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伴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更新,新媒體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并為我國傳統媒體帶來了新的活力。新媒體形式,并不是伴隨網絡技術出現的全新媒體形式,它是在傳統媒體基礎之上,經過新型網絡平臺演變出的媒體形式,例如說人們常用的博客、微博等。基于新媒體環境之下,我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實踐教學也需要根據新媒體環境特征,進行系列改革。然而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實踐教學改革進程受到了一定影響。本文基于新媒體環境下,論述了實踐教學面臨的一些問題,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革策略,希望對我國廣大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問題;策略
一、引言
在新媒體發展過程里,處在網絡環境下的所有個體都逐漸發展成了新媒體環境里的主體。在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新媒體傳播速度也比較快,覆蓋面積也較為廣泛。我國廣大高校在進行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里,需要借助于新媒體平臺,拓展思政課程內容,符合現代化教學目標。另外,基于新媒體環境下,廣大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受到了一定影響。在改革過程里,需要正確對待新媒體為我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帶來的挑戰,尋找新的發展機遇,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促進高校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二、新媒體特征
新媒體的發展,依賴于現代化網絡平臺,更新了傳統媒體內容,其中包括了媒體傳播范圍的拓展,傳播速度的提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形式相較而言,主要具備如下三大特征:首先是信息交互平等性。基于傳統媒體環境下,大部分人都擔任著媒體傳播的受體角色,處在一種被動接收信息的地位。基于新媒體環境之中,處在網絡環境下的所有個體都是新媒體傳播主體,具有主動地位。對于所有個體,他們不但是信息的傳播者,同時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另外,由于新媒體發展依賴于現代化網絡平臺,因此信息傳播速度較快,及時、高效,傳播渠道多元化。其次是新媒體同時具有隱蔽性和開放性。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升級,所有個體不但是信息的主動傳播者,同時也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換句話說,新媒體環境下的所有個體對傳播信息的開放與隱蔽都有主動權。因此,新媒體不但具有隱蔽性,同時還具有開放性。最后是個性化較強。基于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地域的限制。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能夠借助于網絡平臺,及時地進行溝通,同時能夠隨時隨地信息。因此,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個性化需求,并為他們提供了更好地信息服務質量。
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與機遇
(一)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的機遇
伴隨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新,網絡設施也更加完善,這也是促進我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進行改革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新媒體拓展了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豐富了教學方法。在傳統化教學過程里,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學生主體地位受到忽略,教學載體也單一化。在通常情況下,班會是開展思政課教學的唯一載體。基于新媒體環境下,許多網絡平臺都能夠成為高校學生掌握社會動態、進行思政學習的渠道,例如說當前比較流行的抖音、微博、微信以及QQ等信息傳播平臺,學生能夠通過這些平臺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在日常教學過程里,教師能夠將教學內容和當前信息熱點聯系在一起,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學生也更容易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另外,結合時下信息熱點,也更容易帶動高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對高校思政課實踐課堂教學的學習興趣。其次,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地域的限制。新媒體為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提供了便利。大學生處在步入社會的準備階段,一些學生由于自身性格的限制,他們通常不太喜歡對外敞開心扉。通過新媒體,高校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外敞開心扉,教師也能夠通過新媒體平臺為學生解答疑惑,教師和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處在一種平等的地位。最后,高校教學模式更加開放。在傳統化教學模式下,高校課堂教學氛圍較為尷尬,教師也不太注重課程質量的提升,他們比較注重教學進度的快慢。對于一些理論知識體系,教師基本都是根據課本內容跟讀一遍。基于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教學輔助設備更加完善化,知識體系也更加完善,比較注重課程氛圍的提升,例如說信息化教學等等。通過信息化教學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引用,在豐富了課程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提高實踐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
1.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由于大學生的年齡特征,他們對現實事物缺乏正確的認知觀,通常都是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第一印象對事物本身有著自身獨特的判斷。另外,他們處在接受外界事物能力較強的階段。因此,他們對于網絡世界的日常操作早已爛熟于心,網絡上的一些新鮮事物他們總是會在第一時間內獲取。然而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采用一些經典化案例進行輔助性教學,而這些經典化案例,學生早已爛熟于心。對于這種情況下,學生通常都會對課堂教學缺乏學習興趣,甚至會產生厭煩心理。基于高校學生傳統認知觀下,思政課實踐教學并不是一門重要課程,他們對其缺乏足夠的重視心理,而且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相對枯燥,學生往往缺乏學習動力。不僅如此,學生自步入學校,開展學習以來,思政課教學一直作為一門學科伴隨他們日常學習,他們對思政課教學內容都有一定的了解,如果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他們往往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采取一種可有可無的學習態度。
2.教師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都較為落后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升級,新媒體傳播早已經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且對人們日常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網絡交友、資訊瀏覽、網絡學習等形成了各種傳播渠道。只要人們能夠熟練運用一些現代化軟件,就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取外界信息。由于高校學生的環境因素,他們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基于新媒體環境下,新媒體領域的一些新鮮事物早已對高校學生的思想認知產生了重要影響。然而,一些高校教師依然采用傳統化教學理念,不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知識傳授照本宣科,忽略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完全不注重現代化課程改革思想的傳播和運用。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出現了許多符合現代化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例如說微課、慕課等網絡教學模式。假如能夠對這些學習資源進行合理化運用,不但能夠充實課程教學內容,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四、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策略
(一)善于利用新媒體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基于傳統化教學模式下,思政課實踐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化,再加上思政課在高校學科教學體系中占據的比例較小,思政課實踐教學并沒有受到高校和廣大師生的重視,思政課教學的唯一載體就是高校課堂。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平臺的不斷完善,網絡資源越來越多,涉及我國所有領域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乏教學資源。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首先需要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技術,引入網絡教學資源,豐富教學課程內容。網絡平臺具有十分豐富,并且先進的教學資源,能夠彌補課本教學內容的枯燥,讓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更加豐富化,富有趣味化。另外,通過新媒體平臺,可以把一些實時信息即時傳輸到網絡教學平臺,綜合微課等渠道的一些優勢教學資源,增加現代化高校教學中的趣味性,培養高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學會豐富教學方法,例如說以課堂學生提問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日常教學活動里,增加師生互動環節。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符合現代化課程教育改革目標,同時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構建校園新媒體學習平臺,強化教學主動性
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已經被應用于我國其他領域,并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因此,高校可以借助于新媒體平臺,打造屬于自己的新媒體學習平臺,例如說開發校園公眾號,基于公眾平臺,創建校園QQ群等,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環節,為師生彼此之間提供更多交流的機會,拓展信息傳播渠道。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能夠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增加主動性,同時還能夠凸顯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另外,打造校園新媒體學習平臺,線上線下,課內課外都連接在一起,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特征,有助于高校教學工作的開展。
(三)完善教學體制,注重實踐教學
隨著現代化教育體制的改革,高校越來越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實踐教學也是高校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發展目標,開展實踐教學的目的就在于倡導高校學生要迎合社會發展要求,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要深入社會實踐過程,了解市場需求,根據市場人才需求,并且結合高校學生年齡特征以及興趣特征,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體制,例如說微電影拍攝、話題拍攝等校外活動,另外組織一些主題辯論賽等校園活動,促進學生積極性的提升,幫助他們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四)完善考核體系,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考核體系也需要迎合發展方向加以創新,提高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效性。一套完善的考核體系,是現代化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夠幫助高校教師規范化教學態度,完成教學目標。因此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要構建多元化主體評估機制,減少形式化教學現象的出現。并且,制定合理化的評價標準。不同高校的具體情況有所不同。因此,高校需要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合理化制定和調整。另外,考核內容也需要根據時展要求,結合新媒體發展要素,保證考核體系內容和高校實際教學工作模式相匹配。
(五)創新教學理念,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對人們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基于新媒體視角下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加以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意義。然而在傳統化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不注重教學理念的創新,忽略學生實際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學質量。這種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高效教育質量的提升。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可以根據教師實際情況,開展集體化培養,幫助教師革新教學理念。另外,為了方便教師及時地了解社會思想動態,學校可以定期開展教育講座,幫助教師了解和學習最近的思政動態。不僅如此,網絡平臺具有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可以自己開展學習,提升教學能力,進而提高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
五、總結
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都源自創新。因此,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也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一些現代化網絡技術出現并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學習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高校學生作為我國新一代的接班人,他們的個人價值觀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為了幫助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個人價值觀,高校要注重思政課實踐教學,迎合現代化教學體制改革方向,開展創新型教學。改革不但符合了當前市場需求,也能夠提高高校學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陳秋瑋.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問題探討[J].智庫時代,2019(3):166-167.
[2]周德勝.新媒體環境下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8):8-9.
[3]郭珍貞.新媒體和高校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的融合[J].文教資料,2018(21):187-188.
[4]趙薇.新媒體新技術應用于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7(27):194-195+203.
[5]胡曉娟.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7(2):90-93.
作者:吳迪 單位:鄭東新區河南財政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