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全面實施擴招,高等教育日趨大眾化。在市場經濟影響下,為滿足地方社會經濟對人才的需求,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地方高校持續健康發展的首要選擇。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作為就業教育的主要平臺,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下,正在發生改變。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培養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需要做出相應的改革。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培養;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
1999年開始,我國高等教育全面實施擴招,包括高等職業院校在內的高等院校都在不斷擴大招生規模。隨著擴招規模的逐年遞增,擴招帶來的不利影響也開始慢慢凸顯,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就業困難問題。就地方本科院校而言,由于受到地方經濟條件狀況的影響,使他們在政策支持、經費投入方面處于劣勢。在支持力度不夠的情況下,憑借學校自身能力去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對學校本身而言顯然是力不從心的。面對這樣的環境,多數高校開始轉變思維,錯位發展,將自己定位為應用型的本科院校,教育模式也隨之發生改變;對學生的培養既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又重視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多元化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較快地培養自己符合社會需求的能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在地方高校走向地方應用型高校的過程中,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也是地方應用型高校正在面對的難題。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是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手段,也是實施就業教育的重要途徑。該課程一方面可以進一步豐富和深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方面的理論知識,培養大學生求職技巧;另一方面也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給予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提供實踐參考及改革建議。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影響生活品質的諸多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學模式便是如此,人們已經越來越不滿足單純注重知識傳授的傳統式教學模式,不論是學生還是家長,對教學模式都寄予了更高的希望,尤其在社會競爭日益劇烈、就業壓力逐步增大的環境背景下,這樣的希望就顯得更加迫切。一套科學的教學模式必定是能夠為實踐服務的,不具備實踐意義的教學模式是空洞且無用的。從客觀角度來說,教學模式的確立影響到高校能夠為社會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以及怎樣培養人才。創新與改革是促進教學模式不斷適應社會市場環境以及學生成長變化的動力因素,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就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應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以理論思想教育為基礎,以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高能力人才為目標,遵循科學規范的培養要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搭建適合社會、適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相比較來說,對比于國內“985”、“211”工程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所培養的學生在理論基礎知識與研究調查能力方面稍有差距,而實踐能力又比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略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轉型成應用技術型大學,而轉向注重知識的有用性和實用性的傳授,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也更適合地方市場需求。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對就業指導課程的影響
高校開展就業教育主要是通過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得以實現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變化,課程內容也要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與時俱進,保證課程所傳授的知識具有時效性。
(一)更注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方面的要求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更高,這也將會給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帶去更高的挑戰,并產生某種不同程度的影響,因而課程改革也勢在必行。而及時對課程內容及教學模式改革,讓知識與職業技能緊密聯系,將是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改革努力的方向。
(二)培養目標職業化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將目標職業化作為培養目標之一,課程改革應在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方面做進一步努力。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對自己職業生涯進行科學規劃,在就業和競爭環境日益嚴峻的現實社會中,做好個人職業規劃意義重大。學校通過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來架起正確引導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目標的橋梁,從而明確專業學習目標而實現良好就業。
(三)培養方式個性化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拋棄“千人一面”的培養模式,注重培養方式的個性化與學生優良品質的養成,這對大眾化的就業指導課程提出了挑戰。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需要重新轉變觀念、重新定位,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實踐能力提高的關系,打破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對地方本科院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改革路徑
(一)科學合理定位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
就業指導課程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能不能將知識理論服務于社會實踐,關鍵要看就業指導課程是否進行科學定位。高校發展以及專業的不同,對就業指導課程的定位應該表現出差異性。譬如,重點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各種條件存在某種程度的區別,就業指導課的定位也應該有所不同。相對于處在中心城市而擁有雄厚師資、財力及齊全的圖書資料的重點院校來說,地方本科院校則由于辦校時間不長,人力物力財力仍比較欠缺,通過四年的教育讓學生從事對科研或者技術能力較為嚴格的崗位,相對而言比重點院校更加困難。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可以轉變觀念,對學生的培養應更注重提高其動手應用能力,可將培養目標重點放在基層和城鎮地區,從而使學生可以正確認識自己專業及學校的優勢和劣勢,以求順利實現就業。
(二)強化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改革之路離不開執行者的幫助,執行者能力與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課程能否實現改革目的和成效。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任課教師就是執行者,他們利用自身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向學生傳授學而可用的知識,帶領他們逐步走向職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時效性、實用性與專業性并重的學科,擔任該課程的教師不僅需要熟悉當前國家的就業政策、就業技巧、就業熱點、用人單位對求職人員的要求等,還要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和法學等方面的知識,對于所傳授的知識技能還必須具有實際作用,能真正用到實處,對于教師的要求總體較高。目前很多高校沒有就業指導課程的專任教師,任課教師大多是由二級學院分管就業工作的副書記、輔導員或是就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組成的,這類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以及相關行業的實踐閱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就業指導的教學實效。地方本科院校正在成長發展階段,對于就業指導課程的改革,需要一支有責任心、有熱情且擁有扎實專業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強化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可以挑選本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且相關經驗比較豐富的輔導員或是專業課老師;也可以邀請當地企業成功人士、具有這方面特長知識的優秀校友與國內人力資源專家擔任實踐課程老師,不定期給學生開設專題講座和咨詢服務。
(三)鼓勵并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特殊的且融合了理論性與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任課教師應該定期開展社會調查,了解當前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下市場對人才需求的發展變化,以便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此外,學校應主動為學生創造條件,建立實訓基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參加職業體驗實踐以及見習參與式實踐活動,豐富社會資本。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是教師向學生傳遞就業信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就業技能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只有具備一定就業技能的大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力量,才可以順利進入職場,獲得較好的發展。就學生而言,就業技能的獲得需要去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校內勤工助學、志愿者服務、校外兼職以及社會服務工作等等。
(四)借助公眾信息平臺了解學生就業觀念
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不應僅是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也應該加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和擇業觀,端正擇業態度,養成正確的自我認識觀。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形之下,多數大學畢業生對就業感到彷徨、壓力巨大,如果沒有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很可能忽略了國家在解決就業問題上所采取的積極措施,悲觀地看待就業,從而錯失就業機會。公眾信息平臺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影響,學生足不出宿舍,就可知校園內外、國內國外的海量信息。例如,微博微信的快速發展,大大改變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與途徑。任課教師應當在客觀準確分析當前就業現狀的基礎上,通過現實例子幫助學生保持積極的就業心態,樹立正確積極的就業擇業觀。教師借助公眾平臺,開通微信微博,或者“易班”賬號,通過此渠道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傳播關于就業、擇業和創業的正能量信息,為學生提供一個積極健康的氛圍,讓其保持平衡心態,平穩度過畢業前面臨就業的煩躁時期。
作者:雷國慧 單位:百色學院招生就業處
參考文獻:
[1]陳智理,郭靜婕,李健.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幾點建議[J].廣西輕工業,2011,(07):197.
[2]李定坤.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改革創新探析——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08):74.
[3]張雪輝,唐蕊,李朝霞.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存在問題及對策[J].邢臺學院學報,2013,(01):143.
[4]趙琳.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生發展教育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03):190.
[5]傅新華,曹為民.高校學生就業指導新模式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