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師教學助力高校在線教學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疫情期間,徐州醫科大學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號召開展線上教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引領、豐富的建課資源為基礎,積極為一線教師提供定制化服務,確保線上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在線上教學期間搭建新型學習分享平臺,宣傳優秀典型,受到一線教師歡迎。本文詳細介紹了徐州醫科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在疫情期間助力在線教學的諸多舉措及線上轉線下的思考,以期為我國高等院校教師發展及線上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師發展;線上教學;在線課程
1我校線上教學開展情況簡介
面對肺炎疫情的蔓延,江蘇省于2020年1月24日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面對這種情況,源于醫學類院校特有的敏銳度,我校教學管理部門反應迅速,立即考慮到疫情蔓延可能出現的延遲開學情況,勢必推進在線教學并積極著手準備。緊接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繼續組織在線課程平臺提供疫情防控期間支持高校開展在線教學的資源和服務方案的通知》,大量一流高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得以共享,結合教育部《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精神,我校經過多次調研并與多家平臺反復溝通,最終制定出完善的在線教學實施方案。線上資源的質量、學生自主學習情況以及在線課堂互動的有效性是決定線上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我校線上教學以超星學習通為主要平臺,鼓勵教師利用教育部推薦的優質資源和自己錄制的高質量課程開展在線教學。同時根據課程進度,統籌安排線上答疑時間,師生根據答疑時間在平臺討論區進行交流。這種方式不僅方便學生反復觀看課程視頻、及時獲取相關資料,還能與教師互動并將互動數據及精彩瞬間通過后臺進行保存。隨著網絡及軟件的穩定性增強,這種答疑方式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也為今后申報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奠定基礎。
2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助力線上教學的具體舉措
2.1建課籌備期間:引領理念,推送資源,提供個性化服務在學校正式在線教學公告之后,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及時響應,積極配合教學管理部門,在為教師“增能”[1]的同時充分發揮服務職能:(1)針對線上教學理念及設計進行培訓。線上課程并不是簡單將線下40分鐘搬到線上,線上教學的理念與設計十分關鍵。因此中心從愛課程、中國大學慕課、高教國培、學堂在線等平臺甄選了10余門來自一流高校教學名師的直播講座及相關課程,主題包括在線課程設計與開發、討論區話題設計、答疑模式設計、混合式教學能力的提升等多個方面,有效指導了線上教學開展之前頂層設計的整體思路。(2)針對線上教學相關技術進行培訓。面對這場臨時、大面積鋪開的在線課程建設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在完成教學理念和設計更新后,關鍵就是讓教師掌握各種線上教學軟件及課程錄制技術。中心直接與多家平臺聯系,獲取了文檔、視頻、小程序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攻略,第一時間通過學校官網、教學公眾號平臺、微信群、QQ群、教學院長及教學秘書傳達等方式,確保信息覆蓋到每一位教師。同時對于線上課程如何錄制,中心也收集了《技術專家教你在家做直播互動教學》《用最簡單的工具制作在線課程》《4個小視頻教會你怎么做微課》等幾十門可回看的在線直播講座并推送給一線教師,同時聯系學校信息處,將錄課需要的各種正版軟件免費提供給教師,切實幫助一線教師邁出線上教學第一步。(3)以各種社交軟件群為基地,隨時連線答疑。雖然前期進行了各種培訓指導,但是由于教師對信息化手段的接受能力不同及每門課程存在不同特點與差異,在實際建課過程中仍有各種問題存在,能第一時間解決教師遇到的問題,是保證課程順利建成的關鍵。中心長期為一線教師服務,是連接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的重要紐帶,此時更是發揮自身服務職能的關鍵時刻。面對教師提問,隨時在線,可以解決的立刻解決,較為專業的交給教務處相關業務負責人或者平臺技術人員解決,確保掃清教師建課過程中的“攔路虎”,保證所有問題及時得到回應和解決。(4)針對特殊教師群體進行一對一服務。對于線上教學,青年教師最容易上手,不管是線上軟件和錄課技術,還是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青年教師都展現出較為積極的接受態度。但是,對于年資較高的教師來說,他們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是對于新事物往往呈觀望態度甚至排斥。面對這種情況,中心提供一對一服務,以導師制為依托,逆向幫扶。原來是老教師向青年教師傳授教學經驗,現在是青年教師幫助老教師解決建課難題,你有技術我有經驗,互通有無、共同進步。此外,對于問題較多、存在各種建課困難的教師,我們也開通了綠色通道,為這類教師建立小型“VIP”建課群,群里包含教務科教師、平臺技術人員及在線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大家共同努力,確保每一位教師在攀登教學新山峰的過程中不掉隊。
2.2線上教學進行中:宣傳激勵,搭建平臺,開發學習新形式在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以及每一位一線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完成了200余門線上課程為期4周的建設,并于2月24日正式開課。隨著網絡和平臺越來越穩定,學校在線教學工作逐漸走上正軌,除了繼續積極為一線教師答疑、解決問題之外,中心同時開展很多有意義的工作:(1)重視宣傳激勵,弘揚榜樣力量。1943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要層次理論”,他把需求按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2]。大學教師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群體,尊重及自我實現的需求很大。他們渴望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得到學生的愛戴、同事的尊重、領導的賞識。因此,在中心“增能”“喚醒”體系中[1],我們重視前者也關注后者。在這次短時間、大面積推進在線教學的過程中,大量一線教師展現出了師者的擔當、付出與智慧。為了激勵一線教師,中心聯合教務處及各個教學單位在徐州醫科大學教學平臺公眾號推出了我在“云端”上課、我在“云端”聽課、我的“云端”感悟等系列活動,推送了20余篇情真意切、圖文并茂的文章,記錄了建課期間教師的辛勤付出以及對在線教學的想法和思考。同時我們也撰寫了文章,重點表揚了具有代表性的先進個人及團隊。有效的宣傳表彰行為作為一種內在的激勵,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精神力量,它能有效“喚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為持續推進在線課程建設、有效保障課程質量起到巨大作用。(2)搭建線上平臺,輕松分享交流。隨著“云端”課程項目正式啟動,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教師和團隊,我們也希望把他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教師能夠聚到一起討論他們遇到的問題、共同尋求解決辦法,更需要相關領域的專家以實踐輸出自己的理念和方法。面對疫情這一特殊情況,中心經過研究,推出了“云端”教學沙龍、“云端”工作坊等。前期我在“云端”上課和我的“云端”感悟系列活動不僅起到了宣傳鼓勵的作用,同時也是一個摸底和甄選的過程。在此期間中心收集了大批優秀案例和教師信息,邀請他們作為主講人,用騰訊會議和微信群分享建課經驗。在教學沙龍系列活動中,有自己錄制特色課程受到學生歡迎的個人,也有一起努力,利用外校優質資源的教學團隊,還有與一線教師共同分享如何配合開展線上教學的教學團隊。而我們“云端”工作坊的主題涉及在線課程建設和教師比較關注的課程思政,因其特有的分組討論形式,使得教師反響熱烈、參與度很高。不管是何種形式的“云端”教師發展活動,在中心合理的設計、有效的組織下,皆收到了一線教師的廣泛好評。(3)校內外師資合作,打造青年教師學習新方式。這次全國開展線上教學活動不僅為教師的教學工作開辟了新路徑,同時也給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各大平臺搭載的數萬門一流高校優秀教師教學資源免費開放,上千關于在線課程建設等方面的直播講座不斷推出。中心抓住機會,結合疫情期間無法開展線下活動的情況,將學校日常進行的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系列培訓搬到了線上。結合原有培訓計劃及五大內容模塊,甄選出優質線上課程供青年教師學習,同時根據每期主題邀請一位校內相關方面的專家和青年教師進行線上答疑討論。這種一流高校講座結合校內教師答疑的方式引入了最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在校內專家引導下結合本校情況,穩健落地,受到青年教師的歡迎。
2.3回到線下:對接一流,以評促建,推進混合式教學目前,全國疫情已經得到較好控制,截至筆者發稿之時,我校已經明確了開學時間。在每一位參與線上教學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在線教學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然而開學后的工作如何開展,中心已經開始思考并著手準備。(1)針對國家精品課程申報專題培訓。適合地方性院校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應是一種以核心課程建設為紐帶的校內跨部門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3],如何以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為突破口,闖出一條協同創新之路,是我校教學管理者一直思考的問題。因此在最初制訂學校線上教學計劃時,設計者已經有所準備。保證疫情期間教學活動之余,希望可以充分利用這次國家支持、平臺開放、師生配合的絕佳機會大力推進學校在線課程建設,為申報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做準備。配合學校關于一流課程學習的部署,中心開展了專題線上講座:“教務處長談一流課程建設”、線上工作坊“我對一流課程建設的思考”等。更新教師的理念,讓他們對線上教學的認識從“完成疫情期間的教學任務”轉變為“繼續打磨課程,對標一流,積極申報”。此外,中心設有多間智慧教室及自動錄播教室供教師使用,我們也將和超星、愛課程等平臺合作錄課,滿足教師打磨精品課程的需求。從理念到硬件,全方位提供服務,全力支持教師申報一流課程。(2)優質在線課程及優秀答疑教師評比。教學競賽是教學相長的雙贏平臺,不僅能夠展現教師教學風采、推進教學改革,還能促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4]。本次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開展,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教師,在他們的努力下,許多優質的線上課程成功建立。因此,中心將與教務處合作,在線上教學所有課程建設完畢后組織開展“優質在線課程評選”“優秀答疑教師評選”等活動,以評促建,以評擇優。通過這種方式甄選出一批優秀的線上教學教師和優質的線上課程,以此鼓勵為在線課程建設付出心血的教師。(3)開學后,教學將從線上走到線下,中心還會努力做好線上線下教學的配合與銜接工作。混合式教學既能夠對傳統課堂教學起到補充作用,又能夠解決線上教學師生間固有的交流互動受限等問題,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的優勢,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專業課程深度融合,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習慣[5]。而疫情期間,線上課程的大面積建成為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中心將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并聯合教務處,通過開設教改課題、增加學時占比等方式,幫助教師打造在線課程與本校教學相融合的“金課”。
3結語
疫情期間,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從建課初期就陪伴在一線教師身邊,通過各種方式引領理念助力教學。在整個過程中也收獲良多。為教師推送優質資源的同時主動學習和思考,從“專家與教師之間的牽線人”轉變為共同學習者。在探索新型教師發展活動過程中,我們也關注和尊重一線教師的反饋,使他們從被動接受培訓的客體轉變為在學習內容和方式上有選擇權的主體。受疫情影響,并為兼顧我校線上教學特色,我們摒棄了“外來專家會念經”的觀點,深度挖掘本校優秀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上述各種改變使得中心與一線教師的關系非但沒有因為線下不相見而疏遠,反而因為線上的聯系更貼近。2018年,國家明確提出高校要搭建教師發展平臺,組織研修活動,開展教學研究與指導,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6]。《徐州醫科大學2020年度黨政工作要點》也對教師發展十分關注。面對從國家到學校層面越來越高度重視的現狀,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更應當充分發揮職能,以學術研究成果及先進的教學理念為引領,向一線教師提供專業化服務。優秀的教師教學發展者應集“教育者、管理者、學者”于一體,讓大學回歸創造與傳播人類文化的本質[7],我們也將為之不斷努力。
作者:潘晨 張靜 劉瑩 單位:徐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