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改革

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改革

摘要: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已是當今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這意味著我國將需要大量的適應生態文明社會的新型法律人才,環境資源保護法學課程的發展有很大上升空間。文章以生態文明社會新型法律人才需求為導向,以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課程為載體,以“參與式教學”為突破口,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立足于民辦高校教學實踐進行研究。

關鍵詞: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改革

我國高等法學教育旨在培養具有系統的法律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現代法律人才。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提出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體系。要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繼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為學生提供符合時代需要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要大力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倡啟發式教學,注重因材施教。由于我國傳統法學教學教育重理論、輕實踐,不利于學生法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因此,改革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育,以適應生態文明建設人才培養的需求乃大勢所趨,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育的改革應當以培養生態文明法律新型人才為目標,為我國創建生態文明社會目標奠定基礎。

一、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模式反思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自1997年被列為法學二級學科以來,已有二十年,教育部于2007年將“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增列為法學核心課程。“生態文明”寫入黨的十七大報告,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在提高大學生環境保護意識、樹立環境法治理念、普及環境科學知識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部門法無可比擬、也無法替代的。目前我國環境立法、環境執法、環境司法方面處于蓬勃發展時期,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研究亦是近年來法學界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處于蒸蒸日上的時期。生態文明建設不僅為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改革帶來新的契機,也為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三江學院法律與知識產權學院為本科生獨立開設2個學分32個課時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選修課。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是一門邊緣學科,它的許多原則、制度和專業術語與憲法、法理、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國際法等多個法學學科緊密聯系,其內容更體現出與環境倫理學、環境經濟學、環境社會學、環境生態學等多個跨一級學科的交叉制式。與傳統部門法相比,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這門課程本身的理論性并不是很強,但是該課程呈現出整體的理論體系比較分散的特點。筆者從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教學多年,深知傳統教學方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在法學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時它也存在著諸多弊端:

(一)講授式教學法

如果僅僅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法,學生對知識的了解限于教材和教師的灌輸,對知識點的掌握靠強行記憶,會導致缺乏學習熱情,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無法達到對學生解決實際環境糾紛能力的培養。如何對現有講授式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是法學教育尤其是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這樣一門具有強烈專業特色的學科教學中的瓶頸。法律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誕生和發展的歷史表明其是作為解決社會問題之利劍應運而生,是實踐推動著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建立和完善,其實踐性、應用性更加明顯,且環境要素本身體現出高度的社會性,是社會的整體利益和價值追求,此外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特殊性意味著其必須反映自然科學規律,在理念上吸收環境科學的研究成果,通過技術規范和標準發展出相應的法律規范即較強的技術性。因此從根本上說,對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對環境立法、環境執法、環境司法狀況的了解,是單一的教師中心型教學方法無法完成的。加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內容較為龐雜、課時較少,若教師細致講解,會導致填鴨式教學,反而影響教學效果,若教師不講,會導致學生只能了解教材上的知識,所學有限視野狹窄。

(二)案例教學法

在我國傳統法學教育中,案例教學法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參與性等,當然,案例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也體現出它的局限性:第一,如何保證高質量案例作為素材。第二,學生愿意深入思考案例而不是僅僅“聽故事”。

(三)模擬法庭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內容包括了總論、自然資源保護法、污染防治法、國際環境法等多方面的內容,需要學生具備法理、民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等基礎學科的功底,且需了解環境學、經濟學、生態學、社會學等其他跨學科的基本原理,知識跨度大,科技性強。這使得在32個課時的條件下,不宜選擇模擬法庭等特別費時耗力的實踐教學模式,否則可能會導致因教學基本信息量不足,致使學生無法較好應用,反而影響教學效果。較之民法、刑法等部門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目前尚不處于“顯學”地位,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內容在國家統一司法考試中所占分值極少,這使得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和學習興趣降低;同時,現實的就業壓力促使學生更加現實,多數學生在四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準備研究生考試或準備司法考試,無心在課程學習中投入過多精力。

二、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改革思路

現代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有創造性的人才。創造性思維包括:一是發現問題、二是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教師的創造性思維即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創造性。

(一)優化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改革的目的是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和實際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個性和才能的全面發展。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改變過去以講述為主,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方法,采用“參與式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師生共同合作式的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設置若干教學環節,為學生創造出參與教學過程的充分條件,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以及教師主導作用,在師生雙邊互動的過程中進行教與學的活動。使學生教學主體地位提升,促進教學目標整體性實現,實現教學效果多維度拓展,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本次教學改革實踐,參與式教學方法主要通過“小組合作式專題討論”來實現。專題討論由教師事先準備討論內容,共設計14個選題,主要涉及實案討論,如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人民檢察院訴寧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廉興中污染環境案等,案例為2017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的10起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典型案例,(其他4起案例也較新穎并具有代表性)以此作為教學案例具有客觀真實性、多樣性,且與時俱進,及時跟蹤最新立法和法律實施進展情況。這10起典型案例均為獲評首屆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優秀裁判文書的案件,案件涉及非法捕撈水產品,非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大氣、海洋、漁業資源污染、環境公益訴訟、環境行政處罰等糾紛,涵蓋大氣、水、漁業、野生動物等環境要素和自然資源,類型包括公益訴訟和私益訴訟,涉及刑事、民事、行政三類案件。所涉案件能夠反映出最前沿的問題,如湖南省岳陽樓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何建強等非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狩獵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法院在認定七名被告人均具有在自然保護區內投毒殺害野生候鳥主觀犯意前提下,正確區分各自的客觀行為,根據主客觀相一致原則和共同犯罪理論區分主從犯予以裁判,既體現了從嚴懲治環境資源犯罪的基本取向,也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倪旭龍訴丹東海洋紅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環境污染侵權糾紛案系因風力發電產生的噪聲、光影及電磁造成養殖損害的新類型環境污染侵權糾紛,人民法院在確定三種可致環境污染因素的基礎上,依法認定了侵權行為和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體現了環境污染損害因果關系認定的特殊性。中華環保聯合會訴譚耀洪、方運雙環境污染民事公益訴訟案系由社會組織作為原告、檢察機關支持起訴,彌補了個體受害者訴訟能力的不足,無論對個人權益還是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都非常必要和及時。海南桑德水務有限公司訴海南省儋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局環境行政處罰糾紛案,涉及對環保部門環境監測程序合法性的認定,明確了不能證明取樣程序合法的監測報告,不能單獨作為認定被處罰人存在環境違法行為主要證據的裁判規則。通過專題討論可以真正體現學生參與,彌補傳統單一講授法和案例教學法單向信息傳輸和“聽故事”等局限性,注重綜合能力的考查,如鍛煉學生的資料整合才能、案例分析才能、研究才能、授課才能、語言表達才能、團隊合作才能等。全班學生通過抽簽組成學習小組,各組推選1名組長,打破原有的班級界限。每一小組專題討論的參與者,可以通過一個案例熟悉多部法律,如一個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的環境資源案例,可能涉及到《刑法》及其相關司法解釋,《環境保護法》、《侵權責任法》及其相關司法解釋,訴訟法等,以及了解司法是如何將若干法律運用于實踐當中解決問題。小組各成員基于他們的各自分工不同,又可以得到不同的能力培養。如討論需要完成六步分工合作,第一步,課后收集、整合資料,在中國知網、中國裁判文書網等網站獲取討論詳細內容;第二步,案情簡介;第三步,判決結果簡介;第四步,本案適用法律梳理;第五步,該案啟示等;第六步,需要學生制作課堂演講PPT。以上六步分別由六個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互相配合、相互監督,每個成員的任務完成情況直接影響小組團隊總任務的完成。其他小組學生可以通過專題討論參與者制作的PPT和演講,了解多個領域。在知識水平、思維方式等方面,各學生間存在差異,通過參與,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使得各參與主體思想相互碰撞、啟發、互補,從而達到拓展學習的目的,開拓學生的視野。

(二)更新課程內容

不斷更新、完善授課內容,結合最新教材及法律,講授內容涵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基本理論和該領域前沿熱點問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課程教學改革經過兩年的探索與實踐,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課件一套習題、形成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相關學習資料體系,“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讀寫議材料”一套,教學視頻素材文件50余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讀寫議材料”第一部分推薦網站,如中國法院網、最高人民法院網、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知網、環保部官網、及各高校、科研院所網站等;第二部分環保知識,如臭氧層被破壞造成的危害等;第三部分實例討論,如最新案例“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人民檢察院訴寧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廉興中污染環境案”等;第四部分實例閱讀,選取“最高人民法院環境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如江蘇省泰州市環保聯合會訴泰興錦匯化工有限公司等水污染民事公益訴訟案,以及在環境執法方面選取“環境保護部公布12起新《環境保護法》執行典型案件”等;第五部分習題;第六部分法律法規匯編。

(三)完善考核方式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為考查課,平時成績占40%,期末成績占60%,不拘泥于傳統考試方式,期末考試采用課程論文方式,課程論文不少于3000字(由教師選取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理論前沿問題作為選題),評分標準為:論文寫作過程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30分;論文結構的合理性、論文觀點正確性、內容翔實表達準確為30分;論文的創新性為30分;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工作態度為10分,共計100分。環境糾紛反映出新型化、復雜化等特點,我們必須夯實環境法治基礎知識的傳授,加強環境法治基礎知識的“通識教育”以回應社會需求?!董h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專注于我校“應用性復合型”全方位人才培養要求,以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參與式教學法”為突破口,改革教學方式,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提高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教學質量,實現由傳統教學方式向全方位綜合教學方式轉變,學生教學主體地位提升,教學目標整體性實現,教學效果多維度拓展。隨著課程教學方式改革與創新的繼續深入,將使學生獲得更新、更全面的專業知識,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于文軒,王燦發.我國環境法教學模式的反思與探索[J].當代法學,2009,23(2).

[2]陳海嵩.《環境法學》課程教學方法的反思與改革[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2,31(4).

[3]舒展,吳德東,李玉文.《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4(4).

[4]林云飛.論地方本科院校轉型視域中的法學專業課程改革———以分類教學為視角[J].高教學刊,2016(03):139-140.

[5]黃衛東.完善案例分類教學機制[J].高教學刊,2016(15):107+109.

[6]陳娟麗.成果為本教學模式在環境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好家長,2015(21):26.

[7]祝成功.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J].中國考試,2005(z2):119-128.

作者:黃娜 單位:三江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2 | 亚洲永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亚洲专区 | 国产精品视频播放 |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一二 | 欧美日批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资源网站 | 波多野结衣系列在线观看 | 欧美综合亚洲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 | 在线色网| 国产91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9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可播放的免费男男videos不卡 |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观看 | 91热这里只有精品 | 亚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对白在线播放九色 | 欧美激情 在线 |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 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 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一区影院 |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 九九热这里有精品 | 香蕉视频日本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熟年中出交尾六十路七十路 |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 亚洲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