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培訓,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希望,而教師則是教育振興的希望。現今國家重視緊抓對教師的在職培訓以及其對信息化技術的掌握并在教育中靈活運用。具備良好信息化教育能力的教師有助于培養學生成為21世紀的創新型技術人才。因此,本文研究提出了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相關措施和辦法。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信息化網絡時代,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對教師的信息化技能培訓和專業提升,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方針、投入大量經費、研究相關的理論基礎等為教師的培訓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和環境。教師專業化的培訓有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有利于教師的教育研究。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21世紀我國教育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于培養人才的素質和創新創業意識及能力,并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素養和技能。
一現代化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及教育的不斷進步,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以加強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相關基礎設施設備,進而促進并改善了學校信息化教育的基礎設施和條件[1]。教育部越來越重視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通過各種途徑對小學教師進行計算機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的操作技術方面的培訓與指導,這也促進了大部分小學教師較熟練的掌握了信息化教育的相關理論和操作技術,但由于種種原因使得許多小學教師還未能夠將所學習和掌握的信息化教學技能和知識靈活應用于教學中去,未能滿足小學教育信息化模式的要求,進而阻礙了小學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進進程。因此,提高小學教師的現代化教育水平及其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靈活應用對基礎教育的良好發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義。
(一)現代化教育技術可推進教育信息化
提高小學教師對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運用有利于發展基礎教育改革,進而對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提供了良好基礎。加強教育信息化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教師的能力和素養。[2]通過現代信息化的教育技術,如設計利用并評價相關的教學過程和資源等可以創造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環境,進而使得教師的的主導作用得以體現,同時也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和“自主學習、努力探究、相互合作”的教學方式,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進而從根本上改變了課堂教學的結構模式,真正落實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操作能力。這就是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的一種努力和方向。近幾年國家和社會也越來越專注和重視培養小學教師具備現代化教育技術能力,努力促進小學教師對信息化的技術和環境的適應,有利于小學教師將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理論和手段運用到教學中去,將信息化教學技術和學科教育整合起來,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方式進而提升教師教學的水平和質量,這也是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和推廣信息化教育以及實現基礎教育改革的必然條件。
(二)加強教育現代化有助于教師專業化
通過進一步加強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建設,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水平,從而促進教師專業的穩步發展。我國乃至國際的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和導向是推進教師的專業化教育培訓。通過過去各個國家對教育相關改革的實踐經驗證明:為打造高質量、高水平的國民教育,必須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水平[3]。教育的首要資源是教師,現今需要的教師是兼具理論素養、學科專業知識和現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技術,將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教學理念融入于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去,這也是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體現,掌握并靈活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和方法是現今社會對教師的直接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
二培養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途徑
(一)培養教師信息化教育和提升專業知識的意識
增強小學教師的信息化教育意識,進而將培養自身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作為自己的教學必須手段,有助于其順利高效的展開各項教學工作。小學教師從根本上認識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有助于促進傳統教育轉變為適應現代化社會需求的教育,進而實現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4]。因此,小學教師將所掌握的現代化教育技術和手段靈活運用于素質教育的教學中,進而將其內化為自身的教學需求,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除了培養自身的信息化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外,還應該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教育信息化不僅要求現代化教育技術,這也是教師職業的重要標準。通過以下途徑可以提升小學教師的現代化教育技術能力。首先,要有保持時刻學習的意識。小學教師應重視自身的內在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多思考,保持時刻學習的態度和意識,而不應局限于一成不變的單一教學思路,應靈活多變。其次,重視站在學生的角度。小學教育是一個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因此,教師應時刻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問題,培育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尋求教師教學與培育學生心智的一個平衡點,使得整個課程,師生可以融為一體,引導共同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再次,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創新。在當前教育技術現代化的趨勢下,小學教師應跟上教育發展潮流,不斷培育先進的教學技能如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應用、網絡信息課程等,結合當前的教學發展路徑,以學生為本,在教學實踐中對自身以及其他優秀的教師的教學創新點和經驗進行不斷的總結,發現創新的教學思路,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而探索適合自身教學和發展的學習方法[5]。最后,尋求不斷打破思維定式。通過空間拓展,掙脫慣性思維和經驗以及習慣的束縛,通過走出教室,開闊視野,積極吸收聽取教育界新的教育理論和成功的經驗,不斷的豐富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方法,為更好實現高效的教學目的提供基礎。
(二)創造發揮空間以培養教師的現代化教育技術能力
隨著對小學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日益增多,其實際效果也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但是基于講授方式為主的培訓模式,無法發揮小學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此外,以技術為主的培訓內容使得小學教師無法將缺乏理論知識支持的現代化教學技術靈活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另一個原因則是由于嚴格培訓考核制度的缺乏,使得無法充分了解小學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培訓的效果。由于上訴三個原因使得需要改良小學教師現代化教學技術培訓的框架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加大對小學教師培訓的力度和重視程度,提高教師對“參加現代化教育技術培訓是適應信息化教學的必然要求”的認識理解。其次,從根本上改變培訓內容的結構,將培訓理論和教育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小學教師理解更深層次的現代化教育技術,進而有利于其選擇更適合課堂的高效教學媒體,將現代化教育技術和課堂教學知識互相聯系,進而獲得高效理想的教學效果。最后,實現一體化的研究培訓。教育教學實踐的第一戰場便是學校,小學教師的教學實踐要求來自學校的教育教學研究[6]。實現一體化的校本研訓有利于加強教師認識自身教學研究的不足,進而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充電加強自身的現代化教育技術能力,為今后的教學和自身的學習積累經驗。
(三)完善教師群體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能力
集體智慧是無窮的,為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可以通過發揮小學教師的群體優勢。首先,加強小學教師集體備課,進而可以突出研究之風,通過反思教學內容和方式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進而實現為學生服務的教學觀念。其次,學校定期開展教學成果研討會議或講座,選取經驗豐富,成果突出的優秀教師分享現代化教育技術成果的經驗,采取嚴格的激勵措施加強會議或講座的參與度,參會人員應進行聽后的總結。此外,學校應加強教師技能培訓,還可以通過將信息化教學技術能力強的小學教師和相對較弱的結合起來,互幫互助,開展系列教學競賽活動,進而提高各科教師的現代化教學技術能力,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最后,學校可以開展校際之間的教學學術交流活動,使得不同學校間可以相互借鑒優勢經驗,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積極選派校內優秀教師參與外出學習和培訓,并回校分享學習成果。
三總結
通過培養教師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能力,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成效,為適應教育改革與發展需求奠定基礎,同時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培養創新型、全面發展的全能型人才。因此,提高小學教師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是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指導方向。
參考文獻
[1]呂文官.教育技術的現代化促進教師隊伍的現代化[J].科教文匯,2009,(20):48.
[2]吳訪升.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J].職教通訊,2014,(29):2.
[3]侯媛媛,張浩.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16):40-41.
[4]常婕.淺談信息技術對現代化教育的影響[J].天津科技,2015,(2):152-153.
[5]王俊鵬,賈立偉.基于智能控制技術的教育現代化探索與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6(02):75-77.
[6]宋曼.提高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水平的對策研究[J].才智,2013,(11):152-153.
作者:王哲 單位:吉林省長嶺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