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wǎng)用心挑選的計算思維下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高校公共基礎教育的重要科目,也是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課程之一。大學計算基礎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能力,而且還要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進行培養(yǎng)。計算思維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中的滲透和應用能夠對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基于此,本文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中計算思維的滲透和應用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大學計算機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計算思維;計算機基礎教育;大學教育;教育改革
大學計算機教育的目的除了要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認知能力進行培養(yǎng)以外,還要對大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因此,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中要注重計算思維的滲透和應用,在計算機基礎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創(chuàng)新和全面發(fā)展。
一、計算思維相關內容簡介
計算思維就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相關知識、概念和方式等進行問題分析解決、系統(tǒng)設計以及行為解析等一系列與計算機科學有關的思維活動。計算思維是當前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的熱點,作為一種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教育思維,計算思維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征。首先,計算思維是一種人類的思維,而不是一種計算機思維,這種思維是基于計算機科學發(fā)展起來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計算機模擬,而是運用類似于計算機思維的方式進行問題求解。其次,計算思維是一種本身存在于人類思想中的,在人們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不是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共同作用產生的。另外,計算思維從內容上來說是數(shù)學思維和工程科學思維之間的相互融合,這是從計算機科學的角度上來說的,計算機科學是利用工程科學的理論和思想對數(shù)學符號和算法進行融合形成的,因此計算思維同樣具有這兩種思維方式的思維基礎[1]。
二、計算思維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策略和方式
(一)科學設計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育內容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如信息技術概述、計算機軟件、數(shù)字媒體與應用以及數(shù)據(jù)庫等。另一個部分是計算機上機實踐,主要是Office軟件的操作和Windows系統(tǒng)的基本操作等等。在計算思維下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內容改革和設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要對計算機理論基礎教學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進行擴展。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內容很多都與初高中教育內容重復,因此在大學計算機教學內容方面應當將從書本和考試大綱上要求的教學內容擴充到計算機系統(tǒng)和相關運行原理等方面,對學生的計算機系統(tǒng)理解能力進行培養(yǎng)。其次,適當減少操作軟件的介紹,枯燥、刻板的軟件介紹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而且還會占用一定的上機操作時間,教師可以采用“邊實踐邊講解”的方式對軟件操作部分進行教學[2]。另外,在各個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要時刻注重計算思維的滲透,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計算思維。
(二)革新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為了更好地在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滲透計算思維,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首先,可以在計算機基礎教育過程中運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基于計算思維設置計算機基礎教育任務,通過游戲任務、競賽任務等刺激學生參與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興趣,在任務解決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計算思維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基于計算思維進行探究式教學,通過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和問題解決等環(huán)節(jié)基于計算思維圍繞問題開展教學過程,為了更好滲透計算思維,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對問題探究過程進行細分,在細分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加入相應的計算思維因素,這樣不僅能夠減少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難度,而且還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3]。另外,網(wǎng)絡自主教學模式也是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主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技術共享教學資源、下載教育內容、交流學習心得等等,基于網(wǎng)絡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打破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于自主學習的開展。
(三)建立科學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考評機制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考評機制建立方面,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在理論教育方面,要在每節(jié)課后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yè),教師通過課后作業(yè)的分析結果實時掌握學生的理論掌握情況。其次,在上機實踐教學方面,要定時和不定時的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抽查,促使學生能夠自主鞏固教學實踐效果。在考評體系方面,可以采取課后作業(yè)、期中測評、上機考試、期末測評等綜合測評的方式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考察,需要對各個階段的測評分值比例進行劃分,例如課后作業(yè)占10%、期中測評占20%、上機考試占40%,期末測評占50%的比例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4]。這種考評方式能夠在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整個過程都對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有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
結語
計算思維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中的應用不僅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計算機基礎教育發(fā)展的內在需要。需要在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考評機制等多個方面開展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滲透計算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陳國榮 單位:江西先鋒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段躍興.計算思維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2,(19):24-26.
[2]陳國良,董榮勝.計算思維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1,(1):7-11+32.
[3]唐詩.計算思維培養(yǎng)前提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初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1):34.
[4]楊松濤,楊旭華,王斌.計算思維驅動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