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培訓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內容體系
(一)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培訓
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品德素質,是教師職業發展和人生前進的一切行動指南,也是教師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只有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在無形中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品德素養。但目前很多高校青年教師,在多重壓力下,對待本職工作敷衍了事,備課不認真,上課馬虎,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對待學生沒有耐心,甚至不尊重學生,在學術方面,東拼西湊,導致“偽學術”現象頻發。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在育人的同時應學會自謙自省,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
(二)教學技能培訓
教學技能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行為技術,教學技能主要包括教案編寫、課堂流程設計、課堂管理、教學語言技巧、板書設計、課件制作、教具使用、教學后記反思等方面的技術能力。作為剛剛走上課堂的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的來源無非是學生時代教師們的經驗總結,同事之間的相互聽課,或上崗前的培訓。在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培訓的調研中發現,100%的教師都參加過關于教學技能提升方面的培訓———崗前培訓,崗前培訓以課堂講授的形式進行,對青年教師來說難以產生強烈的印象刺激;僅有24.73%的青年教師表示參加過PPT制作等方面的培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教師上課不會使用教具,課堂缺乏管理,課堂氛圍沉悶等現象,所以在教師培訓體系中,應加大對教師教學技能的培養和鍛煉。
(三)學科專業素養培訓
高校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承擔著學術研究的重要職責,要做好學術研究必須具備較強的學科專業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們不僅需要熟練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了解專業知識體系,還要熟悉關聯學科的知識體系和構架;同時還應掌握本學科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和鉆研能力。調查時發現,僅有30.77%的青年教師表示參加過關于學科發展狀況及前沿動態方面的培訓。青年教師是未來教書育人的主力軍,是學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所以不能忽視對青年教師學科專業素養的培養。
(四)科研能力培訓
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師的另外一項重要工作職責。國家教育部對科學研究的定義是“為了增進知識包括關于人類文化和社會的知識以及利用這些知識去發明新的技術而進行的系統的創造性工作。”青年教師在進行科研工作時,雖然也具備了相應的學科專業素養,但是對于研究方向的凝練,研究方法的運用,新知識理論的挖掘及相關的科研制度等都不是很熟悉。在調研中,有75.27%的青年教師表示參加過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訓,但青年教師們的科研經歷較少,經驗缺乏,且學科知識儲備不夠豐富,所以從高職院校目前的整體科研能力來看,還是無法與一些學術性大學相比。故而,要加大對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力度,例如邀請學科前沿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或派遣教師參加學術理論方面的進修、研討會議等。
(五)應用能力培訓
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是向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對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的要求較高,而學生的應用能力來自教師教學和學生實踐。作為教師,如果僅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卻無實際動手能力,就不可能教育出實踐應用能力強的學生。很多教師談起專業理論知識頭頭是道,但是讓其走進企事業單位,走上實踐崗位幫助學生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則摸不著頭腦。目前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普遍較少,這根本滿足不了實踐教學的需求,因此應加強對教師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制度體系
(一)學習機制
教師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需要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高校提倡建設“學習型學校”不僅僅指學生,還包括教師。只有通過學習,豐富文化內涵和知識存儲量,才能順利完成職稱的評定和科研任務。教師培訓作為教師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應加以制度化,科學規定培訓頻率,設計學習內容,激勵教師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二)激勵機制
高職院校現有的培訓缺乏激勵性,教師還未將培訓變為自發行為,培訓的任務意義較重。對于青年教師來說,在職業的發展上升期,一定的物質鼓勵和精神獎勵可以轉化為發展和上升的重要推動力。在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們培訓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升職和職稱晉升的需求,從根本來說培訓僅僅是為了滿足教師自身需求,培訓處在教師自覺行為階段。如果能夠從物質和精神方面雙重激發和刺激,給予青年教師培訓激烈,相信培訓一定能夠從自覺行為轉發為自發行為。
(三)考核機制
培訓的效果需要通過考核來檢驗和證明。現在一些單位由于對培訓的重視不夠,虎頭蛇尾的現象比較普遍,培訓基本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如果能在培訓結束后,對培訓對象展開一定形式的考核,將考核與激勵機制相關聯,必然能夠大大提高培訓的效果。只有給青年教師們定下培訓目標,以目標為參照,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認真的學習態度。當然,培訓考核內容要與培訓目標要相一致,這就對培訓目標的制定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目標過大,教師們無法完成培訓任務,苦不堪言;目標過小,教師們不夠重視,敷衍了事。所以,培訓考核是檢驗培訓目的是否達到的重要手段,而制定合適的培訓目標又是培訓考核的關鍵。
(四)競爭機制
任何一個組織,其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培訓不可能所有項目都普及到組織中的所有員工,在員工們都有培訓需求的情況下,就需要有選擇性地挑選培訓對象。對于培訓對象的選擇,可以采取有效的競爭機制,例如,通過績效考評,對績效高的員工可以予以出國深造、出訪、異地調研之類的培訓;對于績效考評差的員工,可以予以在崗培訓等。好的培訓機會和培訓資源不可能人人普及,有效引進競爭機制,將培訓機會當成激勵員工的方法或手段,必然能夠調動整個組織的培訓熱情和積極性。
三、培訓方式的選擇
(一)講授法
由有經驗的專家或專門培訓師以口頭講授的方式向培訓對象傳遞知識信息。這也是最傳統的一種教學方法,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通常會與其他方法結合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主講教師能夠靈活掌握教學流程,對教師或培訓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比較高,而且該方法講課局限性較強,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強烈反應。
(二)多媒體視聽法
該方法采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結合各種辦公軟件及試聽軟件,將要上課的內容以圖片、畫面、影視等形式展現出來。這種方法需要在課前設計好整個的課堂流程,培訓師可以根據多媒體課件進行講學,這種方法可以生動地將培訓內容呈現出來,給學生深厚的印象,但是對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要求比較高。
(三)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法指的是給培訓對象一個模擬的實踐環境,讓他們在模擬環境中嘗試處理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在問題處理過程中提高處理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可以檢驗教學效果。情景模擬教學法對于培訓對象的培訓效果檢測的可信度和準確度都比較高,但是對于培訓師的要求也比較嚴格,需要培訓師能夠掌控好整個流程,同時要觀察入微,細致了解每個學員在處理問題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然后因人給出評價和指導。
(四)實地考察法
培訓對象帶著培訓目的和問題到實地參觀考察,了解同樣的問題別人是怎么處理和解決的。在展開實地調查之前,培訓對象要對考察地做充分的了解,詳細準備材料,帶著問題去實地調研。實地調研注重觀察,觀察當地的具體現象、做法,并深入分析,掌握現象內在的規律,吸取優點和長處為己所用,發現缺點和不足,以警示自我。
(五)網絡培訓法
網絡培訓法借助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以互聯網為知識信息的傳播媒介。該方法的優點表現為,傳播速度快,可反復學習,且知識點的更新速度迅速;但是該方法一般為遠程教授,對于培訓對象來說缺乏課堂管理,課堂氛圍不濃厚,紀律約束性小,從而導致培訓效果不明顯。從以上的幾種培訓方式可以看出,每種培訓方式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要視培訓的具體內容而定。結合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培訓實際需求,可在以往培訓內容和方式的基礎上增加實地考察法和情景模擬法等實踐性較強的培訓方法。
作者:張麗麗 吳興梅 單位: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三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