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護理禮儀融入基礎護理實訓教學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討在高職護生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融入護理禮儀教育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5級五年制高職護理兩個班學生共88人為研究對象,進行教學改革,通過課前思想準備、課堂落實禮儀行為和改良技能評價辦法,在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加強護理禮儀知識與技能培養。結果86.36%的學生覺得將護理禮儀教育融入基礎護理技能練習中有必要,90.91%的學生在操作中會注意體現人文關懷,80%以上的學生覺得自己技能學習中,儀容儀表、行為禮儀、言談禮儀方面都能符合職業要求。結論在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融入禮儀教育,可以增強護生自信心、溝通能力,密切師生關系。
關鍵詞:護理禮儀;基礎護理;實訓教學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出臺,人民群眾對健康服務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作為衛生類職業院校,要緊密結合市場需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衛生人才,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護理禮儀作為高職護生較早接觸的專業基礎課,由于開課時間較早,且實驗實訓時間有限,課后未能持續鞏固等多種因素[1],導致護生在后期專業課中禮儀素養表現參差不齊,大部分護生無法將所學禮儀運用到實踐中。基礎護理技能作為護生走入臨床最常使用的基本技能,在技能訓練過程中融入護理禮儀教育,對于培養護生良好職業形象、強化服務意識、體現護士風采、提升醫院服務質量都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基礎護理技能教學中融入護理禮儀教育,將護士風采體現在日常工作中,伴隨反復的技能練習成為護生的一種自覺、自愿、潛意識的行為,是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的有效手段,現將具體改革過程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我院2015級五年制高職護理兩個班學生共88人為研究對象,全體學生均為女生,平均年齡17歲。
1.2方法
1.2.1課前思想準備
在學習基礎護理的第一堂課中,任課教師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課堂通知,要求護生按護士上崗要求,著裝整齊提前到崗,在模擬病房按小組集合。任課教師和實驗室教師也提前到達,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護士之歌》的背景下,循環滾動播放南丁格爾誓言,營造神圣莊嚴的氛圍。上課時間一到,教師簡單自我介紹后,帶領護生宣誓,通過課堂的儀式感,增強護生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和敬畏心。宣誓儀式結束后,帶領護生游覽模擬病房,告知護士站、醫生辦公室、搶救室等整個模擬病房布局,為護生后續基礎護理實訓學習做好鋪墊。
1.2.2課堂落實禮儀行為
(1)著裝禮儀。要求護生在實訓課中保持良好職業形象。首先要做到著裝整潔,工作服要定期清洗,鞋子要選擇軟底、舒適的鞋子;其次要做到發式得體,頭發要保證前不遮眉,側不掩耳,后不過肩;再次要做到妝容適宜,女生可以著淡妝,但切忌濃妝艷抹,注意選擇恰當的眼影和唇膏,男生則需要注意保持面部清潔,口腔無異味。(2)護理操作禮儀。基礎護理技能操作種類繁多,根據行為主義理論的觀點[2],通過營造適當的環境,可以實現知識的遷移,再根據護生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安排學習項目,可以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按照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全過程將基礎護理實訓內容分為門急診護理技能、入院護理技能、住院護理技能、出院護理技能和臨終護理技能五大模塊,并將上述技能模塊提煉成兩大類,即以物為中心和以人為中心的基礎護理技能,再將禮儀知識和能力融入技能學習中。對于手衛生、鋪床法、隔離衣的穿脫、無菌技術這類操作,主要培養護生的慎獨精神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在此基礎上,進行這類操作時,要求護生能夠融合禮儀所學,采取恰當的站姿、行姿,注意持物規范,在操作過程中能夠結合人體力學原理注意調整身體姿態,減少職業損傷的發生,同時讓患者能夠感受到護士動作協調、得體。對于以人為中心的技能,要求護生在操作前使用規范的介紹用語,在核對患者基本信息時采用反向提問,對于使用掌上電腦進行查對時也需要對患者進行適當解釋,確認患者后,根據不同的操作目的、配合要點和患者的背景資料(如病史、年齡、學歷等多因素)進行解釋,保證患者理解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在操作中,對于患者可能發生的情況提前預判,并給予適當指導,避免操作中只動手、不動嘴的情況。對于輸液、注射、導尿等無菌操作,為減少污染,話語指導應簡潔明了,但也不能全程沉默,造成患者緊張、焦慮等。操作后,及時告知患者情況,肯定患者的配合,為患者整理衣物或床單位時注意關心患者操作后的體驗和反饋,通過肢體語言配合恰當的口頭表達,平復患者心情。在操作前、中、后既要重視技能的練習,也要注意貫穿儀態美、語言美、行為美,逐漸養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職業美。
1.2.3改良技能評價辦法
在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融入禮儀教育,既要有教師的榜樣示范和護生的認真練習,也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技能考核標準,才能促進護生技能操作中將禮儀素養根植于心。為達到這一目的,通過與學院基礎護理教學團隊討論后,將基礎護理實訓項目中,以物為中心的技能項目,總分中的10%設為禮儀素養分數,主要包括儀表禮儀和行為禮儀兩部分;對于以人為中心的技能項目,將其中的20%設為禮儀素養分數,主要包括儀表禮儀、言談禮儀和行為禮儀三部分。在操作評分表內禮儀素養通常以護士儀表端莊、著裝整齊;能夠主動關愛患者;護患溝通有效;動作規范等形式出現。由于有了具體分數作為評價標準,護生在進行技能練習和考核過程中對這部分內容的重視程度有了顯著提升。
1.3效果評價
在基礎護理實訓課程結束后將自制的“護理禮儀在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應用情況調查表”發放給參與教學改革的學生。共發出問卷88份,回收有效問卷8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2結果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在高職護生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86.36%的學生覺得將護理禮儀教育融入基礎護理技能練習中有必要,90.91%的學生在操作中會注意體現人文關懷,80%以上的學生覺得自己技能學習中,儀容儀表、行為禮儀、言談禮儀方面都能符合職業要求,具體見表1。
3討論
3.1護理禮儀教育融入基礎護理實訓教學增強了護生的自信心
通過一年的實訓練習后,由于有了教師的示范和考評的雙重督導,高職護生的儀容禮儀、言談禮儀、行為禮儀都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這也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3]。我院基礎護理實訓考核采用不同教師隨機考核的方式,在期末進行基礎護理考核過程中,所有考評教師都肯定了教改班級的變化。教師的反饋主要有護生在考核前,能夠有禮貌地跟考評教師溝通;在操作考核中盡管仍然很緊張,但是會有意識地使用肢體語言進行引導、解釋;對模型人明顯更尊重;在解釋過程中語言更規范;在考核結束后會主動與教師告別。護生在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下,自信心明顯增強。
3.2護理禮儀教育融入基礎護理實訓教學提高了護生的溝通能力
隨著醫療環境的變化和人們對衛生服務的需求增加,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力可以縮短護患間的距離,減少醫療糾紛[4]。言談禮儀是護生在臨床工作中所必備的能力[5-6],將禮儀教育融入基礎護理技能學習中,把冷冰冰的護士變為和藹可親有問必答的專業性護理人才,是落實優質護理服務理念的具體體現。通過實訓技能的反復演練,護生在同學扮演的模擬患者及家屬的“百般刁難”下,已經能夠獨立進行問題思考和處理,通過言談禮儀與護理實際工作的結合,進一步提升了護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護生的溝通潛能。
3.3護理禮儀教育融入基礎護理實訓教學增進了師生感情
原來的基礎護理實訓教學重點都放在理論和技能的傳授上。有了禮儀的橋梁,教師在注重禮儀素養的技能示范、講解和演練中,讓護生能夠體會到護士之美、護理工作之美。在與護生一起討論、解決操作中的溝通問題、操作中的肢體語言等問題中,促進了師生感情的協調發展。
4護理禮儀教育融入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的問題與挑戰
護理禮儀教育融入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盡管取得了教師和護生的認可,但是由于本研究未設置對照組,僅在少數班級開展,未能對護生在臨床中的表現進行后續追蹤等,故該項改革還需要更多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師的支持和參與。相信通過進一步實踐和完善,能夠培養出更多有溫度、有能力的合格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航,吳玉瓊,黃莉,等.護理禮儀融入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13,10(3):46-48.
[2]秦石喬.以護生為焦點加強課堂設計,按認知規律提升育人水平[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34(3):50-52.
[3]李云霞.在基礎護理實訓課中開展護理禮儀訓練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9):76-77.
[4]楊敏,楊彩燕,楊爽,等.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教學設計分析與反思[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5):72-73.
[5]于圣娟,高青,陳立珍.《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知識點需求狀況調研報告[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5):200-202.
[6]李茹婷.本科護生對護理禮儀的認知及知識需求調查[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39):182-183,191.
作者:苗泓麗 李曉蘭 徐濤 湯杜娟 李月梅 單位:四川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