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師教育質量保障評價運行機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以教師教育為基礎,從校外校內兩個方面進行,校外由政府、權威性的質量評估機構、民間質量評估、教師教育培訓機構等部門機構進行保障,全方位多元化師資培訓、教師教學全過程的質量監控、全員參與教師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搭建了一個全方位、全員參與的教師教育保障與評價體系。
關鍵詞
教師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校企合作
教育的核心問題是提高教育質量,教育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良好的教師教育質量又需要健全的教師教育[1]質量保障體系加以保證。因此,如何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特別是如何建立健全的教師教育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已成為教育界共同關注和探究的問題。本文從制度保障、師資培訓、全過程監控、教學評價方面進行研究。制度保障從教師教育認證與評估制度、教師素質與人文標準、教師教育質量標準等方面進行,教師培訓保障從機制機構保障、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校本培訓等方面進行,將教師教育監控貫穿到從新生入學到畢業工作的教育全過程和教育各階段中;建立全員參與、教師自我研究的教師教育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
1教師教育監控與評價體系的組織構成
高校教師教育質量與教學評價的正常、順利運行,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組織領導機構。結合我國教師教育管理體制,研究教師教育組織管理機構,應該由政府、教師教育評估機構、教師教育培訓機構、民間監控評價、高校五方共同參與、協作下完成。
1.1政府
政府應對高等院校、教師教育評估機構、教師教育培訓機構實施統一管理。建立一個權威性的、高質量的教師教育評估機構,統籌管理各級教師教育評估機構、教師教育培訓機構,并整合各個地方的教師教育質量評估機構、培訓機構中的教師資源、教學資源、設備資源等,真正促進教師教育的發展。政府應建立一個管理培訓機構的部門,統一管理培訓機構,并定期進行質量評估和認定,評估的內容應從教師教育培訓機構的行政管理、教學管理、師資隊伍、教育活動質量等方面全面進行評估,只有保證教師教育培訓機構的師資、管理等各方面的水平,才能真正保證師資培養質量。政府除了對各教學相關單位進行質量監控、質量評估外,也應為各評估機構、單位提供政策、法律和資金的幫助和支持。
1.2權威性的教師教育評估機構
成立一個對高等院校、培訓機構的教師培養質量進行定期檢查評估的教師教育質量評估機構,需對該評估機構進行資質認證和評價;并對教師教育資格進行審查,對教師資格證書的有效期、層次做出嚴格的劃分,有效期失效后,需重新提出申請進行考試。教師教育評估機構除了對高校進行質量監控、質量評估外,也應為政府績效考查提供所需要的各項數據,及制訂教師教育的質量評估、監控評價標準。
1.3建立高質量專業化的教師教育培訓機構
建立專門針對高校教師的培訓機構,高校教師通過不定期在教師教育培訓機構接受專業或者職業培訓,達到教師繼續教育、不斷學習的效果。對于新進教師,要求必須在固定的高水平的指定的教師教育培訓機構培訓后,才能上崗。專門的教師教育培訓機構應在行政、管理、教學方面完善,并具有政府認定的資質和能力,同時應得到政府的各方面的支持或直接由政府指定建設。教師教育機構的教師應具有高水平、高素質、專業化、多技能,能為高校教師提供幫助、并給予教學方法、教學技能、職業能力、專業培訓等各方面的指導,自然應具有高工資待遇。
1.4民間監控評價
目前,網絡、電視、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個人、團體對高校、高校教師、教育機構直接或者間接的監督和評議,[2]包括航空評議、大學排行榜、招生就業報道或者其他等方面的報道,可以為政府提供數據,為高等院校形成輿論影響。
1.5校內教師教育評價部門
一般校內的教師教育評價部門主要設在教務處,專門對教師教育情況進行監督,通過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同行評價進行數據采;各二級教學單位主要有教學管理人員對教師教育、課程質量、教學過程進行監督、信息收集、反饋,同時兼顧其他教師、學生的監督。教師作為教師教育主體,對自己進行自我監督,創造性地開展教師教育活動。
2健全教師教育培訓機構,構建多樣化的教師培養培訓機制
教師教育質量的保障首先是對教師的培訓,教師及師資隊伍水平高,才能真正提高教師教育質量,保證學生的升學就業質量。因此,需構建多樣化、全方位的教師培訓機制。
2.1建立專業的職前培養機制,形成專業化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通過建立健全教師教育培訓機構,給教師職前教育提供場所,這應區別于師范院校師范生的培養。[3]高等院校在引進新教師簽訂合同后,應給新進教師提供足夠的時間、場所進行培訓,而專門的教師教育培訓機構是職前教師培養的最佳場所。由政府或者高等院校建立專業的職前培養機制,給教師提供足夠的職前培養機會,使新進教師得到全面的發展,為高校教師成為真正的專業化雙師型的教師提供基礎保證。
2.2實行職前、入職、職后教育的一體化培養
構建完善的教師入職教育制度。應建立專門的教師教育培訓機構或教師專業發展學校,這些機構或學校建立專門的教師發展項目,為入職前的教師提供觀察、實踐、研究及反思的機會,有效地改善了大學教師入職前的質量。教師教育培訓機構需建立新進教師實習制度、完善專業化實習內容、規范評價制度,及入職在崗實習(配備指導教師)等制度。目的在于新進教師適應教師角色轉換和高校教學環境,樹立職前教師的信心。職后教師教育進修和教育培訓。學校內部建立教師培訓計劃、教師專業發展計劃為教師提供連續的指導和學習,保障新進教師及老教師的繼續教育計劃。教師職前培養,按照連續性教師培養即師范生培養,及整合性職前培訓;教師在職期間培訓模式可采用面對面的交流培訓、基于媒介的遠程教育及側重實踐的課堂見習或課程實踐培訓等。
2.3建立科學的教師教育培訓機構
目前,社會上存在各種各樣、參差不齊的培訓機構,但是卻沒有一個專門用于高校教師的教育培訓機構。國家應在財政上給與教師教育培訓機構足夠的支持,保障培訓機構的校舍、教學設備、教師資源等方面的質量,并對培訓機構進行監督、指引,監控其培訓效果。而教師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師應是能力素質高過高校教師的,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引進高質量的高校教師及專業技術人才,并引入競爭機制,通過競爭來確立教師之師的地位。教師的引進可從高等師范院校、名牌大學、教育行政部門、企業引進,這些教師應具備其特有的長處。
2.4構建合理的教師教育校本培訓方案
校本培訓指高等院校內部主要負責,由教師教育培訓機構、高校內部安排的對教師進行的培訓,師資可以從機構或者高校聘請,針對某個具體的教師培訓計劃進行。校本培訓主要有高校校長牽頭,組建校本培訓工作組,該工作組應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校本培訓方案,建立教師教育培訓計劃,不定期對教師進行培養培訓,建立有效的在職培訓項目,選定合適的培訓模式。同時,為二級院校培訓計劃和培養形式提供指導。二級院校應也有院長負責,安排固定形式、隨機培訓等多種培訓形式,培訓內容可為新知識講座、專業課程培訓、教師教育方法、教師行為修正、科研教研能力等。同時,也可安排對學生、領導、家長的培訓。
2.5教師自我研究
自我研究是提升教師教育質量的一種新方法,運用行動研究、教學日志、網絡博客等方式讓教師進行自我分析、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教學反思,并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同時,也可參與教師教育者協會和教育研究協會共同討論教師教育自身的問題,通過自身的實踐研究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包括教學認知、教學知識、實踐知識和實際教學能力等。教師應結合教師教育課題、課程教學與教學實踐開展教師教學研究,成為研究型的教師,為自身及其他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可持續的支持。
3建立基于教育服務觀的教師教育質量評價的教師評價體系
教師應建立基于教育服務的思想觀念,強化服務意識,服務學生、服務社會。教師評價由學生、同行教師、院系領導和教學督導員、教師自評組成,或以學生的考試成績、服務能力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等,以使評價全面、公平、公正、合理。全方位的評價主體對教師進行職業素質、職業道德、工作表現等方面做出評定,相關部門收集教師評價信息,及時反饋給教師本人,使教師根據反饋信息及時改正。
3.1學生評教
學生評教是教師參與各種教學大獎賽、年度考核、教師發展、教師工資的重要參考,評教時應注意學生信息的保密性、學生評教結果的使用權限也應進行嚴格的規定,使教師本人能看到評價信息,即使根據搜集的信息改進教學。評價的內容上應從教學準備、教學階段、應用階段和練習階段進行評價,評教也應分為隨時評價、期中評價、期末評價等階段,有利于從過程和結果評價教師的教學。
3.2同行評教
同行教師指學科專業大致相同的教師,他們對課程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能很好測評教師教育的質量,同行教師根據該教師的課堂表現、課堂錄像、課程材料、教師學術工作、教學檔案袋等資料,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對于同頭課教師,他們對評價的教師的教學水平更能深刻體會,可以相互間找差距、相互交流學習。評價流程上應成立專門的評估小組,確定評估時間、評估前了解、正式評估等過程對被評教師進行正式評估,并及時反饋給相關評價教師。
3.3院系專家、督導人員評價
院系專家主要是有主管教學的副院長,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退休專家組成,在全院范圍內隨機聽課、集體聽課、單獨聽課的方式。同時,教務部門或者學院教務辦公室科員通過教學信息員、問卷調查、教師學生代表交流會等形式進行教師教育檢查,或者直接進入到課堂中,詢問學生教師教育情況,并及時給教師反饋教學情況,提出建議。[4]
3.4教師自我評價
教師在自我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從科研、教學、社會服務、創新性活動、工作態度等方面進行。學校應根據教師評價的標準做出決策,使教師選擇自評工具(教學錄像、自我評價表、教師教學日志等)進行評價,應盡量真實客觀反應自身的水平,并做出反思性總結。
3.5對課程進行評價
師生對課程的評價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評價。學生是教師教授課程的直接體驗者,學生對教師進行評教,自然應包括學生自身的課程學習效果進行評價。(2)對課程體系的評價。教師和學生可以對自己專業的課程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應包括專業課程設置、專業建設、專業的教學環境、教學條件、師資建設、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學方法等進行評價,從而保障專業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及效果。(3)對課程自身的適用性評價。課程適用性評價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編排、教學方法等對培養目標的實現程度。
4結束語
通過研究質量保證的教師教育質量監控與評價組織構成,從教師教育的校內校外機制進行研究,研究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以權威性的教師教育評估機構為指引、以教師教育培訓機構為平臺、校內教師教育評價部門為主體的組織構成。具體實施運行機制主要從教師教育的培養、教師教育監控與評價兩方面進行。建立健全的教師教育培訓機構,構建多樣化的教師培養培訓機制,從而真正提高教師的自身教學能力。教師教育評價體系應基于教育服務觀的系統,要求教師以服務理念出發,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作者:陳艷格 單位:許昌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1)河南省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6-JSJYLX-044,2016年2月立項
2)河南省教育技術裝備和實踐教育研究課題,項目編號:GZS186,立項時間2016年2月
參考文獻
[1]陳國仕.加拿大教師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4).
[2]周立群,肖建春.當前我國教師教育質量保證體系構建的理念[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21-25.
[3]劉加銘,周國軍.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對策[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2.7(6):75-77.
[4]陳艷格.論述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2.8.23:185-186.
[5]汪旭暉.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保障機制優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9.3.26(1).
[6]陳艷格.基于校企合作的教育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