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流體輸配管網實驗教學改革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引言
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隸屬于土木與建筑類一級學科,該專業是1998年由”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和”燃氣供應工程”兩個專業合并、調整、擴寬而組建而成的。東北電力大學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本科專業于2001年獲得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并于次年開始招生,至今已有10多年歷史。近些年來,建環專業無論是在學科建設、師資培養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發展,2007年建環專業又成功申請了財政部中央與地方共建專業實驗室的建設項目,為該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然而跟一些暖通空調、制冷、燃氣輸配等專業發展多年的院校相比,依然存在不足。特別是在實驗教學方面,有些專業基礎課的實踐教學環節方面有待于完善,如”流體輸配管網”課程等。“流體輸配管網”課程是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學科基礎課,它集中闡述通風空調、采暖供熱、城市燃氣、建筑給排水、消防、工廠動力等工程中各種流體管網的基本原理和計算分析方法。該課程原有實驗以驗證性、演示性為主,教學內容僅是對泵與風機的性能曲線測定以及管路系統中各種參數的測定,存在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問題。基于以上情況,本文就該課程實驗教學環節進行改革與研究,包括更新培養方案、修訂教學大綱、完善實驗系統以及優化教學方法等。
二、培養方案的更新
本科培養方案是高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規范性文件,是學校組織教學和培養人才的基本依據,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首要環節,根據人才培養的需要,培養方案應適時進行修訂。培養方案修訂的基本思路之一就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突出創新人才的培養。本次“流體輸配管網”實驗課程培養方案的更新是以社會對本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的需求和反饋為基礎,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并把創新的意識、思維、方法以及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三、教學大綱修訂
理論課和實驗課相輔相成,二者需有效結合才能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流體輸配管網”的知識,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具備潛在的發展能力和基礎。此次教學大綱的修訂包括實驗課和理論課教學大綱的修訂。
(一)實驗課教學大綱的修訂
1.課程教學目標的修訂。
在原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學生系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
2.課程教學內容的修訂。
課程教學內容對應建環專業第五學期開學初的專業認識實習,把認識實習中各種流體輸配管網的工作原理和課堂的理論分析及水利計算結合起來,進行實驗教學。然而該課程原有的實驗內容僅是對泵和風機的性能曲線測定以及管路系統中各種參數的測定,以驗證性、演示性實驗為主。為進一步挖掘實驗室現有設備的能力,加入學生對系統優化設計環節,豐富實驗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3.調整實驗課學時。
“流體輸配管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由于課程教學課時較少(36學時),如果僅僅靠課堂教學難以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將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有機結合。為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拓寬學生學習專業的視野,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大綱中增加實驗課學時,在原有4學時的基礎上,增加到6學時。
(二)理論課教學大綱的修訂
調整“流體輸配管網”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在遵循“流體輸配管網”原有教學大綱基本原則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實驗課程所涉及內容的簡單設計計算,介紹系統優化對管網運行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獨立設計計算的能力以及系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實驗系統的完善
經過對“流體輸配管網”實驗教學的改革和研究發現,東北電力大學建環專業的實驗系統已經不能充分滿足教學的需求,完善實驗系統已經迫在眉睫。2014年,建環專業成功申請到實驗室建設經費270萬元,用于建設和完善建環專業的實驗平臺。
五、教學方法的優化
針對實驗課程教學方法的優化,各高校都進行過深入的探討,既有共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建環專業方向性的研究成果。我校建環專業在優化“流體輸配管網”實驗課程的教學方法時,參考各高校的教學方法優化研究成果,并結合本專業實際情況,取長補短,在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融入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概念,積極利用企業運營中常用的質量管理工具,例如測量系統分析(SPC)、潛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系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教師可將歷界教學文件進行整理歸檔、實時更新,將其應用于教學過程中時,不但可以積累到寶貴的教學經驗,也更利于拓展學生視野,并且在文件更新過程中,更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在以后擇業和就業方面做好更充分的心理準備,也有助于我校建環專業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六、結束語
“流體輸配管網”實驗教學改革與研究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次教學改革中嘗試的方法和工具,對教學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推廣應用到我校建環專業其他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
作者:王慶艷 秦宏 遲銘書 金旭 孫斌 高磊 單位:東北電力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