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職思政教育教學引入“工匠精神”教育就顯得尤為必要。有效地將“工匠精神”教育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僅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敬業精神、精益精神、專注精神以及創新意識,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本文主要就“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做了簡要的分析,目的在于進一步提升高職思政教育教學質量以及成效。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策略研究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對于“工匠精神”教育與高職思政教育教學融合的研究不斷深入,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調查研究發現,將“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契合了時代的要求,是目前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水平最為有效的措施。而其中所涉及的工匠精神,從本質上來講,屬于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是高職院校學生所必須要具備的一項精神思想和素質要求。但是,在實踐中,卻存在著諸多極為顯著的阻礙性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已經成為影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教學與“工匠精神”教育相融的主要問題影響因素。因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需要從阻礙性問題著手,進行具體的策略研究。
一、“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從現實的角度分析,“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具體來說,首先,工匠精神的核心之一———敬業,不僅是任何一個社會企業對于員工的基本要求,同時還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之一,也是人們的基本行為準則之一。不論是何種職位、何種崗位上的工作人員,特別是一線的廣大普通勞動者,在實際工作當中,只有時刻秉持著敬業精神,其才能夠積極努力地去有效地從事各項工作。而高職院校學生屬于我國的儲備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其肩負著傳承我國科學技術特別是工程技術的重大使命,因此必須要具備較強的職業精神以及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職業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其二,工匠精神的又一大核心主旨———創新,和我國政府部門所制定的“十三五”規劃當中所強調的創新在本質上基本相同,這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有效路徑之一。有效地將“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不僅符合我國人才培養觀、人才質量觀,同時也是推動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事業,為社會主義祖國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根本。而政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措施,特別是“職教二十條”的,必然會對該項工作提供政策支持,更充分體現了高職院校對工匠型人才培養的重大意義,因此可以說“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二、“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的阻礙性問題分析
經調查顯示,現階段,在我國高職院校中,“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與之間還存在著諸多較為顯著的阻礙性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不僅會極大地降低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質量,同時還會影響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高職思政課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落后。經調查,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已經處于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于高職人才的需求。在傳統的思政教育教學理念下,所培養出來的一些學生也無法滿足社會工作崗位的需求。具體而言,部分高職思政課教師在實際開展思政教育教學活動中,沒有充分體現出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仍然與課堂掌控者自居,沒有讓學生在課上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所教授的知識,更不可能將“工匠精神”元素融入課堂當中,只重視學生對于思政理論知識認知度的提升,而忽視了學生的敬業精神,創新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和提升,殊不知,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講,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和工匠精神是學生今后走向社會、立足崗位的必備素質,是學生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其二,缺乏專業的思政課教師團隊,經調查顯示,現階段在部分高職院校中,學校自身內部的思政課教師,其年齡普遍偏高,對于新型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接受能力較弱,特別是信息化教育教學手段已經普遍使用的情況下,教師培訓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學已無法跟上時代的節奏,不能體現思政課的“新”“實”“活”的特征;正是由于諸多因素,其本身的教學能力已無法滿足新的思政課的要求,一方面使得教育教學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進而導致“工匠精神”教育無法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中,效率也一直無法得到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也相對較差。其三,教學理念的落后導致教學方式、方法的落后。目前,諸多高職思政課教師仍然以課上滿堂灌式教學方式為主,以傳授知識為主,一節課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口授思想政治課程知識,不僅沒有充分體現出“工匠精神”當中的創新內涵,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存在差異或顛倒,即教師發揮了主體性而主導性較差,學生主體性作用缺乏,啟發式、體驗式等教學法只是在公開課時展示而平時卻鮮見。在這種情況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中將難以持續有效地進行下去,而僅僅是為了形象展示活動的需要偶爾出現,這必將大大降低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成效。
三、“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優化革新教育教學理念
從實際角度出發,在“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教育教學理念會直接影響到該項教學計劃能否實現,以及能否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一旦教學理念出現任何偏差或者不適用問題,教師的教學行為必然會使“工匠精神”的教育發生偏離,進而導致“工匠精神”教育無法與思政教育教學相融。基于這一情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要重視教育教學理念的優化革新工作。為此,首先,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要有正確認識、有效的認知,充分認識到“工匠精神”培養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對于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水平以及專業核心理念是多么重要;并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積極努力的探索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從而制定思政課教學方案。其次,高職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時刻秉持著以生為本教育教學理念,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同時還要重點強調并發揮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的作用是引導、解惑,結合學生所提出的意見以及想法,不斷地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充分彰顯出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發揮出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最后,高職思政課教師還必須要革新思政課教育教學理念和思想,重視學生“工匠精神”的教育,提升學生的德育觀,創新意識,敬業精神,精益精神以及專注精神為最終教學目標,從而保證“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中,并充分體現出有效性。
(二)優化高職思政課教師結構
從實際角度出發,相較于年齡較高的思政課教師,年輕的思政課教師更容易接受一些新型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而一些傳統型教師,其不論在能力上還是在思想觀念上都無法滿足各項教學改革工作的需求。同時從本質上來講,“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本身也同屬于一項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重視高職思政課教師結構的優化。為此,首先,在人才招聘階段,必須要綜合考察每一位應聘人員的創新意識,愛崗敬業精神,精益求精意識,教學經驗,思政水平,教學能力能,同時還要著重審查其對于“工匠精神”教育的看法,然后選擇綜合素質水平較高的人員作為本校思政教育團隊的成員。其次,必須要設立內部教師培訓機制,對在職的思政課教師進行定期的在職培訓,為其提供自我提升的機會,在實際開展培訓活動期間,要重點了解“工匠精神”,使其能夠全面的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含義,同時還要告知其“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的方法以及思路,使其能夠在實際的思政課教學中能有效而充分地將“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中去,讓學生頗受教益,同時也讓思政課“靈活”起來、“精彩起來”,使兩者相得益彰,共同提升。
(三)優化革新教育教學方法
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之一就是創新,而高職思政課教師只有在教學前充分的體現出工匠精神的創新,才能夠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到“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同時,對于教學方法的有效創新也是提升“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成效的關鍵環節。基于這一情況,高職思政課教師必須要重視教育教學方法的革新。為此,首先,可以大量采用信息化教育教學方法,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教學設施設備對學生展開思政教育教學活動,同時還可以改變課堂形式,開展微課教育教學,改變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其次,高職思政課教師可以開展趣味教學活動,以工匠精神為主體,引導學生自編自演工作場景,然后引導學生在課上表述出其所演繹的情景劇所要表達的核心含義,以此來提升課堂的趣味性以及活躍度。與此同時,高職思政課教師還要積極主動的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困惑,并幫助其走出學習困境,以真心換真情,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教師“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的不斷進步,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于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需求度正在逐年提升。基于這一情況,將“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就已經成為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同時也是社會對于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的要求。從現實的角度,“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主要強調的就是在思政教育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精益精神,專注精神以及創新精神,而高職學生具備這些要素之后,其在未來的工作以及生活當中必然可以解決諸多難題,并且獲得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基于這一情況,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實際工作期間必須要將工作重心放到“工匠精神“的核心含義以及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的發展需求上,找到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并將其作為突破口,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確保“工匠精神”教育能切實有效融入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從而不斷地提升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同時促進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進一步發展。
作者:王險峰 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武進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