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藥學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依據《本科中藥學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提出在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中,要重視中醫藥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建設校園濃厚的中醫藥文化,學習活動中奠定中醫藥思維的基礎;結合專業課程特點,教學上彰顯中醫藥思維特色;拓展第二課堂,實踐中培養中醫思維運用能力;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個性化凸顯中醫藥思維培養;多元化成績評價,著重突出中醫藥思維方法運用的考核。通過改革,提升了學生中醫藥思維能力,培養了適應行業需求的中醫藥的創新人才。
關鍵詞:
中藥學專業;中醫藥思維;教學改革;能力培養
近年來,中醫藥產業發展十分迅速,且在海外的傳播亦更為廣泛,使得高等中藥學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同時也使中醫藥得到更好地發揚傳承,進行符合中醫藥自身規律的、以中醫藥思維能力培養為切入點的、多元化的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勢在必行。
1中藥學專業中醫藥思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目前不少學校的中藥學專業建設存在培養目標針對性不強,課程體系龐雜,知識結構零亂,實踐適應性差,人才培養模式定位論證不足等問題[1];同時中藥西化的現象日趨嚴重,保持中藥特色已成為構建中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必須突破的瓶頸[2]。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設立了高等學校中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了《本科中藥學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標準中指出在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中,應堅持“雙思維并重”。“雙思維并重”即指科學思維與中醫藥思維培養并重,尤其為中醫藥思維,中藥學專業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必須具備的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模式[3]。這是中藥學學科性質所決定的,也是迄今中藥學專業教育中所缺失的,更是培養本領域未來的領軍人才不可或缺的。在當前應對中醫藥思維的培養給與高度重視和更多的關注[2]。目前中醫藥思維的詮釋已比較完善。中醫藥學的辨證思維、整體思維、哲學思維、司外揣內思維、意象思維、類比思維、中和思維等思維方法獨具特色,是當今中醫藥大學生在傳承與弘揚祖國醫學過程中,必備的思維品質[4],建立中醫藥思維對于今后的中藥學專業課程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乃至日后的科研、工作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中醫藥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中藥專業學生而言至關重要。
2中藥學專業中醫藥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
2.1傳承校園濃厚的中醫藥文化奠定中醫藥思維基礎
營造良好的中醫藥高等院校校園文化氛圍,是培養中藥學專業學生中醫藥思維的重要條件之一。良好的校園環境不僅能為學生帶來舒適的生活狀態,而且能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提供陣地,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熏陶。如福建中醫藥大學新校區,一方面在校園內建設標本館(含生態景觀區、閩臺中草藥區、貴細藥材區、中成藥區等)、福建中醫藥歷史名人(陳修園、宋慈、董奉等)、文化長廊(方歌走廊、時令廣場、河洛時光等)等,這些均刺激了學生中醫藥思維的形成。另一方面在校園內建設時珍園(藥用植物園),將時珍園分區化類,尤其是設立了“立體中藥園”區,“立體中藥園”區的植物依《中藥學》課程中的中藥功效來分類,徜徉在“立體中藥園”區,身邊的花花草草皆為專業課所涉及的,這不僅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專業的認識和理解,而且對學生中醫藥思維的培養亦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營造科學嚴謹的中醫藥校園文化氛圍,既能提升學生中醫藥文化底蘊,又能正相關的刺激中醫藥思維的形成,逐步培養起學生系統的中醫藥思維體系。
2.2結合專業課程特點彰顯中醫藥思維特色
在中藥學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中,要善于結合不同的專業課程特點,加強中醫藥思維方法教學,使學生學會應用中醫藥理論與技術解決實際學習中出現的新問題。在課堂教學內容方面,應注重中醫學基礎的整體思維、辨證思維、哲學思維、司外揣內等思維的培養,注重中藥學、方劑學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藥“法象用藥”與意象思維的培養、藥物四性與中和思維的培養、類比思維的培養等等。如根據五行學說來解釋五味的定義;根據天人相應理論,應用取類比象法來解釋蟬蛻治療夜啼;根據相生相克理論來解釋茯神的安神等等,運用中醫藥思維來研究、思考人體的生理現象、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與藥物之間的關系,以此指導臨床用藥,讓學生能夠系統地把握中藥運用的整體聯系與功能,為中藥學人才向著更高層次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在授課方式方面,除傳統講授法外,還應設計IBL教學法、PBL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既能激發了學生對于教學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又能有效引導學生對于專業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的思考,加深對于專業課知識的學習和認識。如《中藥學》中防風藥性辛甘、微溫,并無苦味,為何具有“勝濕”功效?講授上可采用精講與設疑相結合方法[5],讓學生用課堂學到的知識、內容,用中醫藥思維方法去分析討論問題,以提高中醫藥思維綜合運用的能力。
2.3拓展第二課堂
培養中醫思維運用能力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素質拓展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可從社會實踐、文體藝術、社團活動、技能培訓等方面實施素質拓展各項訓練,以開拓學生社會視野,促進學生業務素質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如福建中醫藥大學通過以校園文化,讓“藥”入目;請名師論藥,讓“藥”入耳;辦專業活動,讓“藥”入口等,逐漸形成自身專業特色。
2.3.1請名師論藥
讓“藥”入耳對于中藥學專業學生而言,想對自己的專業深入了解,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舉辦專業教育。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就建立了面向學生的學術講壇“名師論藥”,邀請知名國內外中藥學專家到校,不定期舉辦“名師論藥”系列講座,使學生近距離感受中藥學專業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及專家的中醫藥思維模式。如北京大學藥學院蔡少青教授來院舉辦“三七的生藥學研究與質量控制”的學術講座;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陳建明教授來院舉辦“難溶性藥物注射給藥系統”的學術講座;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吳介信教授到院作“中草藥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之機轉探討”的專題報告等等,通過一系列的學術講座,讓學生樹立起全新的學習觀念,主動尋求知識的增長,并培養了其運用中醫藥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2辦專業活動
讓“藥”入口在學生課余時間,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福建中醫藥大學發揮品牌學生社團“本草社”作用,依托時珍園和標本館,培養中藥材及中藥文化知識的解說員,向來校參觀的客人講解中藥知識,不僅能讓學生深入了解身邊的藥用植物,培養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又能促進其中醫藥思維的形成;舉辦的“我愛背方歌、我愛識中藥”的三愛活動比賽,既夯實了學生中醫藥理論學習的基本功,又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了學生中醫藥思維的形成;舉辦的臘葉標本制作、藥膳烹調大賽、中藥傳統劑型制作等專業比賽,通過親身的實踐,加深了學生對傳統用藥規律的認識,讓學生從最初的思維程式化模仿,逐漸過渡到嫻熟運用。
2.4實施本科生導師制
凸顯個性化中醫藥思維培養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建立了本科生導師制培養模式。中藥專業新生從入學開始,除要完成正常本科教育所要求的學習內容以外,還需參與一項立項活動,故給每個學生選配專業導師,給予全方位的指導。中藥學專業講究傳承,本科生導師制度,一對一實施個性化培養,會讓學生在跟師實踐過程中,零距離感受帶教教師的實踐技能與學術魅力,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專業實踐教育,同時也讓中醫藥思維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這是第一課堂教學所難以達到的。同時依據中藥學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利用設置的本科生導師制制度,引導學生開展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大學生挑戰、創業計劃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不僅會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與動力,提高學生的中醫藥思維能力,而且也會大大增強學生的科研水平能力與創新意識。
2.5多元化成績評價
突出中醫藥思維方法運用的考核圍繞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高等中醫藥藥院校應積極探索學生成績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如福建中醫藥大學制定的《本科考核辦法及試卷命題規范暫行規定》中指出“除了采用傳統的期中考、階段考、結束考和期末考等試卷方式之外,任課教師還可以根據課程類型和特點選擇口試、閉卷、開卷、操作、論文、答辯、設計等形式進行考核,形成具有課程特色的考核方法,以使考核更有效、更全面、更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促使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對中藥學專業而言,藥學院亦建立了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加強了對中醫藥思維方法運用考核,側重評價學習情感、態度及策略,實踐規范操作能力及質疑,反思及創新精神;終結性評價以理論考試、實踐技能考核等形式為主,同時加大了中醫藥思維能力考核內容,借此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評判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畢業設計側重于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中藥整體知識內涵達到融會貫通。中藥學人才培養質量對于推動中醫藥現代化進程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是中藥繼承與發展的核心[1]。中藥學專業應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具有中藥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將中醫藥思維的培養貫穿始終,以全面提高中藥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推動中藥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匡海學.厚基礎重傳承提高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J].中醫教育,2014,33(3):1-3.
[2]匡海學.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問題的思考[J].中醫雜志,2015,56(16):1355-1358.
[3]胡菲桐,張瀛予,方玲.關于培養中藥專業大學新生中醫藥思維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18):119-120.
[4]郭延東.中醫思維及其發展趨勢探討[J].江蘇中醫藥,2009,41(9):6-8.
[5]王英豪.《中藥學》教學宜突出“五結合”[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9,19(4):60-61.
作者:王英豪 李德森 褚克丹 華碧春 黃美霞 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