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環境檢測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前高職院校學分制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暴露出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對高職院校環境檢測類專業在學分制改革視角下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研究和實踐,在學分制改革以后,高職院校中環境檢測類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創新水平,實現預期的改革目標,從而加快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們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學分制;創新創業教育;高職院校;改革;實踐
目前,大學生就業難、就業質量不高已成為沉重的現實問題[1]。由于我省的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模式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環保技能型人才方面有著越來越大的需求。然而,在我省的高職院校當中環保類專業,特別是環境檢測類專業也遭遇著以上相同的困境。所以,用創業可以有效帶動就業[2],全面深化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能有效推動國家實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經濟水平,同時推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升畢業生創業就業質量[3]。按照麥可思調研結果[4],在2014屆大學畢業生當中(包含高職院校的畢業生),畢業半年以后自主創業的只有2.9%;而且創業項目當中涉及的創新點并不多,利用科技以及專業知識來創業的案例只有寥寥幾個。2015年5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國務院《意見》”),其中第一次從政策層面明確提出:每所高校都應該設立適宜的創新創業學分,構建創新創業學分的積累以及轉化政策,同時再次強調了創新創業對應的彈性學制,創業大學生可以休學創業,并且保留學籍等多項政策[5]。這給高職院校深入落實創新創業學分改革帶來了更多政策扶持。面對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新的要求,實行學分制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何謂學分制呢?高職學分制將會給創新創業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怎樣利用學分制改革來促進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呢?本文基于高職環境檢測類專業展開深入探索與實踐。
一、學分制對高職院校環境檢測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制約
雖然現在很多高校都在施行學分制,高職院校當中環境檢測類專業同樣也采取學分制,然而因為認識上存在偏差、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之間的聯系不夠密切、選課資源不夠充足等問題,現在學分制建設給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培養方式及內容、效果評價等帶來現實約束。1.對于學分制的認識存在偏差,很難有效地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學分制主要是利用學分來對學業情況進行計量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通過“學分”這種不具備特定含義的數學符號,有效地簡化了計量學業情況的方式與標準[6]。創新創業教育最重要的是突出個性,和學分制展現出的自由教學理念一脈相承,它以“將成才選擇權交給學生”作為教學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對學生創新創業水平進行培養[7]。現在,一些高職院校采取的學分制是以學年學分制為基礎,學分僅僅是一個計量單位。因為對于學分制的本質不夠了解,很多高職院校只是使用了學分制具備的計量功能,其個性化功能以及流通功能均沒有得到體現,例如我省高職院校當中環境監測類專業,這對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水平是比較不利的。2.選課資源不夠充分,很難符合創新創業教育的個性化要求。由于選課教學資源有限,大多數高職院校對開展個性化創新創業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3.和專業教育之間的聯系不夠密切,很難通過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雖然現在已經有一些高職院校面向全校所有學生開設公共創業課程,但大多數都是1學分,例如我省高職院校環境檢測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當中設置的公共創業課就是1學分,然而因為行業以及專業前沿課程相對較少等因素,造成了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之間難以充分融合起來、專業老師需要承擔的創新創業教學任務不夠多等多種問題。將創新創業教育添加到人才培養當中,對全校學生創新創業水平進行培養,而不是僅僅對一部分學生進行培養。4.創新創業學分并不具備統一標準,很難科學有效地對其實行效果展開評價。盡管我省高職院校環境檢測類專業早已將創新創業學分添加到了人才培養方案當中,然而創新創業的活動內容非常豐富,這就導致學分認定時比較復雜。對于上述問題,本文結合了我省高職院校中環境檢測類專業的創新創業學分實行情況,對于學分制給創新創業教育帶來的約束加以分析和解決,對破解高職院校畢業生部分專業難就業的困境有著非常關鍵的現實作用。
二、學分制改革視域下推動高職院校環境檢測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踐
根據廣東省高職院校環境檢測類專業自身的辦學理念有效實行創新創業教育學分制。1.構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在國務院《意見》當中明確指出,構建創新創業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試圖把學生、完成創新實驗、自主創業以及獲得專利等事項折算成學分。因為學分能非常清晰地體現出知識的質與量,所以可以當作學生交換知識的一種“貨幣”。所謂“學分銀行”,也就是模擬銀行特征,利用學分的兌現、貸分和存取等模式,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個性化。把“學分銀行”當作運行載體,構建在線開放課程的學分認定以及學習認證制度,利用學分認證、積累以及轉化,讓各種學習成果更好地銜接與融合,給創新創業教育開設個人成長賬戶。在學分轉化過程中,一定要有的流程是學分的認證、互認和通兌,在學分銀行當中,學分通兌是最高境界[8]。在折算創新創業學分時,要秉承公平、激勵原則,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折算要求,從而更好地和當下實行的學分制度進行銜接。學生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大學生創業訓練項目,如果項目在學校創業相關部門認可的項目列表當中,可利用該項目成果來申請免修創新創業課程,同時也能申請用其代替其他任何選修課的學分。由于創業或者積攢工作經驗而導致暫時性休學的學生,在復學以后,可按照工作時長、內容、性質等方面情況,申請免修社會實踐或者實習類型的課程,并且由學校和創業指導有關的部門進行審核。2.內外協同,加強高職院校之間合作,建立院校學分互認制度,增加選修課資源。校內不同系部加強合作,校外高職院校之間加強合作,協同培養使選課資源共享和流動,院校之間互相承認學分[9]。各校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學生進行跨專業選課培養,促進學生創新創業教育。3.構建高職院校環境檢測類專業創新創業必修課程體系架構,和專業邊界互相打通,實現創業和專業之間的高度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職教育內涵建設的必由之路[10]。實行選課制最重要的就是課程設置問題,在對課程架構進行設計時,主要思路就是盡可能地利用模塊積木化的優勢(即彈性應變、按需組合以及形式多樣),重點培養專業技能和職業水平,加強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之間的高度結合,在所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檔案當中開設兩門或超過兩門的“專創融合”課程,專業課課程標準必須有本行業的前沿、最新動態,每學期課程標準內容需更新,這對培養學生思辨水平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便于引導學生更充分地了解學科最新的成果與信息,捕捉學科發展趨勢。同時加強師資建設和分類管理[11],促進專業和創新創業的深度融合。4.改革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學業評價方式。學業評價方面可以讓學生逐級通過考核,從而獲得累積學分;如果一些課程以及課程組合有相對很高的認可,那么可以予以更高學分或者學分幅度,讓學生通過“取高補低”的方式來修滿學分;對于專業套餐模塊,把選修課與必修課進行“捆綁”,從而認定總學分,也可以對二者學分情況進行調整,可以讓學生“用專業來補文化”。例如,如果學生通過了經學校批準立項的創新創業項目,并且獲得一定成果,那么項目組成員均可申請用它來代替任何選修課2學分/人。將學分制添加到社團活動當中,將社團逐漸構建成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水平的核心基地。將學分制添加到多種類型的競賽當中,通過學科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水平,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通過創業實踐所展現的能力,可以轉化成對應學分和加分。5.配套高職院校環境檢測類專業創新創業的教育改革管理體制。在管理體制問題上,應具備下列幾方面的轉變:(1)定班制逐漸小班化,并且轉變為走班制。(2)學生能力考評逐漸轉變為社會評價和技能型評價。(3)教考一體模式逐漸轉變為教考分離。構建新型考場,使其可以更好地模擬考場現狀,同時引進職業心理測試,從而能獨立地應對學生預約考試。(4)學制管理方面,在學分制基礎上實施彈性學制,允許學生根據創新創業情況來申請將學習年限延長,最長可以延長到六年,在六年之內修滿規定學分,即可畢業。反之,還可申請將學習年限縮短,提前將學分修滿。
三、結語
高職教育應貫徹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于教學理念方面,應以學分制作為基礎,利用對創新創業學分制來給高職教育改革創造出操作性更強的教學方法,努力探索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科學管理模式。實踐證明,在實行學分制改革以后,高職院校環境檢測類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創新水平,并且能夠達到預期目的,從而推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創新創業水平的提高。
作者:蔡宗平 鄭曉潔 謝西金 單位: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