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教師教學反思影響因素,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文章對以觀察、訪談等方式獲取的具體小學實例進行分析,從教師自身與學校環境兩個方面歸納、總結出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的影響因素,深化小學教師對反思性教學的認識,對于推動小學教師反思性教學的有效實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小學教師;教學反思;影響因素
隨著我國小學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小學教學活動受到社會各方面越來越多的重視,“教學反思”作為實現教師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被廣泛運用于各所小學,但其實際效果往往各不相同。我們也逐漸認識到,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雖然當前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從不同角度展開的研究與探討,但是我們仍需要繼續探究影響教學反思的因素,從而改進和完善教學反思的方式與方法,提高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的實效性。
一、教師自身的影響因素分析
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還需要進行課程的相關研制工作,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居于重要地位。教師的理論素養、性格特點以及教齡長短對于教師能否充分發揮教學反思的作用有著重要影響。
(一)理論素養對教學反思的影響
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不能只針對眼前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同時需要具備相應的理論素養,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下產生的教學反思會對教學活動產生更加實用的價值。實習期間,在與三年級數學老師S老師的接觸中,通過觀察,筆者發現S老師在閑暇時間,除了閱讀教材、參考書之外,還會瀏覽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如《課程與教學論》、《數學教學設計》、《小學數學教學法》等其他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關的書籍和期刊,并將相關的教育思想記錄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上。通過對提升自身教育理論素養的自覺關注,S老師不僅把反思后的教學經驗成功應用到了自己的課堂,還在經驗交流會上與其他學校的同事分享交流,使得S老師的教學方式受到當地其他學校的一致推廣和好評。相比之下,那些缺乏理論素支撐的教學反思在實際推廣中就顯得有些困難。因此教育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反思對教學活動的作用不可小覷。小學教師如果具備較高的教育理論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就能夠自覺靈活地運用已掌握的相關教育理論,從較高的角度認識和看待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反思,達到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的效果。
(二)自身性格特點對教師教學反思的影響
在實際教學環境中,每位教師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一般來說,性格豁達,樂觀外向的教師更易于接受與自己教學方式不同的新觀點,新思路,虛心好學的品質使他們更善于反思日常課堂中的教學活動,從而改進教學;而性格慢熱的教師通常反感并抵觸新的教學模式,他們更傾向于小幅度的教學反思。對新的教學方式的排斥與抵觸使后者難于從教學實踐中獲得關于教學的新的思考與探究,也就不利于教學反思的實施與推廣。在與語文組組長J老師談到教師性格特點對小學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影響時,J老師表示:“教師職業本身所具有的穩定性使得一些教師不愿或有限制的進行反思,有些老師即使在進行教學反思時也會本能的避開一些復雜的問題,這就使教學反思這一教學活動僅僅停留在表面而難以深入師心。因此,改變小學教師關于教學反思的不當認識,關鍵點在于教師本身應具備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善于培養習慣性的反思意識。教師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反思性教學給自我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帶來的正能量指引,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反思性教學過程提高自我教學水平,實現師生的共同進步。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反思性教學的教育促進功能,努力實現讓反思性教學落到實處,為己所用。
(三)教齡長短對教學反思的影響
筆者在實習期間通過對同年級12位教師的觀察發現教齡長短對教師是否樂于進行教學反思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教齡較短的教師在教學中更重視反思的作用,并善于將反思與實踐相結合以提升教學效果;而教齡偏長以及教齡在20年以上的“老教師”們,相比反思,他們更注重自己的教學經驗。經過與他們的交流,總結出了以下結論:教齡較短的教師,大多剛剛畢業于師范院校,這一階段的他們缺乏教學經驗,遵循的更多的是在大學期間所學習的教育理論。相比老教師而言,他們對待工作更加認真,同事間的競爭壓力也迫使他們需要經常進行教學反思以提高教學能力;而教齡偏長的教師則認為自己已經具有多年的教學經驗、較強的教學能力,加之教師職業本身具有較強的穩定性,這些“老教師”長時間處于單一的教學環境下容易形成職業倦怠,他們往往憑借教學經驗,而不重視教學反思。
二、學校環境的影響因素分析
學校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場所,在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學校環境中的物質環境、領導風格、價值取向等對小學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具有不同分量的影響。
(一)物質環境對教學反思的影響
物質環境的含義是指學校自身的各種物質性存在和構成,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學校的“硬件設施”。只有當學校的硬件設施齊全、現代化,滿足教師對學生授課的教學條件,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才能為教師針對教學情境進行反思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例如,三年級的語文教師J教師在教授《趙州橋》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趙州橋的形態、歷史背景產生直接的感受,課前利用互聯網搜集了許多相關資料,制作成精美的課件讓學生們觀看。在J老師的引領下,原本平淡乏味的一節課變得氣氛熱烈,學生們學得興致勃勃。設想,如果學校不具備相關設施,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難以到位,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也就根本不會考慮到這一點。因此學校的物質環境對小學教師有效進行教學反思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物質環境的滿足不僅可以為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提供更多的方式和方法,也可以增添教學反思的具體內容;相反,物質環境的匱乏則會起到消極的作用,不利于教師教學反思的細致深入和品質提高。學校應做到盡量為教師提供進行反思所需要的各種物質條件,從而讓教師看到效果,增強反思性教學的積極性。
(二)領導風格對教學反思的影響
校領導是學校的領頭羊,領導的教育態度決定了教師們的教學方式。如果領導注重學校發展以及教育創新,緊跟課程改革形勢,那教師對教學反思的態度也會踏實認真;如果領導重視的是自身發展或其他方面的發展,那教師自然也不會對教學反思太過重視。D校校長密切關注教育前沿,緊隨教育發展趨勢,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改革教育理念。在他的領導下,全校教師根據學科劃分成若干小組,按固定時間集體匯報反思成果。從校長到主任,再到各位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師,每周都會在QQ群里上傳教學反思筆記,在工作會議上也會留出固定的時間供大家集體討論、學習。在這樣的氛圍下,全校教師積極投身教學反思,教學成績在地區排名也是穩步前進。因此,在進行教學反思過程中,加強領導者的理論素養與反思意識,重視校長與教師間的密切聯系與溝通,充分調動雙方的反思積極性,將會為反思性教學的的有效進行提供穩定保障。
(三)教育價值取向對教學反思的影響
教育價值取向作為學校教育觀念的核心,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有極大的調控力。通常情況下,注重升學率的學校,衡量班級好壞和教師水平高低主要取決于學生的分數和最后的升學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師關于教學反思方法和內容的選取都會自然或者不自然地圍繞學生的考試成績,往往也將此作為教學反思的標準。而注重學生發展,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的學校,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也會更多的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要,以改進教學方式。在注重學生能力發展的學校,則會將教學重點放到培養能力和本領上,課堂主要采用的教學形式也會傾向于活動和現場課堂,以培養學生的實際觀察和動手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對教學內容的選取標準自然不同于以上兩種。在一所學校里,不同年級會有不同的教育價值取向。高年級強調成績與升學率;低年級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同學校的教育價值取向,同一學校不同年級的價值取向都存在差別,也都會對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帶來不同的影響。針對不同教育價值取向對教學反思帶來不同影響這一問題,小學教師應該做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擴大教育價值取向的范圍,除了關注分數與升學率之外,家長群體的感受和想法也應納入反思的參考范圍。反思性教學強調的正是教育主體對教學過程中各種要素的正確反思,是一種基于理論之上的反思活動,因此小學教師應正視并衡量教學過程中各種教育價值取向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行全面而細致的教學反思。
參考文獻:
[1]劉士鳥.試論教學反思[J].財經界,2006(05).
[2]余國良,辛自強,林崇德.反思訓練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04):69-73.
[3]朱小蔓,楊一鳴.走向自我成長型教師的高師素質教育[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1):61-65.
[4]黑格爾著.邏輯學(下卷)[M].楊一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6.
[5]弗萊登塔爾著.陳昌平數學教育再探[M].唐瑞芬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6]趙昌木.教師在批判性教學反思中成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05):42-45.
[7]張立昌.自我實踐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07):2-5.
[8]熊川武.論反思性教學[J].教育研究.2002(07):12-17.
[9]劉加霞,申繼亮.國外教學反思內涵研究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3(10):30-34.
[10]張立昌.試論教師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17-21.
作者:李婧 李朝輝 孫靜波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吉林省東豐縣沙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