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課堂教學理論趣味性操作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引言
就高等職業教育課堂而言,相信很多教師面對理論與實操兩個環節的處理會遇到比較尷尬的情況:側重理論知識講授的時候,學生通常很難提起學習興趣進行深入探討;側重實操訓練的時候,學生往往停留在表層的忙忙碌碌,卻很難抓住實操的核心與本質。因此,探討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實操訓練有機結合,并激發學生在產生興趣的前提下學習知識,便成為具有實際意義的探討主題。筆者近幾年一直身處課堂教學一線,現就《社交禮儀》課程為例,談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增強理論知識的趣味性和實操性。
二、把理論知識處理得簡單易懂
教師要對所教課程的理論知識系統非常了解,并能抓住其核心內容。這是實施一切教學方法與教學風格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的深度與廣度需要教師練好自身基本功,不斷地研究與探索專業領域的各種新動向與新進展,保持自身發展與知識更新的同步進行。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要一股腦地把自己的所得全部灌輸給學生,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考慮到知識的實用功能,把理論知識轉化的簡單易懂,讓學生樂于接受,并使其在課堂學習中表現出可操作性。例如《社交禮儀》課程中關于塑造良好個人形象的儀表儀態環節,對于優雅的站姿、坐姿、行姿等一系列動作要領,教師可以盡量減少理論上的要求和語言上的闡述,盡量多地在行為演示和模仿操作中完成學習,通過直觀的視覺觀察和直接的感受體驗,更加能夠讓學生理解儀表儀態禮儀的知識要點。
三、備課中的統籌安排
對理論知識進行再加工與處理之后,教師才有足夠扎實的基礎進行備課。習慣上,教師在備課環節大多處理的是“教什么”和“教多少”的問題。毋庸置疑這是備課環節必須要處理的事情,但如果只停留在這一步,那說明教師只做到了重視知識而忽略了對學生的重視。教師傳統意義上的授業解惑在時下的教育中需要一些手段上的創新,因為媒體的多元性和信息渠道的多樣化,已經使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發生重大變化。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豐富的思想需要得到充分的展現,教師單向的灌輸往往令他們覺得索然無味。所以在備課環節中,教師需要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考慮知識應該以何種方式被接受,進而統籌安排課堂學習的組織方法與步驟。在《社交禮儀》課程中的服飾搭配章節,教師可以課前先安排學習小組搜集關于服飾搭配的圖片用于課堂展示,圖片可以來自網絡、雜志或者是生活照。課堂上,各小組分別用PPT展示圖片并表達各自的觀點,分析搭配的合理之處或欠妥之處。此時其他組員往往對展示小組的觀點產生爭議,教師可適時加以引導,組織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展示結束后要求各小組討論總結,提出各種場合服飾搭配的基本原則。最后,教師把各小組提出的原則進行匯總,并帶到自己的授課知識點中加以點評。通過備課工作便已開始的統籌安排,使得禮儀知識從實踐活動中被提煉出來,并且達到了學生在課堂上全程參與的目的,有效地做到了學生主動學習與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的自然結合。
四、課堂中的應變能力
在課堂上根據學生對知識點的冷熱反應做出迅速判斷,并能夠靈活地處理知識的講授方式進而讓學生產生興趣,體現出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這種能力要求教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并能將所涉及的知識點在實操中得以體現。例如《社交禮儀》課程的飾品搭配章節,如果只是口頭闡述飾品與服飾搭配的原則與忌諱,學生往往覺得枯燥乏味不切實際。這時教師可以現場組織學生根據現有的物品進行搭配訓練。大致這樣操作:教師親自搜集班級學生不同風格的挎包或背包,展示于教室前排。然后限定時間,要求學習小組完成搭配任務,給各種包找到合適的“新主人”,再由新主人展示搭配后的整體形象。此時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都會非常高漲,對“新主人”的展示形象也會意見各異。為了從搭配技巧訓練中得出知識性的總結,教師需要控制議論紛紛的局面,組織各小組有秩序地進行點評。最后教師把各組總結匯總,進行概括,得出飾品搭配的禮儀知識。用這種隨機的課堂處理方式,讓學生在類似做游戲的情境中完成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明顯。
五、教師人格魅力的修煉
教師個人形象是否受到學生歡迎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情緒。這里的個人形象,既指教師外在的儀表儀態對學生起到示范性作用,又指內在的思想品質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首先,教師要在日常工作中體現出自身優秀的專業素養。身為一名社交禮儀教師,就應該力爭在儀表儀態言行舉止方面和人際溝通方面具備值得學生借鑒的品質。當學生充分認可并贊賞教師本身所具備的專業素質時,自然能夠真正尊重教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專業知識,并產生學習的主動性。再者,教師需要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堅決不把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帶進課堂中去,這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體現。熱情洋溢、風趣幽默的形象對學生來說總是充滿魅力的形象,也會成為學生喜歡該門課程的重要因素??梢姡處煹墓ぷ鲬B度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能起到非常大的帶動作用。
六、結束語
在課堂教學中增強理論知識的趣味性和實操性,需要課堂上的組織與安排,也包括課下的統籌計劃。教師需要對理論知識進行再處理,也需要對學生進行分析研究。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地努力探索,以尋求更多更好的解決途徑。
作者:儲成麗 單位:廣東行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