教育信息化技術有效應用。
(二)優化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視頻、課程講義、教學案例、教學課件等,而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課程中較多知識點需要借助學生的實踐操作才能保證學生對該知識進行學習與掌握,但是傳統教學資源并不能滿足學生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學習需求,影響課程教育革新發展。因此,高職院校需要針對該課程教學工作提出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具體課程教學工作中,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如,應用慕課信息化教育手段,優化課程教學資源,實現技術有效應用。例如,計算機應用基礎可以應用慕課設計模塊化課程內容,保證每個知識模塊均有對應的教學視頻、課堂討論、在線測試與學習反饋等,要求教師根據知識點教學內容將全部模塊知識點講解分別制成微視頻,每個視頻在10到15分鐘之內。學生可以按照自身學習能力,對自身學習節奏進行自主控制,通過反復觀看實現學生對知識點的全面掌握。在此基礎上,學生需要對每個模塊對應的在線測試進行通過,才可以對后續模塊進行學習,保證學生學習效果,體現信息化教育技術高效應用。
(三)豐富教學形式
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在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需要通過豐富教學形式的策略,實現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本身具有多樣性與多元特點,其中包括多種適用于教育界的信息技術與信息化手段,需要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信息基礎課程對其進行有效應用,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教學成效。例如,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可以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中的微課信息化教育手段,教師綜合多種信息技術制作微課視頻,將其應用在課堂教學的課前、課上與課后等階段,加強學生知識理解,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如,微課信息技術可以在微課視頻中融合音頻、文字、動畫與圖像等,通過課堂多媒體設備對視頻的播放,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知識點,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綜合應用微課與翻轉課堂,使微課視頻在課堂教學中的不同階段均實現有效利用,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增強課程教學效果。由此可見,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可以單獨使用或綜合利用信息化教育技術,借助多種信息化教育手段,實現教學形式的豐富,體現技術有效應用的同時,促進課程教育革新與發展。
(四)創新教學內容
在高職院校教育中,計算機應用基礎屬于公共必修課,存在于各專業課程體系中,旨在提升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該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管理與維護計算機系統,保證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軟件對文稿演示、數據管理分析、圖文處理等工作進行完成,同時,教會學生利用網上工具對信息進行瀏覽、處理與收集,培養與提升學生具備現階段社會要求的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能力。由于該課程具有內容靈活、知識覆蓋面廣的特點,因此,該課程需要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創新教學內容,以此路徑實現教學內容的重新構建,體現信息化教育技術有效應用。例如,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可以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將現有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教學內容的創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可以結合學生專業對應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與現有教學內容,應用信息技術重構教學內容。如,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實際工作崗位相關視頻,要求學生利用計算機對視頻內容進行記錄與總結,對比自身專業教學內容,在計算機上列舉教學內容與實際崗位工作內容的聯系與區別,提升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能力。這種信息化教育技術應用方式,結合計算機應用基礎特點、學生專業特點與高職教育培育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目標,利用學生專業理論、計算機技術與實際工作崗位內容的結合,創新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有效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實現學生在該課程中的專業能力與實踐能力提升,同時,提升學生計算機基礎應用水平與能力,滿足高職院校培養學生成為應用型人才的教育需求。
五、結語
綜上所述,研究高職院校教育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對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應用,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視課程教學現狀與技術應用意義,采取明確師生角色、優化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形式、創新教學內容等措施,促進計算機應用基礎有效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推動課程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漪菡.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熱點問題分析[J].計算機教育,2015(20):99-101.
[2]姚江梅.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信息化資源的建設與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8(6):232-233.
[3]賈紅軍,徐博文.云班課在高職計算機基礎微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8):93-95.
[4]旭日.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思路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2):57-58+61.
作者:李欣馨 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