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教學方法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為了提升學生的推拿水平,文章首先對推拿手法學相關概念進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教學的意義,以及當前推拿手法學教學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教學方法。
關鍵詞: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教學;實踐操作能力
推拿作為中醫重要治療手段,除了必要理論支持之外,大多數技巧全在推拿者的手上功夫上。為了促進醫學的不斷進步,需要醫者針對不同的手法不斷地推演,提升推拿的科學性及治療成效,為推拿的發展與進步提供必要支持。實踐教學的引入可以增加學生實踐機會,加深學生對推拿的理解,使其推拿手法更為嫻熟。
一、推拿手法學相關概念概述
(一)推拿及推拿手法概念
推拿主要指利用多種技巧的手法,刺激病者身體各個穴位,活絡病者血脈與筋骨,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是一種中醫治療手法。一般中醫治療手法講求疏經活絡、調氣養血,以達到清除體內病邪、提升體質、扶正祛邪的目的。而推拿手法正是推拿目的實現的手段,醫者利用多種手法,精準找到各個經絡腧穴及病灶部位,進而實現治療的真正目的[1]。推拿手法指醫者用手或肢體其他部位,在身體的特定部位或各穴位所在位置進行操作的一種按摩手法。
(二)推拿群體限制
盡管推拿可以滿足患者需求,但是不同的患者表現的病情不同,且每一位患者個體的體質本身存在較大差異,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適合采用推拿的手法進行治療。通常,以下人群切忌不可使用推拿進行治療,第一,嚴重的高血壓患者或骨質疏松病患者不適合采用推拿治療。因為患者本身骨質疏松,如果采用推拿進行治療,對患者骨質疏松治療的效果并不明顯,而對患者來說多次治療效果不明顯,無疑是浪費患者精力與時間,還可能導致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第二,體質十分虛弱者慎重進行推拿。體質虛弱者在推拿中可能承受不住推拿部位的酸痛,患者體驗不舒服,還有可能因自身推拿部位酸痛而影響之前病情的控制,對治療產生反作用,所以并不建議體質十分虛弱者采用推拿進行治療。
二、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教學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推拿作為實踐性很強的中醫學學科,教師通過課外實踐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學生推拿水平。通過課外實踐課程教學,學生的推拿手法會越來越嫻熟。學生在實踐中可以及時發現自身推拿手法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從而不斷優化自身推拿手法,有效提升自身推拿水平。另外,在課外推拿實踐中教師也可以觀察學生推拿具體情況,一旦發現錯誤及時指正,推拿結束后教師也可以與學生共同探討,不斷提升學生推拿水平。
(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推拿學生與其他學生有本質區別,他們看似有意無意的推拿手法,實質上關系著患者能否從病痛之中走出、能否真正擺脫疾病困擾。通過課外實踐教學,學生可在實踐中逐漸積累自身的推拿經驗,磨煉自身意志,讓自己以一個更加平常的心態面對每一次推拿治療,在操作中更加積極認真,保障推拿治療取得不錯成效。另外,在無數次的實踐中,推拿學生對推拿的信心也在逐漸增加,為日后從醫提供了可能。學生在無數次實踐中得到更多患者的認可,自信心大幅度增加,樹立了自身日后從醫的信心。
(三)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師采用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教學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提升學生整體推拿水平。教師通過適當開展各種課外實踐教學,可以針對不同的推拿學生設置不同的實踐內容,方便實現個性化與具體化教學,提升學生整體的推拿水平。每一位推拿學生學習情況不同、對推拿理解角度不同、經驗積累的方式不同,而教師通過課外實踐教學,能方便學生根據自身喜好對實踐中體會到的內容進行吸收重組,不斷提升自身的推拿水平。
三、當前推拿手法學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目標性還不夠明確
當前教師在進行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教學過程中目標性不夠明確,教學活動往往成效不足,對推拿教學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系統化教學目標還不夠完善,如推拿手法分為滾法、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等,不同的手法在教學中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點,但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換湯不換藥,對教學效果影響比較明顯。第二,推拿手法學教學中實踐教學的流程不夠明確。教師在推拿手法學實踐教學中,沒有展示具體教學步驟,使時間安排過于松散,影響了推拿手法學實踐教學效果的提升[2]。
(二)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當前學校推拿手法學教學中,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影響比較深,且對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足,對教學成效提升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傳統推拿教學中教師推拿教學的形式比較單一,學生興趣激發不足,大大降低了推拿教學成效的提升。例如,大部分教師在推拿手法學教學中采用的依舊是傳統的講學方式,學生在其中的興致不濃,對推拿手法學教學成效提升造成了不利影響。
(三)推拿手法訓練教學重視程度不足
當前推拿教學中對手法訓練教學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學生的推拿熟練度提升比較緩慢,影響了推拿手法學教學成效的有效提升。由于教學部門對手法訓練教學的重視還不夠,往往使推拿手法訓練的課程安排較少,而學生的鍛煉機會少,自然手法嫻熟度提升也就比較慢,對學生能力的提升造成不利影響。例如,院校在推拿手法學實踐課程安排上,每周不足2堂,大大降低了學生實踐機會,不利于學生能力提升。另外,教師教學中對學生手法掌握情況的考核重視程度不足,不清楚教學之后學生對推拿手法的具體掌握情況,在后期教學計劃制定上難免出現脫節情況,影響了教學效果提升。
(四)社會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足
當前教師對學生實踐課程開設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推拿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相對不足,對其之后就業制造了不小麻煩。例如,當前大部分教師在推拿手法學實踐課程開設中敷衍了事,使實踐課程教學形同虛設,加之部分教師將實踐課程挪作他用,大大影響了推拿手法學實踐課程的真正落實。另外,在實踐課程上學生很少自我總結,能力提升也就大大受限。
四、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教學方法
(一)明確實踐教學目標與計劃
教師組織推拿學生進行課外實踐學習中需要注重實踐教學目標樹立與實踐教學計劃明確,確保推拿手法學教學活動的有序推進,保障推拿手法學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首先,及時樹立系統化的實踐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推拿手法設定不同的教學實踐目標。比如,在進行滾法教學時,教師要糾正學生錯誤手法,向學生強調前臂旋轉與腕關節屈伸,滾動頻率保持在120~160次/分,在整個滾法訓練中上臂切忌擺動、手背切忌摩擦移動等。其次,明確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教學計劃。教師在課外實踐課程開始之前需要明確實踐課外教學活動的具體流程,確保整個實踐課程開展有序推進,為教學成效提升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在進行推拿滾法實踐教學時,教師可以這樣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第一步,明確實踐課堂教學目標以保障學生可以全面掌握滾法,并在掌握基礎上訓練手法。第二步,講解中根據滾法的含義與作用、滾法具體操作流程、滾法的注意事項、滾法練習策劃依次推進教學工作。第三步,學生課下自主實踐。
(二)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
教師在進行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全面提升推拿教學水準,提升學生推拿水平,促進推拿手法學教學成效的提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進行虛擬化的模擬實踐教學,提升學生推拿水平。例如,教師可以制作拔伸法的微課課件,之后讓學生在課下自行學習,待實踐課程開始時與學生就拔伸法進行探討,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推拿手法熟練度提升提供保障。
(三)增加精細化手法訓練教學
教師在進行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教學時可適當增加精細化手法訓練教學,全面提升推拿學生手法嫻熟程度,促進學生推拿水平的提升。教師需要關注精細化手法訓練的安排,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適當增加每周推拿手法學實踐課程次數。例如,學生掌握情況比較好,教師就可以安排6~10節/周課外推拿實踐課程,在推拿實踐課程安排上從基礎手法教學到高難度手法教學,逐步提升學生推拿手法熟練度。另外,教師還需關注相關教學成效的考核,利用優化的推拿手法學相關測試方式,對學生推拿手法掌握情況進行測試,及時掌握學生當前學習情況。例如,教師在搓法的測試中可設置看學生每分鐘搓的次數、搓的力度等內容,全面掌握學生具體學習情況。
(四)開展社會實踐教學
推拿學生之后要走向社會,為更多的患者服務,所以通過社會實踐課程安排可有效提升學生社會推拿經驗,提升學生推拿水平,為其之后行醫提供必要條件。首先,教師要抓住每一次社會實踐的機會,增加學生實踐可能,促進其推拿經驗積累。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推拿走進社區的活動,為社區群眾提供推拿服務,讓學生接觸到真正社會患者,增加學生推拿經驗,為學生推拿水平提升提供必要條件。其次,學生在實踐中要注重自我總結。教師要組織學生在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中及時做好總結,方便學生自我反思,尋求自身推拿手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更正不足,提升自身推拿水平。教師在學生總結之后可以適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方便學生不斷取長補短,提升學生整體推拿水平,促進教學成效的有效提升。
五、結語
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教學方法與途徑比較多,教師在推拿手法學課外實踐教學中可以從明確實踐目標與計劃、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增加精細化手法訓練教學、開展社會實踐課程等方面,全面提升實踐教學水平,促進學生推拿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周鑫,朱清廣,孔令軍,等.推拿手法生物力學研究方法的基本方向[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3):1120-1123.
[2]李宏燕,吳筱夏.針灸推拿學實訓教學改革的主要策略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62):12255.
作者:喬巖 單位:河南推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