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校企合作下高水平教師教學團隊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對通過校企合作打造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團隊的途徑展開研究。論述了現階段高職院校教學團隊發展現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依托校企合作,打造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團隊的途徑,實現了高職教育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校企合作;教學創新團隊;職業教育
1我國高職院校教學團隊發展現狀
1.1教學團隊相關制度建設不夠完善。20世紀50年代,我國課程管理模式是按照不同學科或課程組建起來的以教研室主任領導為主的課程管理[1]。教研室不僅承擔日常的教學活動,還要進行各種科學研究活動。傳統教研室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學活動和科研的進步。雖然教學團隊已組建起來,但沒有制定與之相對應的相關制度,教學活動及科學研究活動的運行有待完善。
1.2教學團隊人員構成單一。目前國內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學團隊由專業課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而擔任公共課、就業創業等課程的教師沒有被納入到教學團隊建設里,教師未完全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修訂中,致使課程沒有很好地與專業特點、人才培養目標、社會需求相融合。
1.3兼職教師責任意識差,參與度不強。外聘教師、企業技術人員等是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些教師只能利用空閑時間來學校兼職,導致教師隊伍穩定性較差,教師的責任意識與團隊意識較弱。聘請的人員雖然有豐富的管理或生產實踐經驗,但未直接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對教學規律和學生特點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教學方法不夠靈活,缺乏教學技巧,教學效果不佳。
1.4專業教師培訓力度不夠。由于專職教師人員少、教學任務繁重,平時很少有機會外出參加培訓,兼職教師除了教學外,還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也不會刻意參加培訓。雖然每年都會組織教師進行教學技能方面的培訓,或是到企業進行實踐操作能力培訓,但是培訓時間短,沒有在企業學習到核心技能,且有些培訓流于形式,教師很難得到提升。
2校企合作對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
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2]。
2.1校企合作對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性。第一,校企合作是培養教師技能的重要形式。“雙師型”教師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兼具的教師,“雙師型”教師的引進和培訓是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企業是培養教師技能的一個重要場所和途徑,深入企業一線崗位的教師因為具有豐富和專業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學時更加有目的性和深度,更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第二,校企合作有利于優化專業教師團隊結構。隨著高校擴招,高職院校的學生呈現大幅增長趨勢,為了彌補師資力量的缺乏,許多高職院校在招聘時把目光投向了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導致青年教師占比較大,而有工作經驗和操作技能的企業兼職教師相對缺乏,造成教師團隊結構不合理。校企合作是解決該問題的一個重要契機,與專業相關的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使更多技術人員來高職院校兼職,能夠優化現有的專業教師團隊結構。第三,校企合作使專業教師團隊保持可持續性發展。學校培養學生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而企業是最好的溝通交流渠道。通過特定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來了解人才需求,有目的和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更能保證教師團隊的不斷發展,與時俱進。
2.2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第一,選擇合作企業時過于盲目,與實際專業不對應。在校企合作這個大環境與趨勢的影響下,高職院校積極尋找可能合作的企業,有些學校將其作為硬性指標,甚至與工資績效掛鉤。一些院系盲目跟風,在選擇合作企業時降低標準,甚至沒有標準,不管與專業有沒有相關性。結果造成在這些企業實習的學生沒有學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能,逐漸脫離了自己的專業,使某些專業在社會上的口碑逐漸下降,造成專業萎縮甚至消失。第二,一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學生不能掌握實際技能。學生在學校主要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很少有機會參與實踐操作。雖然學校與某些企業達成了協議,但是兩者之間并沒有開展深入合作。大多數企業只是定期到學校開展相關的專題演講與報告,學生也僅僅是進入企業進行簡單參觀見習,沒有進行實際技能的培訓或頂崗實習、跟崗實習,更沒有學習到核心技術,造成校企合作僅是“合”而不“做”。第三,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缺乏內在動力。許多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雖然簽訂了合作協議,但依然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為其提供保障,學校的積極性不高。企業和學校缺乏關于兼職技術人員責任、權利及義務的制度規定,導致部分人才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生培養中。
3依托校企合作,打造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團隊的途徑
3.1建立并量化合作企業的準入標準。針對學校在選擇合作企業時具有盲目性,導致專業與企業不對接的現象,應建立完整的企業準入制度。在選擇合作企業前,開展必要的調查,選擇3~5家企業具體考察。仔細研究人才培養方案和企業的生產目標與方式,淘汰與專業培養目標相去甚遠的企業。剩余企業按照評價標準進行量化評價,最終選擇兩家評分在前面的企業作為合作對象。
3.2明確相關責任和義務,確保校企合作的合法性。明確學校和企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界定校企合作的邊界和范圍,對容易出現的爭議、糾紛在保證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合理劃分責任。
3.3形成獎勵制度,優化教學團隊人員構成。完善的獎勵制度能夠有效提高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技術人員不僅要接受企業的考核,也要接受學校的考核,獲得相應的執教資格,同時應提高工資和福利待遇,激發技能型人才的積極性,逐步優化教學團隊人員構成。
3.4制定并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對專兼職教師開展切實有效的培訓,專職教師主要是對教學技能與方法和職業技能進行培訓,邊培訓邊實踐,不斷提高教學技能。規定教師每年必須參加至少兩次的企業培訓,每次時間不能少于兩個月。要深入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參與企業的項目,并接受企業的考核,考核過關者可發放內部職業資格證書。對于不合格者,延長培訓時間,直至合格。
4結語
高職院校依托校企合作,建立各種規章制度,獎勵制度,優化教學團隊組成,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與技能,加快職業教育的現代化。專業教學團隊創新能力建設需要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學校的機制保障、學院的科學協調,通過團隊成員集思廣益、總結經驗,實現了高職教育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迷,任曉夢.關于教學課程組團隊建設的研究———以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組為例[J].智庫時代,2019,(25):127-128.
[2]李敏,徐晨.“深度”校企合作對打造職業院校教學團隊的重要性探討[J].科技資訊,2017,15(13):255-256.
作者:陳露 朱麗芳 單位:南陽職業學院中醫中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