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英語外籍教師教學現狀調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高校聘請外籍教師進行英語教學已屢見不鮮。但不難發現,現有的成熟的外教資源引進模式相對集中在經濟、文化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城市及大中城市,而少數民族地區外教資源相對匱乏。本文旨在以南寧地區為例,對高校外教執教資歷、聘用管理、教學優勢及不足進行調查研究,總結現狀及問題,為各高校合理、高效利用外教資源提供參考意見,使中方教師與外籍教師互通有無,從而提升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外籍教師;教學現狀;調查研究
1研究背景
伴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對外交流的日漸頻繁,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資源成為我國加快自身教育水平發展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地位的提高,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吸引了大量外籍教師涌入中國教育市場。因此,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在培養具有綜合英語語言能力和國際化視野人才的目標下,聘請外教加入高校進行外語教學十分必要。如何聘用和管理外籍教師,如何確保外籍教師教學質量,實現外教資源的最大化,是高校工作者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盧宇彬、馮金小(2017)以南京工業大學為研究對象,魏新強(2012)對河南省11所高校展開調研,李繼(2005)以廣西大學中加國際學院為例,均聚焦于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外籍教師特點及問題,從聘用、培訓、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外籍教師教學效能新舉措。祁小峰(2014)探討了外籍教師地位、作用,從提高認識、規范聘用、崗前培訓、考核評價、人文關懷等多角度提出了建議。朱佳、繆寧(2018)從外籍教師聘用、教研活動、獎懲機制、日常管理進行研究,提出建立健全外教管理機制。綜合來看,國內有關外籍教師管理及教學研究涉及范圍較廣,但缺乏一定的實證研究,且立足于區域實際的研究較少。由于少數民族地區教學資源相對匱乏、教學水平相對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大中城市還有較大差距,實現教師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教學效能應當成為關注重點。
2調研設計
2.1調研目的和意義
本次調研的目的在于以廣西南寧為調查地點,了解高校受聘英語外籍教師情況,包括收集其學歷專業、授課資歷等重要信息;通過有效抽樣調查和個別訪談,統計并分析在外籍教師教學和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再從問題著手,提出解決措施,從而進一步提高其教學效能;以期所得調研成果作為其他少數民族地區院校引進和管理外籍教師的有效參考資料。
2.2調研對象
此次調研的對象主要針對廣西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財經學院、南寧師范大學(原廣西師范學院)此五所南寧市轄區內本科教學質量排名前列的高校的本科英語專業院系中的教師(包括中方教師與外籍教師)和學生。通過調研,掌握外籍教師基本情況和調查對象對于外籍教師授課的意見與建議。
2.3調研步驟
首先,收集外籍教師聘用人數、學歷、執教經歷,留邕執教原因等信息;其次,對上述五所高校本科英語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采訪。問卷和采訪內容包括外籍教師授課是否必要、教學優勢、授課不足等方面。最后分析數據,進行討論。經統計,此次調研共發放問卷350份,回收341份,其中有效問卷341份,回收有效率為97%。
3調研結果與討論
3.1外籍教師執教資格引人質疑
南寧各大高校逐年增加英語外籍教師聘用人數,提升英語教學質量的出發點和目的性無可置疑。但表2所示,外教中本科學歷所占比重較高,而碩士(含碩士)以上學歷持有者數量偏低(本:碩:博=13:6:1)。接受采訪的外籍教師中,近80%有兩年以上英語執教經歷,曾在其他亞洲國家,如韓國、越南、泰國或國內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的高等院校、英語培訓機構、中小學進行過英語教學。部分外教表示留邕執教是因喜愛教育事業并希望在異國積累執教經驗,而多數外教則表示接受高校聘用主要是為了體驗異國生活,同時賺取在異國的旅游經費。另一方面,南寧氣候適宜,物價消費水平偏低,入校執教門檻較低也是外教選擇該地區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外籍教師聘用過程中,是否具有專業相關教學資質是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我們從各高校國際交流處了解到,TESOL(TeachingEnglish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即“對外英語教學資格證書”)是聘用外教的一個重要考核條件。但在所調查的外籍教師中,僅40%的外教獲得過以英語作為外語或第二外語教學的相關資格認證。
3.2外籍教師專業領域與所教科目有出入
雖然各大高校在選擇外籍教師時,均能以“具有學士及以上學位、英語為母語”作為準入門檻,并進行教學考核,這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教師的基本水平。但調查顯示,外籍教師專業以經濟學居多,同時也涵蓋史學、心理學、哲學、人類學、新聞學、藝術、計算機學等,但其中擁有與英語語言學、英語文學、英語教育學相關專業學歷的外籍教師人數則相對較少,外教所學專業與所授科目關聯性不強,如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外教擔任口語、語法教學。吸納不同專業方向的外籍教師,實行資源共享,雖有利于拓展學生知識面、開闊眼界,但也增大了教學內容的任意性,降低教學的專業性。
3.3外籍教師管理考核評價機制不完善
調查發現,各院校不僅對聘入外教的受教育水平和教學水平缺乏具體評判標準。同時,教學管理方面,相對較多的院校沒有設置教案檢查制度,對于外籍教師的教案并未采取定期檢查或不定期檢查。外教也沒有參與到集體備課、教學會議等過程中。績效考評方面,大多院校僅以“教學工作量”作為外籍教師績效考核的唯一指標。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效果,以及組織英語角、英語座談會等課外實踐活動和英語演講辯論競賽指導等方面并未納入考核機制;聽課任務、科研任務也僅限于中方教師。此外,在南寧眾多開設外籍教師授課的院校中,負責監管外籍教師的部門或者人員相對欠缺,導致外籍教師管理工作繁重,未能建立起有效管理制度或未能嚴格按照管理制度執行。
3.4外籍教師教學優勢
3.4.1活躍的課堂氣氛和思維方式的轉變最突出
如圖1所示,外籍教師活躍的課堂氣氛和靈活新穎的教學模式大受學生喜愛且對他們思維方式的改變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外教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想法,強調批判性思維,經常設立課堂討論、辯論等環節,使學生對話題進行探索,獨立思考并發表自己的見解。
3.4.2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促進其語言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
圖2數據顯示,外教擁有語言的絕對優勢。外籍教師在教學中以英語母語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使他們融入一個純正的英語語言環境,直接地接觸到了真實英語國家的社會語境和文化環境,培養英語語感,學習英語慣用法和日常習語,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趨于地道。
3.4.3教學方式更靈活
外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增設相關游戲,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他們在授課中多使用的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approach)是長期接受語法翻譯訓練的學生未接觸過的,這使大多數學生感覺到新奇有趣。外教上課不拘泥于書本和課件內容,喜歡拓展課外知識,即興講解國外軼事趣聞,也是促成外教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上課興致高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3.5外籍教師授課問題
3.5.1教學缺乏系統性成首要問題
如圖3所示,位居首位的是外教授課缺乏系統性,隨意性較大。這也體現了外教對中國的教育制度和教學體系缺乏全面了解,對學生的學習習慣、方式、水平認識不足。外教根據自己熟悉的內容進行講解,提出的問題難度較大或者過于簡單,且內容不固定,沒有較好的連貫性。
3.5.2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模糊
大部分外籍教師認為學校已經訂購的教材較為過時且語言中式化,所以他們往往使用自己的教學資料而不按照教科書大綱教學,采用自定的教學大綱和沒有經過系統安排的講課內容,導致院校未能及時告知學生,結果也使學生學習過程中缺乏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缺乏對這門學科的明確認識和了解,對于已經習慣了以課本為學習中心的中國學生來說,導致他們課前不能準確地預習而上課的時候也常常沒能及時跟上授課的節奏,所以如圖4所示,他們對外教教學內容的改進有很強的期待。
3.5.3對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學習需求缺乏認識,所給成績缺乏統一評價標準
據受采訪的外籍教師反映,他們更為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而非期末考試成績,布置閱讀任務或小論文寫作,只要學生能完成便能通過課程。但對任務完成質量的考查評估較為隨意,對語法口音糾正反饋少。而少數民族地區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欠缺。受采訪的學生們反映,四六級、專四專八考試是他們學習英語的重要目標,外教上課除了能有地道的口語聽力環境和了解一些外國文化,專業知識并未增加、四六級應試能力并未明顯提高,且外教對于他們成績的評估主觀性較大,缺乏客觀、具體評價標準。
4結論與啟示
4.1立足區域實際設定標準,合理引進外教資源,建立公平公正的審核機制
各高校應加強聯系,開展研討會交流,建立區域統一合理的評估體系。管理外籍教師聘用選拔的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對選聘監管的力度,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聘用外籍教師,即“具有學士及以上學位、兩年及以上相關工作經歷、從事母語教學、無犯罪記錄等”。在此前提下,各高校可依據實際將“持有英語教學資格證書”“高學歷”作為附加條件。其次,考慮選拔外教自身所學專業與將來所授課程的相關性,對其應聘動機、政治傾向、心理健康、身體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在課程開設前進行外教教學示范評估,深入了解和考查其知識掌握水平和教學水平。
4.2開展崗前培訓和教學研討,完善外籍教師績效考核機制和教學評估體系
部分高校為了節省經費和時間,對于新聘用的外籍教師,并沒有采取有效性、實質性的教學培訓。外籍教師長期缺席教學研討,缺乏定期考核培訓,沒有對比與評價,無從知曉授課不足,就難以提高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進步。針對上述問題,各院校應對已聘外教開展階段性培訓、對其教學科研水平進行定期考查。重視學生在課后對他們的評價和提出的意見,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反饋調研結果,在培訓中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得出解決方法。
4.3加強中外教師的交流合作,讓外教參與到教學課程和教學活動的設計
教學課程設計通常由中方教師主導,外教受其安排,基本上沒有發言權。中外教師應互通有無,積極溝通,一起探討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學生成績評價標準,互相了解彼此的教育體系以及優秀教學理念和成果,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的關鍵是在于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學生可以在中方教師的課堂上收獲更為系統的語言知識和應試技巧,在外教的課堂上接觸真實的社會語境并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4.4充分利用外教的優勢開設實用性課程和課外活動
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由于地域限制,對外交流較少,缺少語言環境和交流機會,口語能力薄弱。因此,可以發揮外教在聽說課和演講辯論培訓的作用,增設英語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外教的鼓勵和活躍的氣氛之下敢于突破自我,大膽地開口說英語,這樣更有利于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同時,根據調查得知外教具有不同的學術背景,如史學、心理學、哲學、人類學、新聞學、計算機學等,可對他們的專業知識進行評估,是否有可能開設相關課程。高等院校要實施優質高等教育、培養更高層次的人才,必須以更權威、更專業的教師資源作為軟件保障,而外籍教師資源作為高校教師資源的一部分,必須在質量和數量上予以重視,尤其是質量。充分發揮外籍教師資源優勢,不僅是對學校教育投入的負責,更是對萬千學子的學習負責。
參考文獻:
[1]李繼.淺談外籍教師教學特點與外籍教師教學管理[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7(S1):59-60.
[2]盧宇彬,馮金小.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外籍教師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南京工業大學為研究對象[J].教育現代化,2017,4(15):177-179.
[3]祁小峰.中外合作辦學中外籍教師管理問題芻議[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33(9):135-137.
[4]魏新強.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師資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河南省的調查研究為例[J].河南社會科學,2012,20(9):64-65.
[5]朱佳赟,繆寧.外籍教師管理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5):15-17.
作者:唐施祺 單位:廣西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