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的政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我國的職業教育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愈發地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發展的重要的制約因素,包括了中等職業院校教師的整體水平。近年來,為提高中職教育教師的綜合素質,進一步完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體系,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本文將從師德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班主任培訓、校企合作、校長研修、繼續教育六個方面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的相關政策及其采取的措施進行整理與分析,并反思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目前培訓的現狀的同時,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政策分析
教師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的主體,是學校的支持與未來。教師團隊的素質與學校人才的產出成正比。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巨大任務,就是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建設。本文為了促進中職教師專業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與發展,專門梳理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關于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培訓的政策,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1中職教師培訓的相關政策和措施
教育發展,教師為先。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中職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技能的專業化與否以及教學質量的水平高低,決定了中等職業學校出口社會一線人才的素質。要想提高教師的能力水平以及中等職業教育水平,就要從教師的培訓入手,通過對教師進行職業教育方面的培訓,提高他們對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認識,達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中等職業教育事業發展得以促進兩種目的。
1.1注重教師的師德培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德是為師之本,要先立德再樹人。2018年,教育部和其他五部門了《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師〔2018〕2號),提出了要以師德為先,將師德教育貫徹教師教育的整個過程,要把德育設置為教師培訓課程的必修課。2015年,教育部了《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專業標準》的通知,提出中職學校校長應樹立以道德為導向的辦學理念,為人師表,關愛教師與學生并尊重其人格。
1.2開展骨干教師的培訓
骨干教師主導和輻射著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關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關于下達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3年度項目任務的通知》以及《關于“十一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倡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骨干教師的建設,建議相關部門和學校能夠重視對學校骨干教師的培養培訓。同時,各地教育部門為打造一支具備高尚師德和精湛業務的教師隊伍,紛紛在實施“名師工程”這一項目。
1.3加強對班主任的培訓
為了提高社會對中職班主任工作的認識和社會地位,提高教師們對班班主任的職責地進一步了解。2010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0〕14號),提出:“要保障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的待遇,加強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的培訓和班主任工作的科學研究,把班主任培訓的經費列支在教師培訓專項經費中。”
1.4加強教師入企、校企合作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應符合“雙師型”教師的要求,與企業行業合作,深入企業,獲取相關專業的生產一線工作經驗。為了不斷更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2010年,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頒布了《關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0〕14號)以及2011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制度的意見》(教職成〔2011〕16號),文件提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必須建立健全教師定期實施企業實踐的制度,必須認真履行教師對企業實踐制度的職責。2013年,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提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據文件要求,重視教師的社會和專業實踐,深化學校與企業的合作。2016年《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10年)》(教師〔2016〕10號)、教育部和其他七個部門了《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的規定》的通知,指出有必要推進教師和企業人員雙向交流合作,建立實現企業實踐和企業人才兼職教學的規范機制,建議專業教師5年內不得在企業或生產服務的一線實踐中執業不超過6個月;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師需要定期進行研究和調查。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指出學校和企業要協同對學生進行教育,構建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身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推薦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1.5加大校長專題研修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學校校長引導著學校和教師的發展。2015年的《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專業標準》的通知提出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要積極參加校長培訓和自主研修,以通知中的標準將自己打造成中等職業學校管理管家和教育教學的專家。為加強中職學校校長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2016年,《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10年)》(教師〔2016〕10號)提出,要針對中等職業學校新任的校長、知名校長、骨干校長進行兩周以上的專題研修,培養其成為擁有專業且精湛的現代管理能力的教育家般的名校長。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身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實施校長國培計劃,開展骨干校長培訓和名校長研修。同時,為了使中等職業學校校長隊伍的建設愈來愈強大,部分地區專門開展相關活動,比如2017年6月25日,2017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聯席會議會在上海召開,會議為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校長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同年,廣西啟動了中等職業學校名校長培訓計劃,即校長領航工程。
1.6加大繼續教育
為了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教育部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改進和實施繼續教育制度,加強對中職學校教師的繼續教育的監督管理。為提升教師的高素質專業化水平,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健全和落實教師繼續教育制度,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監督與管理。《關于開展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通知》(教職成〔2000〕5號)于2000年頒布,它鼓勵中等職業教師利用寒暑假期間進行碩士學位的攻讀。2004年國務院七部委出臺了關于職業教育工作的進一步加強的相關意見,鼓勵教師進行繼續教育,鼓勵中職教師攻讀非全日制研究生,提高學業水平。2011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制度的意見》(教職成〔2011〕16號)建議教師按國家要求完成所需教學學時,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崗位培訓,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每年要累計360學時以上的培訓時間。
2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政策的反思與建議
通過一系列政策的頒布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通過培訓之后,其整體專業化素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中職學校教師的培訓上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培訓的內容比較單一且不全面;第二,教師培訓機會缺乏,且培訓機會的分配不均勻;第三,部分教師對于培訓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第四,縣級及其以下的中職學校收到的關注度低,受訓教師城鄉差異大,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第五,社會組織和企業的參與度不高,校企合作難以全方面實現。本文試圖在政策實施過程中重新思考這些方面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建議:
2.1完善培訓內容,健全培訓機制
目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政策及其施行的過程表明,培訓內容相對簡單,主要是強調在師德和專業能力上,另外的比如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這塊有些缺失。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中,要注意培訓內容的全面性以及新穎性,使教師能夠更加全面的發展。同時,要建立健全培訓機制,堅持以教師為主體,了解教師的能力水平與需求,真正做到按需培訓。培訓結束后要做好回訪工作,通過追蹤工作,了解培訓的效果,發現存在的問題,調整和優化培訓內容。
2.2教師培訓機會缺乏,且分配不均
目前很多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未能得到參加職業教育的相關培訓,很多教師想通過參加培訓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素養,但都沒有機會,說明培訓的機會很少。在我國現有的準入標準下,中職學校在擴大辦學規模和大量引進人才的同時,存在有的教師的基礎知識比較扎實,但是存在專業能力是比較弱。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學校從企業聘請了一些技術人員為學生進行實操課的傳授,這些技術人員專業能力高超,但理論知識和教學能力較為薄弱。因此,教師能力的不均衡性,是阻礙中職學校教師培訓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中等職業學校要根據教師能力的不同,設置不同的培訓目標,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參訓機會,切實地提高其自身的能力。
2.3建立獎勵機制,提高培訓參與度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仍有一部分教師認為只要把教學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做好了則可,對于學校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以及政府和教育部門開展的活動未能予以關注。同時,由于中職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繁雜性以及招生工作競爭的激烈性,使得很多教師無暇顧及培訓,因此對于培訓的參與度不高。針對這一問題,應當把培訓納入考核中,建立獎勵制度。通過建立制度,對積極參與培訓的教師進行獎勵,鼓勵教師參加培訓,提高培訓參與度的。
2.4關注縣級及其以下學校教師培訓,減小城鄉培訓差距
由于地域差異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等因素,一些縣級及其縣級以下的中職學校教學設施較為落后,我國城鄉中職教師的培訓存在較大差異。同時,很多時候地方教育部門較少關注其發展,一般來說,有一些培訓名額都分配給重點學校的教師,縣級以下的中職學校教師很缺乏培訓機會,同時受訓教師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在予以重視的同時,要建立城市引領、帶動農村中職教育的發展的相關機制,促進和完善農村中職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相關部門要為其積極創造條件,打造一群農村職業教育的骨干教師和專業領頭人,給予其到企業、高校、研究所,甚至國外學習的機會,促進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
2.5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實現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
生產教育一體化,校企合作,是當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倡導。相關政策還建議專業教師和公共基礎課的教師均要深入到企業去學習和調查,通過掌握企業實踐中的經驗,改進以行動為導向的實踐教學。因為企業和行業沒有義務參加職業教育,因此,對于校企合作的舉措,有些企業并未予以積極地參與,教師深入到企業學習培訓有時候難以落到實處。這就導致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設置專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進行學徒制教育等一系列舉措難以實現。因此,企業和社會組織要積極參與到校企合作當中去,為學校教師的培訓與學習創造條件與機會。與學校要攜手共行,在相關理解與支持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共享。雙方發揮自身條件的優勢,共同培養社會和市場上急需的一線服務型專門人才,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共建、共享、共贏。
作者:蒙玲娟 張璽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