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師培訓功能現狀與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專業教學的改革,對專業教師的素質、專業發展、實踐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訓已經成為專業教師滿足當前專業教學要求的主要手段。分析當前培訓現狀進行選擇和改革,讓教師在培訓后實現自我提升的同時將成果切實運用到教學中去,是所有職業院校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
校企合作;線上線下結合;成果評價
1.自我提升。幫助教師自我提升是教師培訓最基本的功能。培訓通過對于新的教育熱點、教育理念、教學手段、專業發展前沿和成果案例的系統整理,通過講座和示范的形式灌輸給教師。培訓依然成為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徑;成為教師成長過程中非常必要的外部支持;更是成為幫助那些進入教學成熟期,產生職業倦怠的教師突破自我實現提升的必要手段。
2.專業轉型。對于高職院校,隨著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學校專業發展進一步迎合時展和地方經濟結構,學校專業設置更新速度進一步加快。更多教師面臨著舊專業的淘汰和向新專業轉型的迫切形式,他們需要接受新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理念來指導新專業的教學。培訓就能為教師發生轉型,完成升級提供平臺,讓教師更快更好的融入到新專業的教學中去。
3.技能補充。經過學歷教育階段較為完備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教師以及掌握了教學所需的專業知識、教學技能和教學理念,基本上能夠勝任教學工作。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全面進入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新的信息化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需要教師通過培訓去接受和學習,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改革,以適應新時代下的教學對象。
二、教師培訓現狀:
1.形式單一化。當前培訓均已大班授課和集中講座為主,教師的學習方式不能夠自主。講座和授課的專家無法顧及到參培教師個體上的差異,從而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選擇,并嚴重地制約了培訓的質量,造成培訓效果的兩級分化。
2.供需不相符。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教師之間均存在不同的需求,即使是同一位教師在不同的時期、任教不同的專業課程方面也會存在明顯的差異。然而培訓組織機構往往只根據自身授課師資的優勢,進行培訓安排和課程設計,沒考慮到專業和授課內容與參培教師的實際需求的對接,以至于無法滿足參培教師的需求。
3.內容不系統。組織培訓機構雖然建立了優質的師資庫,但是缺少管理,導致培訓工作開展被動性很大,培訓課程安排需要依照培訓專家的時間安排,從而使整個培訓缺乏系統性。把整個培訓變成了“專家大雜燴”,各講各的甚至內容重復,讓參培教師越聽越迷糊,嚴重影響培訓質量。
4.結果缺評價。當前派出學校都只注重派出教師參加培訓,而忽略的教師培訓完成后的評價。沒有關注教師參加過培訓以后是否有收獲,是否將培訓成果融入到教學中去,從而造成培訓和教學的嚴重脫離。
三、培訓改革舉措:
1.校企合作。隨著教育部《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的出臺,進一步對專業教師的“雙師”素質、專業發展、實踐教學提出要求。為了彌補新入職教師從學校出來直接進入學校授課在實踐技能上的不足,縮短成熟期教師在校授課內容與企業現用專業技術的滯后。學校應以高級訪問工程師、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和掛職鍛煉等培訓形式為抓手,采取考察觀摩、技能培訓、跟崗實習、頂崗實踐、在企業兼職任職、參與產品技術研發等手段,幫助教師掌握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及發展趨勢、前沿技術研發和關鍵技能應用。并有學院系部牽頭,與對口企業建立雙元師資培養工作站,讓學院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崗位互換,推進企業實踐成果向教學資源轉化,結合崗位實際改進教學方法和途徑。
2.線上線下結合。針對不同院系、不同教師之間均存在不同的需求,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培訓形式。讓授課和講座更多的以網絡視頻形式播出,打破時間、地點的束縛,充分給予教師學習自主性。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具體的短板和困惑,選擇性的收看視頻,并可以隨時暫停視頻與專家進行溝通交流。讓線下的培訓更多的以實踐、考察和交流為主,讓參培教師針對線上的所學、所得、所惑進行分享交流,從而有效的避免了因教師個體上的差異引起的培訓效果的兩級分化,進一步鞏固培訓成果。
3.注重成果評價。在教師完成培訓后不應聽其自然,學校應以適當政策進行引導和評價,促使教師在培訓完成后,切切實實的能夠將培訓中的所學所得運用到教學中去。讓培訓在幫助教師自我提升的同時,服務于學院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革。讓教師對培訓所得進行交流分享,在擴大培訓影響力的同時,對培訓有效性進行評價,提升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四、小結
綜上所述,培訓已經是當前教師發展、專業發展、學校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學院應該進一步分析教師現狀,以校企合作和線上線下培訓為主要形式,選取優秀企業和有效培訓進行投入,及時對教師所學所得進行有效性評價,進一步幫助教師實現自我提升,進一步促進培訓成果轉化到實際教學中去。
作者:陸?憶 單位: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蔡靖淑,教師培訓管理的有效性綜合評價研究,武夷學院學報,2012.6
[2]朱廣清,柔性管理:教師培訓管理的新趨向,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