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分層教學理論對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目標分層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不同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的學生,以教學大綱為依據,設定總目標和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不同層次各自的教學目標為起點,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及要求,低層次的學生要掌握基本教學內容,高層次學生要在掌握內容的基礎上加強思維,挑戰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然后逐步延伸,趨向共同的總目標。這樣,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牢固掌握數學學科基礎知識,并在各自層次上有所突破、有所挑戰。
(2)授課分層教學
面向學生全體施行授課分層教學,是分層教學理論中的重點及難點,需要教師創造性的投入。在授課分層中,教師要遵循在授課內容上保持進度一致,授課程度有所不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點,針對不同教學目標、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并不是以問題答案為目的,而是要互相探討問題各個層次的問題點,最終得到一致結論,使得各層次學生都能明確了解該問題所能學到的知識。該方法的進行,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中互相討論的重要性,有助于各層次間學生相互學習理論知識及思考問題的方式,使較低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思維能力逐步提高。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分層設置問題,統一問題的簡單部分和復雜部分分別由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及時給予積極的肯定,這樣不僅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成就感,而且能使較低層次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知識,高層次學生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運用。
(3)課后練習分層教學
課后練習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課后練習的難易程度可能會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造成不同層次的影響。簡單的課后練習不能提高高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復雜的課后練習又會使低層次學生產生學習的挫敗感,進而產生厭學心理。課后練習分層化,是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分層,施行分層作業,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的掌握能力設置簡易題、中等題、難題,必答題、選擇題,他們選擇各自等級的題目后自主進行題目選擇,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課后練習,從而使他們的課后作業自主、積極地完成,利于對課堂知識的消化、總結。
二、分層教學理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應注意的問題
(1)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傳統應試教育在教師心中根深蒂固,教師在授課時更多地注重升學率,重點放在培養成績優異的學生。初中數學教學要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先要改變教師的傳統思維中教學的目的是考試這一思想,實行教育民主化,真正實現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正確、深入地認識、了解、掌握分層教學,是分層教學順利實施的基礎。
(2)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形成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這種課堂中,教師能夠容易辨認出學生的學習能力、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為有效分層教學、進而設定分層教學方案作充足的準備。
(3)注重學生能力的不同
在初中數學教學施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對學生的輔導。學生在被給予適當材料教學的同時,如果還能給予適度的輔導、充裕的思考時間,那么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能達到統一教學目標。在對學生進行輔導時,層次低的學生,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層次高的學生,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解決深層次問題、挖掘深層次知識的能力。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開設一幫一活動,使學生在互相幫助之間達到能力的提升。
(4)注重對學生的評價標準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的評價標準應有不同。另外,對不同層次上表現不同的學生,教師也要給予及時的評價。表現優秀者要給予贊賞,使他們今后的學習更加充滿激情;表現稍差者也要積極鼓勵,使他們快速建立起自信。對于各層次學生的評價都應做到及時、客觀,使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激勵的效果。評價的目的要讓每個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讓教師的分層教學有理性的依據。
三、總結
總之,現代教育要注重素質教育的本質,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教育上施行個性化,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保證提高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從而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和效果。
作者:劉梅紅 單位:河南省舞鋼市楊莊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