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師情緒與教師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人際偏好狀態:這是指在師生交流中會產生個性化的情感因素,進而出現不同傾向的情感偏好,客觀上影響著師生之間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因為教師和學生處于不同的教學地位,這會直接影響著師生的交往狀態。學者阿倫森觀點如下所述,每個人都喜愛對自己產生信仰或益處的同類人,以及具有才干、能力、技術的卓越品質。如果上述的條件不符合要求,人際關系便建立在疏遠的基礎上,教學環境中也是體現出如此的狀態,教師一般都喜歡成績好或者利于教學的學生,學生一般都喜歡有才干或者吸引力強的教師。如果將這些要素引入到教學領域中,將會對教師的課堂情緒產生相應的影響。除此之外,教師的個性等其他因素也會對教師情緒產生重要影響,很可能體現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對其產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二、教師情緒自我調控方略
這是體現在教師自我情緒管理環節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課堂教學情境內容的差異化,適度有計劃地調節和控制教師課堂教學的情緒,使其能夠適合教學的需求,并有利于教師情緒的運用和意向選擇。教師教學情緒自我調控可以運用如下策略。
1.認知調節情緒方法
當處于同樣的時代社會大背景下或者類似的生活環境中,有些人會產生情緒上的困惑,有些人則能夠很好地控制。這就表明產生情緒困惑的原因是來自于自身,更是個體對世界的主觀看法。通過科學研究論證,情感和行為是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之上,人們產生的情緒或行為問題源自于對相關事件的分析,這其中負面認知情緒和行為阻滯間會產生共鳴效果,進而導致惡性循環,讓當事人困惑于其中無法自拔。有效地改善現有的認知行為和不理性的思考模式,用正確的觀念去理解世界,這會有效解決人們產生的情緒困惑。教師會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素養,有利于實施認知調節策略。
2.提升個體精神境界
主導情緒是某個人常態下的情緒表現,這一認知反應更多層面上是體現在個體性格因素的潛在影響,若從教師群體作為參照物,這是和他們的工作態度以及人生態度有著密切的聯系。具有著積極人生態度的人,會更加深刻地了解生活的意義和工作的動力,教師正是出于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才會愿意為其奮斗一生,學生的成長又讓他們充分看到自身的價值,具有上述精神境界的教師會有效的克服不良情緒,也會在出現相應問題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調整,否則,人生態度消極的群體,會在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活出現很多的問題。所以,有效提升個體精神境界,這是樹立起正確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有效媒介,更是成為自我調控情緒的根本途徑。
3.暗示
暗示可以發揮調節情緒的功效。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需要調節情緒,采用的方法多是自我暗示。這是指教師對自己提出暗示,它存在著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兩種狀態。前者具有著積極的傾向,能有效戰勝自卑、懦弱和沖動等不良情緒,這也成為提升個人心理素養的重要方式;后者具有著消極的傾向,常會出現否定自己的狀態,難以在現有環境中繼續行動等等,會對課堂教學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4.有效交流溝通
這包含著信息、意見、情緒等多方面的溝通,在課堂教學中其是屬于間接教學情緒調節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信息溝通具有著貫通的特點,意見溝通主要集中在批評性的溝通,其涵蓋著沖突、分歧、調停和互動等幾個環節,情緒溝通主要是在教學中,教師善于觀察學生,并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溝通方式。
三、總結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溝通的宗旨是要強化師生間的親近感和信任感,為教學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同時也會有效消除不良教師情緒。當教師不得不面對一個更具挑戰性的教育界、面對越來越個性化的學生時,難免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消極情緒,當教師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能輕易地克服不良情緒、能時刻保持樂觀自信的心態的時候,教師就成了情緒的主人而能隨心所欲地駕馭課堂教學,我希望那一天早日到來。
作者:高會端 單位:河北省任丘市華北油田采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