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教師教學論文(3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第一篇: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特點探析
一、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重要性
現階段,小學語言教學呈現出明顯的多樣化趨勢,傳統的文章內容減少,詩歌、故事等比例有所增加,其中一些詩歌、故事涉及到簡單的人生哲理,其語言深度略高,對小學生的語言掌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教師而言,必須通過教育幫助學生掌握其中的語言特點,以生動、形象語言教育,幫助學生逐步掌握不同課文中的語言特點。同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教師不但要在教學方法上實現轉變,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多因素的分析,在充分考慮本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之外,進一步優化相關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語文知識。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措施分析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從教學規范、實際操作、特點分析等幾方面入手,根據教育大綱創新教學方法。本文以此為基礎,對小學語文教學做以下幾點思考。
1、規范教學行為,明確教學基本思路
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載體,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未來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同時,小學生尚處于學習階段,無法有效區分正確事物與錯誤事物,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全盤接受部分錯誤的語言表達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要規范教學行為,以嚴謹的語言表達,指引學生學習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受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將“去吃飯”表述成為“吃飯去”,雖然兩者所要表達的含義基本相同,但“去吃飯”透露出一種平等、邀請的語氣,具有禮貌性;而“吃飯去”表現出一種命令、要求的語氣,具有強制性。教師在發現自己表述錯誤之后,應該立即向同學們講述兩種表達方式的語境,并通過場景分析,告訴同學不同環境下的語言應用形式。例如,教師可以說:“小明同學,你在邀請同學與你一起吃飯的時候,你要說‘一起去吃飯’;如果在家里,你媽媽對你說‘小明,你吃飯去’,說明你媽媽可能正在生氣,那時你一定要聽媽媽的話。”教師通過規范自身的教學行為,能過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為同學提升語言特點理解能力奠定基礎。小學語文教學是我國語文教學體系中的基礎,小學生通過科學掌握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特點,能夠更加容易了解相關語言文化的含義;同時,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遠低于高年級學生,導致其無法有效的思考抽象事物。
2、結合學生特點,實施過渡性教學
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初期,受年齡、性格等因素的影響,會在多數教學內容下表現出一種好奇、求知的心理。對于教師而言,教學內容應體現出本班級同學的好奇心理,通過將死板的課本內容靈活化,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對于部分稍高年紀的小學生而言,教師對于某些具有抽象性的題目,可根據學生愛玩的特點,為文章設定一段具有過渡性質的對話,幫助同學了解教學內容。以《臺灣蝴蝶甲天下》教學為例,小學生受自身知識水平的影響,難以有效理解題目的真正含義。教師面對這種問題,可先與同學進行一段對話,幫助同學在潛意識中認識到題目所要表達的基本方向,為完成教學奠定基礎。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問同學:“同學們,春天里都會有什么啊?”,此時同學們會七嘴八舌地回答道:“小燕子、蜻蜓、青蛙……”。此時,教師可以說:“老師在與你們一樣大的時候啊,非常喜歡春天,因為在春天里,老師就可以看到許許多多漂亮的蝴蝶,它們就像精靈一樣,在田野里自由自在地飛翔,那么同學們,你們喜歡蝴蝶嗎?”此時,所有的同學都會回答道:“喜歡!”。教師得到學生們的答案后,可以說:“老師知道一個地方,那里是蝴蝶的天堂,有很多的蝴蝶自由地生活在那里,我們今天就通過一篇課文來認識那個地方,這篇課文的題目就是《臺灣蝴蝶甲天下》。”通過一段過渡語言,學生能夠明白本篇課文所要教學的內容,方便教學。
三、結束語
本文簡單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的相關問題,并對教師應如何開展教學進行討論。對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學要求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保證學生能夠掌握課文的基本內容,為教師開展下一階段教學奠定基礎。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載體,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未來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同時,小學生尚處于學習階段,無法有效區分正確事物與錯誤事物,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全盤接受部分錯誤的語言表達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要規范教學行為,以嚴謹的語言表達,指引學生學習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
作者:王玉平 劉玉峰 單位:吉林省永吉縣萬昌鎮中心學校
第二篇:小學英語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
一、靈活地進行課堂教學導入
教學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教師的導入方式不僅會決定整堂課的教學基調,學生能否對于學習內容產生興趣也取決于這個教學過程。在進行教學導入時教師要做到清晰直觀、目的明確,可以靈活地將教學知識點融入其中,讓學生對于即將學到的內容有一個提前的了解與接受。教學導入通常不需要太長,導入過程要簡單明了,導入的方式應當生動有趣,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少教師都會忽略教學導入的環節,對于導入的設計非常粗糙,學生從導入環節中也沒有任何收獲。這些都是低效化教學行為的表現,也是教師應當更正的教學觀念,靈活地進行課堂教學導入才能夠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效。在進行Unit4《Whatareyoudoing?》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聽說讀寫動詞短語ing形式并運用句子Whatareyoudoing?詢問別人正在做什么。導入環節用時大概5分鐘,簡單的問候緊接著自由對話。教師可以問問學生能做什么,Whatcanyoudo?學生回答Ican...既然能做,那就請你做一做吧!Canyoudoit?學生做動作,以此復習之前學過的一些相關動作詞組。接著在一名學生做完動作之后問,Whatareyoudoing?這樣,就很自然的引入了動詞ing的使用方式,也讓學生從生動直觀的語言環境中感受到了這個語法點的使用形式。這才是高效的教學導入的模式所在,這也會讓學生對于新知有更好的理解與接受。
二、對于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設計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通常會有各種教學活動作為輔助,學生也是從各種教學活動中來展開對于語言的實際應用。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一定要關注自己的教學活動的組織與設計能力,要看看是否有效地實現了對于教學活動的創設,并且在過程中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充分展開語言應用的平臺。這些都是教學活動在設計時應當考慮的要點,這也是高效的教學活動應當發揮的教學效用。教師只有具備較好的教學活動的組織與設計能力,才能夠給學生們營造更加生動形象的課堂,這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體現。在學習Unit4It’swarmtoday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關于衣服類的單詞,如jeans,pants,shorts,socks,shoes等時,如果用一些老套的衣物圖片來教授,這種教學活動設計未免缺乏新意,用實物的話,又過于麻煩。教師可以另辟蹊徑,設計一個換衣間,在試衣間內放入卡通人物,擋住上半身,留出頭和下半身。隨后可以進一步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情景,例如卡通人物將去某個特色地方,請同學們給他搭配合適的褲子、襪子和鞋子。這樣,知識教學立刻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異常濃厚。這便是高效的教學活動的組織與設計可以發揮的功效,這也是值得教學們關注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問題。
三、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教學評價
教師的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情緒與學習態度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會直接決定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學習熱情。好的教學行為中教師在給予學生教學評價時一定會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會結合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態度等來綜合給予學生教學引導,這才是更加合理的教學評價方式。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積極正面的教學評價,要肯定學生的努力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即使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果,但是好的學習態度還是值得認可。教師只有多給予學生鼓勵,才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自信心,這也是讓學生更加喜愛英語課程的一種教學方式所在。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仔細觀察學生的反應,對于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要對癥下藥。同時,給予學生學習評價時要因人施評,真誠鼓勵,熱情表揚,不偏不倚。如果學生答錯了,微微一笑,擺擺手說That’sOK!Thankyou!Sitdown,please!如果學生答對了,豎起大拇指,拍拍手,摸摸他的頭說Wow,wonderful!Youaresogreat.用不同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學生,肯定優點與進步,給予學生發自內心的贊賞,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學評價方式。在好的評價標準與評價體系下才能夠促進學生的積極成長,并且讓學生從英語課堂上有更多成長與收獲。
四、結語:
小學英語教師應當經常對于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要避免一些低效化的教學行為,這樣才能夠提升課程教學的綜合實效。首先,在進行教學導入時要做到清晰直觀、目的明確。同時,教師要關注于自己的教學活動的組織與設計能力,這樣才能夠給學生們營造更加生動形象的課堂,這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體現。教師給予學生的教學評價也很重要,在好的評價標準與評價體系下才能夠促進學生的積極成長,并且讓學生從英語課堂上有更多成長與收獲。
作者:李兆良 單位:江蘇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
第三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師教學智慧生成研究
一、對于教學過程展開合理的設計
想要更好的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這首先需要教師對于教學過程展開合理的設計,這樣才能夠讓課堂教學規范有序的展開,并且保障學生對于教學內容有更好的理解與吸收。教師首先要充分分析相關的教學內容,在了解教學知識點的特點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教學的教學策略。同時,教師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提前預測學生在知識理解與接受上可能會存在的障礙,進而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策略。教師只有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這樣才能夠化解實際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合理且高效的教學設計不僅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這也會讓學生們在數學課堂上學到更多有價值的內容。例如,在進行循環小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給學生們呈現出循環小數的基本寫法,之后啟發學生讓他們想一個辦法,讓循環小數的寫法簡單一些。學生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大家想出了各種點子,比如,去掉省略號,或者將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數字只寫一次等。學生進一步根據教師的引導,分小組進行討論,各小組呈現相關的結果后再討論出最好的方法。這個教學過程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符號產生的需要,體會到數學知識中符號是一種約定俗成,并且能夠讓他們對于循環小數形成更直觀的認知。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更多有針對性的教學環節與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吸收,這也會更好地展開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鍛煉。
二、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過程與節奏
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過程與節奏非常重要,這會直接決定一堂課的綜合教學成效。教師要具備較好的課堂教學的控制能力,尤其要能夠很好地把握整堂課的教學節奏,讓知識教學能夠有序地得以推進。教師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小插曲,這是教學節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無論是學生在思維上遇到的瓶頸,還是學生對于某個知識點在理解上存在的偏差,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內容,需要教師有良好的處理。教師要有效地化解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小插曲,要給予學生更多積極的教學引導,化解學生思維認知上的各種障礙與偏差。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于教學內容形成更準確的認知,這也是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的關鍵所在。例如:在教授《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先讓同學們自己利用身邊有的工具來畫圓,之后組織學生間展開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再提出問題:用圓規畫和借助實物畫圓有什么不同?有同學回答:“一種有圓心,一種沒有圓心”。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如何才能找到圓心的問題。有同學邊說邊拿著紙片到講臺上,“把沒有圓心的圓形紙片垂直對折兩次,中間的交點就是圓心”。老師沒有立刻回應同學,而是讓他們繼續尋找直徑和半徑,并找出二者和圓心的半徑。這樣的教學設計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好的得到培養與鍛煉,這才是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有的積極收獲所在。
三、善于利用課堂教學的錯誤資源
教師的教學智慧還可以很好地體現在對于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利用上,這也是非常值得教師關注的一個教學問題。課堂上學生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無論是解題中思維上的偏差,還是一些不正確的理解與思考問題的方法與模式,這些都非常常見。然而,教師對于錯誤資源的處理與利用方式卻考察著教師的教學智慧,也會直接決定學生們在課堂上的收獲。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錯誤資源,要讓學生深刻意識到錯誤的根源,并且有針對性地做出改善。這樣才能夠避免學生今后的問題再犯,這也是提升學生數學能力的積極教學環節所在。例如,在進行“復名數與單名數互化”的教學中,有這樣一題:6千米30米=()千米。大部分的同學按照正確的思路解答了該題,而有一位同學卻寫成了“6千米30米=(6030)千米”。為了弄清這個同學是怎樣想的,老師請該同學大膽說出他的想法。他說:“我先把‘6千米’改寫成‘6000米’,然后再把‘6000米’與‘30米’合起來。”說到這兒,他遲疑了一下:“老師,我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這里要求改寫的是千米,而我改寫的是米。”這便是一個很好的教學過程,教師并沒有指責學生,而是對于錯誤資源展開的有效利用,將這個很多學生都會犯的錯誤呈現給大家。經過這個過程后會讓班上的學生對于這類錯誤印象深刻,學生今后再犯這個錯誤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
四、總結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智慧對于課堂教學會帶來非常直觀的影響。想要更好的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這首先需要教師對于教學過程展開合理的設計,并且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過程與節奏。教師的教學智慧還可以很好地體現在對于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利用上,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錯誤資源,這樣才能夠避免學生今后的問題再犯,這也是提升學生數學能力的積極教學環節所在。
作者:何晶晶 單位:江蘇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