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師培訓有效模式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人們印象中的教師培訓多指一人授課,受訓教師臺下聽講,講座人有組織地進行教學信息的傳遞、教學方法的傳遞、教學技能的傳遞、教學理念的傳遞等。但這種培訓方式只解決了教師理解層面的問題,如何對聽到的培訓內容深入理解和分析,在課堂這個主陣地真正落實了嗎?教研員只有走進課堂、走進教師、走進教學,對教師進行跟進指導,才能看到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培訓才有真正的效果。
一、常思
聽課后,要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突出的優缺點,提出急需改正的毛病,分析課堂教學現象發生的原因與根源,給出相關的幾個建議,幫助老師盡快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因為被聽課教師不可能把教研員的建議全部記住,也不可能馬上改掉所有的毛病。有時,教師在改了這個突出的教學毛病時,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了。所以,在教學中進行修正的同時要及時引導,思考自己的教學和成長,規劃下一步成長目標。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怎樣改進?改進的方法?如何為進步提速?教師努力思考的過程、設計的過程、準備的過程就自然成了提高的過程、成長的過程。這種思考就是很好的教學反思,只有通過這樣的反思,教師才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細致地、冷靜地加以推理總結,具體到對于某個問題的對策、某一教學環節中學生的質疑,甚至對某一個辯論回合展開思考。在反思中,加以積累,成為下一步教學的能力,日積月累,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將慢慢形成。
二、常促
就是常督促。對教師教學和學習進行提醒、監督和管理,使教師更好地成長。聽課前和聽課后的交流對教師來說都是督促。聽課前要提前通知講課教師,要精心準備,包括制作PPT、設計學生活動、精選練習題等。這個準備的過程就是對教師督促的過程,更是教師自我鞭策的過程。有一位特崗老師參加市級課堂教學大賽評比的初選活動,她對課堂出現的意外情況處理得非常恰當,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打破了課堂上教師所處的尷尬局面。課后對她點評時,我及時抓住這個契機,鼓勵她把這節課的意外事件好好思考一下,把這個案例詳細敘述下來,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設計,加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是個非常鮮活的教學案例。每次聽課后,我都會要求老師標記好聽課時間,講課的課題,給教師留任務,如:教學日記、描述──解釋自己的教學活動──分析教學事件、征求同事及學生意見和建議等,這樣逐漸積累,為教師建立成長檔案,記錄他們的點滴進步。如:對教學設計的修改,撰寫課后教學反思或課堂隨筆,對課堂上表現的優點和不足進行總結,鼓勵他們用恰當的文字準確地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任務驅動,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明確的認識后,督促他們盡快完成文字總結任務后上交,我及時閱讀并寫出體會和評語。
三、常夸
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教練和拉拉隊。幫助教師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也是教研員的一個職責。多表揚,勤鼓勵。平時對教師的指導盡量做到表揚說感受,批評說建議。能讓老師首先從心理上接受教研員對他們的評價,心甘情愿地采納教研員提出的相關建議,把新的做法及時反饋給我們。每次發現教師某個方面的進步,要及時表揚他們對教學過程的積極投入、努力與策略的選擇、專注和堅持。鼓勵教師通過多種策略和方法審視、分析自身的教育觀念及教學活動,明確告訴他們還有更大的成長空間,相信他們很快會成熟起來,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干。充分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在表揚與鼓勵中,會自愿從多個方面改進自己的教學,促進教師自主性的專業發展。
四、常引
教研員的引領能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將好的專業書籍介紹給他們,激勵教師學習相關的內容,怎樣去改正自己的不足,補齊短板,使大家共同成長。我用思維導圖軟件做了一個梳理課文的思維導圖,發給老師并鼓勵他們在課堂上應用,讓他們感受使用思維導圖教學的成功體驗;有時把我對教材歸納的思維導圖手繪在紙上,用手機照相后發給教師,引導他們學習思維導圖軟件的操作方法,使他們逐漸學會用軟件自己制作思維導圖。總之,只有不斷跟進,才能使教師真正在各方面有所提高,逐步改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行為,真正使新課程改變教師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吳春明,范學.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的周期性開展教師培訓工作[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4).
[2]徐永利.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師培訓工作[J].前線,2007(1).
作者:張紅 單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