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保障體系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順應時展,貫徹落實國家戰略發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力度空前,“雙一流”建設和振興本科教育等相繼提出,在這種新形勢下提高新進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是保證育人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文針對目前高校教師隊伍結構特點和新進青年教師特征,提出了建立有效的青年教師教書育人能力保障機制,采取多種措施,力求達到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水平協同發展。
關鍵詞:新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新形勢;保障體系
一引言
為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等發展戰略,高等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教育部提出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全面振興本科教育、“雙一流”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在這種新形勢下,高校越發重視科研和本科教育,以立德樹人為前提,圍繞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推出了一系列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措施。師資是一所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基本大學職能的支撐資源,是一所高校保持持久競爭力、強大發展優勢和突出發展特色的命脈所在。一流師資既是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基本特征,也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根本保障。為“雙一流”建設和振興本科教育,需要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術嫻熟的教師隊伍。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型高校加強博士后隊伍建設,這確實對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帶動高校整體科研隊伍創新素養的提升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師資博士后制度作為高校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和選則,在加速高校人才流動、降低人才培養成本和引進風險以及優化高校教師隊伍的內部結構等方面,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重科研輕教學現象[1-10]。高水平師資隊伍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保證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堅實基礎。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高校新進專業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受多方面因素干擾,可以歸結為內外兩方面,內在因素指青年教師個人所具備的能力及主觀意愿等,外在因素指校內外的各類考評機制,內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在因素影響。教書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為何師資隊伍中普遍出現教學科研發展不平衡現象,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外在因素的導向。因此,本文主要從影響新進專業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外在因素分析,提出一些有助于新進專業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方法。本文基于調研情況分析結果,提出了一些措施,如圖1所示,通過構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保障體系,實現新進專業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二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政策導向功能
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完善新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育機制,實現新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協同提升,為“雙一流”建設和振興本科教育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開展新進專業課青年教師隊伍結構頂層設計,強化政策導向功能。明確崗位職責,激發教師內在動力,給予充分發展空間。鑒于教學和科研都是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應鼓勵新進青年教師將更多時間應用于科學研究,在教學方面應以培訓為主,側重教學參與度,如助教方式,適度放寬副高職稱評定在教學方面的要求。對于新進副教授以下職稱青年教師,實施科研工作為主,晉升副教授及以上后,再進入教師崗位,承擔本科教學任務,在一定程度上也減緩了新進青年教師的科研壓力,不管是從近期和遠期來看都是保障了本科教學質量。新進青年教師均為博士畢業,精力充沛又具有扎實的科研基礎,受過良好的學術訓練,既有專注學術研究的熱情,又有進行科研創新的能力與條件。可以采用SRTP項目等方式,讓新進青年教師參與到本科生教學中,實現科研與教學相結合,讓本科生接觸領域內前沿科學問題,提升了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鍛煉了新進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11-15]。
三建立專業課教學團隊,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
在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高校引進大量剛畢業年輕博士,他們學術水平較高、思想活躍、眼界開闊、理論知識扎實,能夠準確把握專業前沿,但是大部分缺乏系統的教學訓練、實踐積累,難以掌控課堂,普遍存在專業水平高、教學能力有限的問題。構建老教師帶頭,中年教師為主,新進青年教師為輔的教學團隊,實現團隊備課,可以及時更新課程內容、準確把握前沿科學問題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及時解決了青年教師在教學上的迷茫甚至是停滯狀態,既實現了互相學習,也能達到共同發展,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完善考核制度,提高培訓效果
目前,高校教師多數為外校、非師范畢業,對所在學校的教學環境、教學要求、教學理論、教學方法等不清楚,學校在統籌開展新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的同時,還要加強基層教學單位的參與度。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形成、制定健全的新進青年教師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培訓機制。因此,培訓機制應該分為學校教師工作發展中心和基層教研室兩個層面。①校教師工作發展中心需結合學校定位、發展和教師隊伍結構,培訓在時間和內容安排上與青年教師成長結合,合理安排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措施,實現最大效益。②完善教研室每周研討活動,設置青年教師問答環節,針對教學(助教)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組織教師一起討論解決,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為保障新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質量,明確青年教師培養責任人也是關鍵舉措。建立新進青年教師培訓一把手負責制和導師責任制,聘請有經驗、負責任的在崗、退休老教師為新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訓指導老師,將培養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作為重要工作之一。最終努力實現培訓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也接地氣。
五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提升青年教師產學研能力
構建產學研協同培養模式,促進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鼓勵、積極推動新進青年教師以博士后身份進入到企業,高校青年教師的理論知識應用于企業生產實踐當中,服務于企業生產實踐當中,使高校青年教師樹立和明確理論聯系實踐的科研理念,促進實踐性科研能力的提高。將生產一線的實踐經驗帶入課堂,積極參與校內教學改革,使產學研合作成果融入到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工作。高校青年教師還可以帶著問題到企業生產部門,使高校青年教師的課題、教學和企業生產實際整合為一個整體,與企業人員聯合攻關,并將高校青年教師的科研成果應用于企業生產,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在產學研合作的推動下,通過企業生產實踐,將最新技術發展現狀帶到課堂,讓教學內容緊跟行業步伐,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出一批批適合時展的人才;青年教師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形成新的科研成果,實現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如此良性循環,最終實現推動企業和社會的發展[16-25]。
六結論
針對新入職教師,各高校制訂了較為規范的崗前培訓,但培訓效果欠佳。在“一帶一路”、“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等國家戰略大背景下,為實現全面振興本科教育、“雙一流”、“雙萬”專業建設等,還需要進一步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專業課教學團隊,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等措施,強化政策導向功能,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以提高培訓效果,最終達到青年教師產學研能力提升目的。
作者:牛紀強 王月明 楊美傳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