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師德教育視角下幼教市場師資培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我國幼教市場發展迅猛,師資缺口大,高師院校必須加強職前教師教育的管理,為市場培養合格幼師畢業生。文章探索了從職前幼師生到職后幼兒園教師的一體化師德教育策略,在注重綜合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基地上,特別強調對幼師生加強思想引領和人文關懷,提升其對人生價值感和職業幸福感的正確理解,從源頭上促進幼兒園教師的隊伍建設。
[關鍵詞]幼師生;幼兒園;師德;學前教育;師資建設
隨著政府與全社會對學前教育事業的日益關注,中國的幼教市場無論是數量還是內涵都有了迅猛的發展。近幾年,幼兒園教師的師德問題成為民眾普遍關注的問題,其中新入職教師的失德失范問題更為突出。由于幼兒園的新教師主要來自于各級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師畢業生,所以師范院校如何加強師德教育,促進幼師生的師德成長,就成為從源頭上加強幼兒園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問題。幼師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態度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幼兒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通過分析幼師生的個人成長經歷,從產教融合的角度來探索促進其專業素養和師德成長的有效策略,為中國幼教市場培養合格幼師畢業生。
1課題研究的背景
1.1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迅猛的時代背景
從數據上看,2018年,我國幼兒園數量為26.8萬所,比2016年的25.5萬所增加了5.1%,比2008年增加了95.3%,而且據保守估計,未來十年還將增加10萬所左右,幼教市場的體量將一步擴大。從內涵上看,“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將達到80%。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辦園體制和政策保障體系基本完善。投入水平顯著提高,成本分擔機制普遍建立”。“到2035年,我國將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1.2幼兒園師資薄弱的行業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和幼兒園數量的快速增長,師資缺口逐年增大。學前教育原本是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的奠基階段,但目前卻成為整個教育鏈條上最為薄弱的一環。各行業工作狀況、待遇差異、擇業理念等方面的巨大變化,也都在或多或少地影響幼兒園教師的擇業意愿和職業態度。一方面,園所數量倍增;另一方面,幼兒園教師的流失率明顯偏高,許多幼兒園每年都要招聘相當數量的新教師,尤其在民辦幼兒園中這種狀況尤為嚴重。當前在幼兒教育一線工作的教師,教齡五年以下的新教師幾近半數??梢哉f,為了集中加強幼兒園教師的師德,各地幼兒園發展迅猛,新教師在幼兒園師資總量的比例正在迅速提高。
1.3新生代幼教人的成長背景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本專科為主體的幼兒園教師培養體系,本專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規模達到20萬人以上;建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機制,健全培訓課程標準,分層分類培訓150萬名左右幼兒園園長、教師;建立普通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質量認證和保障體系,幼兒園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和科學保教能力得到整體提升,幼兒園教師社會地位、待遇保障進一步提高,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以“90后”和“00后”為主體的新生代幼教人已經走入幼教一線,他們的職業態度和專學素養,將會直接影響整個學前教育的質量和發展。必須關注新生代幼師生的群體特質。他們在學習方式、職業態度、專業行為方面都打上了時代烙印。比如思維活躍、視野開闊,注重自我價值實現,勇于創新,強調獨立,但又缺乏挫折歷練和堅韌毅力,而且文化基礎參差不齊,職業規劃意識較差。必須探索適合他們的師德教育方法,幫助他們完成職業認同和師德成長。
2促進幼師生師德成長的“校•園合作”探索
為了提高職前教師教育實效,探索通過“校•園合作”的職前職后一體化模式,在培養幼師生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過程中,增強其職業體驗,培養其職業情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規劃正確的職業發展路徑。
2.1職前職后有機融合,提升職業認同
當前的師范院校雖然已經對實踐教學工作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但職前與職后兩段的教師培養仍未有效對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職前偏“空”,職后怕“生”的實踐難題。在職前,師范生往往只聞理論之聲,難見實踐之行,感覺“空”;到職后,由于缺乏實踐能力,面對家長和孩子時非常怯“生”。理論知識無法與幼兒教育實踐真正融合,影響了其師德成長和專業發展。針對這種現狀,提出“校•園合作”模式,邀請本市幼教界達人和名師走進課堂,提前從職后介入職前培養,通過短期的微課程、講座或直接參與專業課程教學等途徑,對職前的幼師生施加師德影響,幫助師范生提高職業意識,明確職業規劃,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他們自身就是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教育案例,他們的工作成就感、職業幸福感、人生價值感直擊學生的內心,他們的專業實力令幼師生震撼和崇拜,成為最有效的師德引領,提升了同學們的職業認同感和專業忠誠度。
2.2三個階段依次遞進,加強師德實踐
筆者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專業成長過程,分別設定了職前、實習、職后三個階段性的師德成長目標,層層遞進。職前階段的目標主要是“提高職業意識,確立正確的職業規劃”;實習階段的目標是“掌握職業技能,培養積極的情感體驗”;入職初期的目標是“堅定職業信念,逐步體會職業幸福”。其中每個階段又有不同的環節,職前以三個年級劃分,分別側重于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規劃;實習階段又分為四個環節,分別側重于保育、配班、主班、組織教育活動等;職后第一年又依學期分為兩個環節,側重于職業感受和職業發展??傮w來看,三個階段分別抓住職業認同、職業實踐、職業幸福三個關鍵詞,融合“知、情、信、行”相統一的師德和師能,貫穿職前與職后,從認識上解惑、專業上指導、生活上扶助、思想上引領,讓同學們在專業學習和綜合素養提升的過程中增強實踐能力,勝任幼教工作,從而體會到職業快樂和幸福。
2.3一條主線貫穿始終,激發內生動力
筆者在實踐探索中,充分考慮新生代幼師生的思想特點,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說教為主要途徑”的師德教育,以激發其師德成長的內生動力為核心,注重師范生的師德情感體驗,內化職業信念?;谛仍姓n程體系,在學生已經初步掌握幼兒教育“該怎么做”以及“為什么這么做”的基礎上,重點讓學生體會“這樣做有多好”,即按照科學的教育方法去落實以后幼兒教師能夠獲得的工作成就感和價值感。尤其是一線幼教名師和我校的往屆優秀畢業生們,把自己的成長經歷展現在同學們面前,極大地激發起同學們對幼教行業的信心和向往,這種內在的成長動力比外在的成績要求、紀律約束都要有效得多,畢竟內因才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充其量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緩事物進程的作用。學生一旦有了這種內在的發展動力,就能迸發出高度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4多種方式綜合影響,培養師德情感
教育智慧要靠智慧去啟迪,師德情感只能靠情感去熏陶。而這種熏陶靠傳統的課堂灌輸是無法完成的,我們課題組成員發揮各自專長,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分享、專家指導、心靈驛站、集體談心會等多種多樣的面對面交流形式和微信、QQ等新媒體方式,讓師范生成為師德修養的主體,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感受,解答他們的思想困惑,激發他們對幼教職業的熱愛。在職后階段中,更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幼兒園營造濃厚的親情氛圍,既增強了新教師的歸屬感,又培養了同學們積極的師德情感。比如“師徒結對”“濃情愛心鏈”等活動,從情感到專業、再到作風,全方位地引領新教師成長,從細微處感受職業幸福。
3“校•園合作”促進幼師生師德成長的反思
3.1要充分發揮職前職后一體化的優勢
入職后的一線幼兒園教師,帶來了大量鮮活的幼教實踐案例,與學校的課程體系互相補充,相輔相成,受到廣大同學的歡迎。同時,職前的老師也把教育指導向職后延伸,幫助畢業生度過入職后的第一年,因為這一年往往是新教師工作上、生活上、心理上矛盾沖突最集中的時期,也是堅定職業信念、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情感最重要的時期。職前職后一體化的師德培養體系,能有效地幫助畢業生減輕入職焦慮,提升專業素質,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身份轉換,勝任幼教工作。
3.2要注重培養師德情感這一核心要素
教師職業道德諸要素中,最核心的就是師德情感。“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出偽君子。”在實踐探索中,不管是學校老師還是幼兒園一線教師,都特別注重幫助學生感受幼兒教育日常工作中的快樂、育人的成就感,以及受到家長和社會尊重的責任感,進而深刻體會幼教人的生命價值感和職業幸福。
3.3要積極促進師德與師能的互相促進
師德是對教師職業的態度,表現為內心的熱愛和積極的行為。師能是勝任教育工作的素養,以高超的專業技能為標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反過來,樂之者也必然會成為擅之者。我們也把一些職業技能作為師德培養的抓手,比如講故事、歌曲彈唱、歌表演等,這些專業技能活潑有趣,更易于為新生代幼師生接受,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激發他們對職業的喜愛,享受這份工作。
作者:趙東升 單位:安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