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是采用新媒體數字工具而進行藝術設計與創作的一個職業,其高等教育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雖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積累起豐富的經驗,但同時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文章在簡要闡述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特征的基礎上,系統總結出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由此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這一方面深化了對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特征的認識;一方面又指導了其教學改革工作,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措施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教育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的西方工科與藝術院校。2001年,北京廣播學院首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2003年北京郵電大學也設置了該專業,2004年教育部在工學門類下屬“電氣信息類”新增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2010年劃分至藝術學學科門類下屬設計學類,授予學生藝術學學位。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又是一個交叉學科的綜合性專業,既涉及交互設計、視覺設計等藝術學科的知識,又包括計算機應用、信息與通信技術等方面的知識。體現了科學、藝術和人文理念的融合。目前,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分為UI界面設計、新媒體廣告設計、動態圖形與交互設計、數字短視頻制作等方向,均表現出個性化的專業特征,與行業存在緊密聯系。基于此,我們有必要系統總結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特征和問題,尋求有效方式助推教學改革工作的進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特征
1.藝術性特征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屬于“設計學”的范疇,其專業教學工作首先具有明顯的藝術性特征。學生無論是從事UI界面設計與數字視頻特效制作工作,還是從事網絡媒體設計工作,都必須具有良好的藝術審美、藝術創新、藝術設計能力,可以呈現出優美的文字、圖像、場景,因此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開設了字體與標志設計、版式設計、數字攝影與攝像、UI界面設計、數字插畫設計、品牌形象設計、新媒體動態廣告設計、數字短視頻制作等諸多設計類、藝術性的課程,培養學生綜合藝術素養。這種“藝術性”迥異于傳統的平面藝術、影視藝術,而是在新媒體平臺中采用數字技術從事相關的設計工作,這是對學生藝術理念、創意、思想的一種技術化處理與實現。教師需要在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背景下對學生實施個性化、特殊性的藝術教育活動。
2.技術性特征
迥異于傳統“手工”為主的設計專業,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主要是培養學生在網絡虛擬空間中采用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視頻剪輯軟件Premier和Acid、后期特效處理軟件AfterEffects和TheFoundryNukeX、效果圖設計軟件3dsMax、圖形設計軟件Illustrator等進行UI界面設計、新媒體動態廣告設計、數字短視頻制作、三維動畫視覺設計等工作。如果藝術類課程是培養學生形成作創意方案的能力,而軟件類課程則是培養學生實現創意方案的素質,甚至可以說UI界面設計、新媒體動態廣告設計、數字短視頻制作工作中任何一項內容都有賴于技術化的手段來處理和實現。因此,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大部分課程的教學工作或者是直接培養學生技術素養,或者是培養學生應用技術來進行創作的能力。這促使課程教學工作具有鮮明的技術性特征。
3.實操性特征
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主要是基于新媒體蓬勃發展所催生的新的產品需求、產業形態所應運而生的一個專業,具有明顯的實用性、實操性的特征。該專業教學工作在宏觀層面上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能夠適應平面設計、界面設計、網絡媒體視覺設計、交互設計、動態圖形設計、數字短視頻制作處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呈現出精美的、富有傳播實效性的作品。這由此決定了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具有明顯的實操性特征。該專業教學工作在微觀層面上所設置的藝術設計類課程、軟件操作類課程、作品創作類課程,同樣要求學生親自操作,在體驗嘗試、反復實操、多次應用過程中來熟悉設計流程,掌握設計技巧,積累設計經驗,從而更好地適應數字媒體藝術設計職業崗位群的工作。這進一步凸顯出了數字媒體藝術水專業的實操性特征。
二、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問題
1.滯后于新媒體的應用技術
當前新媒體應用產品和服務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背后是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新方法的支持。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主要是培養能夠適應新媒體環境下UI界面設計、網絡媒體廣告設計、交互設計、數字短視頻制作等方面的實操性人才,由此則必須及時引入最新的數字技術、視覺設計、網絡傳媒技術,培養學生前沿的視覺設計和媒體技術手段,更好地適應新媒體藝術設計領域的人才需求。當前高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工作存在著明顯的內容更新速度慢的問題,雖然講授的圖像處理軟件、視頻剪輯軟件、后期特效處理軟件、效果圖設計軟件、圖形設計軟件也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特征,甚至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技術,但因硬件設備、軟件條件、教師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機會、實訓教學方案的限制,無法引入新媒體領域所出現的最新的信息傳播技術內容,諸如達芬奇技術、Ventuz三維實時圖文創作軟件。這導致學生無法掌握最新的數字技術,從而弱化了其專業實操能力。
2.存在著“偏技輕藝”問題
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具有明顯的技術性特征,甚至可以說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技術主導下完成的,培養學生掌握豐富的、最新的數字技術是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教學工作的一項基本任務。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技術”是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教學的主體內容甚至是唯一內容,而藝術教學則直接決定著學生作品構想、創新思維能力,決定著技術應用方式與效果,與“技術內容”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當前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存在著一定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希望借助課程教學工作能夠迅速培養學生軟件實操、作品創作能力,從而將技術作為課程教學的主體內容,利用大量時間講授軟件技術,壓縮甚至是忽略了藝術審美、設計思維創意能力的教學內容。這造成學生看似軟件應用嫻熟、實操能力強,實則缺乏創新性、主創性能力,成為一個單純操作軟件的“工具”。這顯然不利于學生在數字媒體藝術設計領域的職業發展情況。
3.缺少與業界之間的合作教學
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具有明顯的實操性特征,需要加強培養學生作品設計、項目運作能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就業乃至于拓展其職業生涯。當前,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教學主要是在課堂內虛設項目背景,引導學生進行實操訓練活動,一方面其缺乏真實的工作條件,很難真正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下的工作感受和經驗;另一方面課堂內的實操訓練往往是針對特定知識點、技術方法而進行的,無法整合調動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知識進行全案操作活動。這顯然也進一步弱化了對學生實操能力的教學質量。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課內虛設情境下的實操訓練活動也阻礙了學生與業界的溝通與交流,無法及時、準確地掌握業界動態和發展趨勢,無法為專業學習、訓練、實習、就業提供有效的指導,這成為當前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所面臨的又一突出問題。
三、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措施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與新媒體的升級與發展緊密相連,因而必須緊跟業界趨勢,持續創新教學方式是提高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1.制定專業教學工作年度診改機制
在市場經濟驅動下,新媒體平臺中新技術、新方法、新模式、新服務的發展日新月異,為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教學工作不斷提供新的知識內容。這要求該專業必須建立動態化的教學工作更新機制,來更好地跟隨、適應新媒體的發展,提高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基于此,文章建議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應制定專業教學工作年度診改機制,即在每年安排課程之前,對UI界面設計、新媒體廣告設計、動態圖形與交互設計、數字短視頻制作專業方向的藝術與科技動態、業界動態、市場運作進行一個系統評估,了解其新變化、新趨勢、新內容,按照“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教學質量工作方針,據此從宏觀層面來審視專業課程的合理性,增添新課程,刪減部分過時課程;從中觀層面要求教師更新課程教學方案,引入新的知識點;從微觀層面率先更新專業實訓條件、硬件設備與軟件資源、深化校企合作,為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2.實施技術與藝術的協同教學活動
“藝術”是思想和內容,決定著UI界面設計、新媒體廣告設計、動態圖形與交互設計、數字短視頻制作等作品內容與形態,而“技術”則是工具和手段,將個人藝術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數字產品。因此,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藝術”與“技術”兩大塊內容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當前高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應深刻認識到藝術教學內容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增加藝術審美、藝術創新、藝術設計類的課程,培養學生對新媒體視覺平面設計、數字插畫設計、動態圖形設計及數字短視頻制作中文字、圖形、構圖、色彩、版式、音樂、鏡頭、意境的美感體驗和表現能力,由此針對性、全面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修養;另一方面則需要在圖形圖像設計軟件、視頻剪輯軟件、后期特效交互處理軟件、三維動畫軟件等教學過程中引入藝術性的內容,培養學生在特定技術方法、技術模式中的藝術美感表現方式,從而增強學生利用數字技術來表現個人藝術理念的能力,形成完美的設計作品。
3.開展雙向交流式的人才培養工作
積極引入業界人才既可以引入優質的教學力量與教學項目,同時又能引入最新的業界信息與業界資源,是增強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內容實用性,強化學生實操能力的重要措施。然而單向引入業界人才很難激發其工作積極性與持續性,很容易出現當前部分校企合作項目所面臨的流于形式的問題。當前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應實施雙向交流式的人才培養機制,一方面邀請業界人才進入高校,開展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主題講座、專業論壇活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學校教師高水平的藝術知識素養,為業界人士開展藝術知識、美學知識的教學活動,為其提供一個進入學校“充電”的機會。高職院校還可以委托業界公司、企業作為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校外實習的機會,但同時也可以向公司、企業積極舉薦優秀人才,促進公司的可持續性發展。這由此建立起雙向交流、共同獲利的合作機制,從而扎實推進各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
四、結語
總體來說,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是伴隨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所應運而生的一個專業,具有明顯的藝術性、技術性、實操性特征。當前,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工作滯后于新媒體中的應用技術,存在著“偏技輕藝”的問題,缺少與業界之間的合作教學,弱化了其人才培養質量。針對這些問題,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應制定專業教學工作年度診改機制,實施技術與藝術的協同教學活動,開展雙向交流式的人才培養工作,由此可以平衡技術與藝術教學關系,持續引入學科前沿教學內容和資源,提升學生綜合專業素養和實操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永東.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概論[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
[2]吳麗穎.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改革的探索[J].語言與文化研究,2019(9):18-19.
[3]楊旺功.高校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9):108-110.
作者:王濤 單位:陜西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