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的養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教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和藝術,需要教師實踐智慧的養成。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實踐智慧表現在教學目標選擇、課程內容安排、教學實施過程、師生教學狀態等諸多方面。在教師教學實踐智慧養成過程中,飽滿的教學熱情是源泉,豐富的理論儲備是基礎,優秀的思維品質是重要依托,高超的臨場應變能力是外在表現和決定因素。
關鍵詞:實踐智慧;理論智慧;課堂教學
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和藝術。古往今來,各種教學理論汗牛充棟,但教學活動的復雜多變決定了任何理論都難以囊括教學過程的全部。精彩紛呈的教學是一個閃爍著智慧之光的歷程。如果援引哲學上將智慧劃分為理論智慧和實踐智慧的方法,可以說,教學需要理論智慧,更呼喚著教師實踐智慧的養成。
一、教學實踐智慧的提出
自歐洲近代工業革命以來,受近代工業生產原理的影響,在教學上,人們廣泛地分享著這樣的理念———教學是充滿規律的可預見過程,只要教師遵循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操作技巧,教學就會取得預期效果。由此,教學過程高度強調標準化、程序化和規范化。然而,一系列教學經歷表明,教學似乎并非如此簡單。有的教師雖歷經歲月的磨煉,但在課堂教學中仍不能得心應手。教師精心準備了教案,但在課堂上時常遭遇學生的麻木遲鈍,所預想的教學高潮狀態難以出現。筆者的分析是,真正的教學不是一門技術,而應以藝術境界為追求。教學不是一個簡單的灌輸和“填鴨”過程,教學不能歸結為按部就班和墨守成規,它需要發揮教師的創造性。教學高潮的出現,依托于課堂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知識的匯集、思想的交鋒、思維的碰撞和情感的契合,進而達成精神的交流與對話。而這依托于教師高超的教學實踐智慧。所謂教學實踐智慧,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追求教學合理性驅動下對當下教學情境的感知、辨別與頓悟以及對教育道德品性的彰顯,從而促進師生生命共同發展的綜合才能[1]。教學實踐智慧根植于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是基于善的教育價值追求。然而,在現今的學校教學中,背離實踐智慧的情形仍多有存在。主要表現為:一是對知識價值的過度推崇。課堂教學過于強調知識傳授,將學生變成知識的“容器”,淡忘了增進智慧的教學使命。二是教學程序的刻板、單調。教師們習慣于按照事先的教學計劃和教案實施教學,使教學過程淪為教學預設的現實再現,對課堂的教學生成關注不足,回應不夠。三是教學改革收效甚微。在教學改革大潮中,在各種教學理論層出不窮的背景下,教師們不斷地嘗試各種教學新理論,卻難以收獲預期的教學效果。四是師生的心靈默契難以形成。教師采取了各種理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其教學仍難以牽動學生的心靈,師生之間缺乏思想的共鳴和心靈的契合。實際上,教育教學的真諦不僅僅在于傳授豐富、有用的知識給學生,而且還在于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有所領悟、有所體驗,并能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智慧,而只有充滿智慧的教學才能充分喚起學生的智慧。教學實踐智慧是教學應當追求的永恒主題。
二、教學實踐智慧的主要表現
教學實踐以實現教學對象的發展為價值。而課堂教學對象是復雜的、多樣的、能動的和富有創造性的。人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過程必須彰顯實踐智慧。作為教師對教學整體的合理性把握,教學實踐智慧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在教學價值目標方面,表現為教師對啟迪學生智慧的執著追求
智慧體現為認知客觀事物的過程,更體現在詩意生存和藝術生活上。智慧的終極目的是指導人們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讓人們的生活具有較高的品位和崇高的境界。教師將發展學生的智慧作為最終目的,意味著不僅關注課堂上學生接受具體學科知識的接受效率和接受程度,更要始終秉持為學生發展著想、對學生的生命有益的態度去處理教學細節和調節教學進程。以啟迪學生智慧為追求,將使教學的面貌變得不同。教師將不再片面強調學生的知識識記,而將基于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找尋教育原因,清除不良因素,實現教育發展。
(二)在課程內容安排方面,表現為教師創造性解讀課程文本的技能
教學內容安排是進行學科教學的重要環節。任何課程都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并往往以文本形式對教師的教學進行了規范。但教師在課程文本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動的,有著較大的創造空間。如何將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成功地轉化為教學體系,以便通過教學進而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和信念體系,這是教師需要不斷鉆研的重要課題。課程文本的解讀,要以教師的理論和經驗儲備為前提,以學生的基本情況為關照。教師課程文本的解讀能力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
(三)在教學實施過程方面,表現為教師揮灑自如的教學應變能力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總要備課、鉆研教材、分析學生、考慮教法。但是課堂教學并非總是會按照自己設計的程序順利進行。因為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育情境是不斷變化的,在講授同一個教學內容時,面臨的是不同的學生;在給同樣的教學對象講課時,必然講授不同的內容。因此,課堂教學既要有所遵循,又要善于突破常規,開拓出別開生面的教學場面。特別是面對教學中出現的未能考慮的突發狀況,如來自外界因素的干擾、師生的失誤或是學生的質疑等等,都可能使預先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難以進行。此時,就需要教師擁有足夠的教學機智,敏銳地感知、辨別與頓悟當下的情境,善于隨機應變,采取恰當的教學行為,在教學中做到進退自如、游刃有余。
(四)在課堂教學狀態方面,表現為師生雙方共同成長的愉悅體驗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學習已成為一個人生命歷程中的重要經歷,將伴隨一個人經過人生最有活力的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對于教師來說,教學作為一種職業選擇也將是終其一生的生存方式。從人的發展角度出發,這樣重要的人生經歷理應成為令人難忘的愉快之旅。從智慧的理念出發,教學過程不應該是枯燥、苦悶的,而應當是睿智的、靈動的。教學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是豐富其生命體驗、鍛煉其生存技能的過程;對于教師來說,應當是其生命活力迸發和人生價值體現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時時感知到來自教師人格的魅力和理性的光輝,心靈受到凈化,情感受到熏陶,師生雙方均體現為生命的舒展和精神的愉悅。
三、教師教學實踐智慧養成的基本途徑
教學實踐智慧是教師教學達到自由和美、融通共生境界的教學狀態,使教學走向實踐智慧的境界應當成為教師終其一生追求的一種專業境界。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的提升,需要意志品質,更離不開教學熱情;需要理論知識,更離不開實踐體驗;需要教學行動,更離不開優秀的思維品質;需要教學預設,更看重教學生成。
(一)飽滿的教學熱情是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生成的源泉
一個在教學中苦挨度日的教師是無法發展出自身的實踐智慧的。教學實踐智慧以教師積極的教學心態、飽滿的教學熱情為前提,而這來自于教師內心對教育職業的熱愛。一個具有教學實踐智慧的教師,應具有強烈的職業信念和極大的教學熱情,能感受到自身工作的價值感、創造感和職業使命感,從課堂教學中獲得深層的愉悅體驗。在職業追求過程中,教師將主動打開自己獨特的心靈智慧寶庫,探索與自己本性相契合的教學方式方法,發展出個性化的教學實踐智慧。那么,如何提升教師的教學熱情?第一,從教師個體來說,應強化自身的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因為只有教師認識到自身使命的光榮和任務的艱巨,才能激發更大的教學熱情。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認識到自身熱情對學生情感心理的影響,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情理交融地開展教學。第二,就師資管理來說,應針對教師這一高知識群體敏感性高、自尊心強等特點選擇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避免一些缺乏智慧關懷的因素抑制教師的積極性。第三,就社會影響來說,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的養成有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需要客觀外界因素的推動,因此,黨和國家要站在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高度,推動全社會尊師重教良好風氣的形成。
(二)豐富的理論儲備是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生成的基礎
理論和知識不等于智慧。教學實踐智慧強調教學實踐中的靈活應對,但這并不否定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教師不同于其他職業,它是一個專門從事知識學習、傳播與創造的文化群體,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雖然未必能促生教師的教學實踐智慧,但卻是教學實踐智慧生成的基礎和必要條件。教育教學理論是多方面內容構成的復雜理論體系,在教師學習過程中,主要涉及如下幾個層面的理論:一是教育基本理論。它為教師提供教育思想、教育精神、教育信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維,它的價值是精神性的,而非物質性和操作性的。二是教學理論。它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一般規律性的認識,提升教師教學的理性思考和基本素養。三是課程理論。它可以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課程能力。四是教材教法理論。它可以使教師對所教學科內容有整體感,從而在教學中充分把握和展示學科的獨特魅力和價值。五是教學課例與案例。它是一種情境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理論知識,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具有直接的示范作用[2]。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正是適時地選擇自身所儲備的多重理論基礎,并靈活地加以運用,才展現出其教學實踐智慧的。實際上,除了以上所涉及的教育教學公共理論知識之外,教師自身也能夠成為理論知識的生產者。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體驗、沉思和領悟總結出一系列關于教學的方法、技巧、策略等個人知識,它主要體現為教師的實踐知識、情境知識,包括教師對自身價值觀、生活目標、生存哲學、行事風格、個性特征、優缺點等與教學相關內容的了解和認識??傊?,理論學習和理論儲備是教師教學實踐智慧養成的必要條件,沒有豐富的理論儲備,教師的教學實踐就成了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
(三)優秀的思維品質是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生成的重要依托
教學實踐智慧體現于動態變化的教學實踐中,因此,需要教師具有優秀的思維品質,擅于通過內省、反思獲取教學實踐中的各種隱性知識。教師的思維品質是可以有意識地來提升的。教師應當不斷加強自我錘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發展良好的問題意識,即于動態生成變化著的教學情境中發現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運用所倡導的理論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或教學行為進行審視,找出其差距,分析形成的原因,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的過程。這是教師教學實踐智慧不斷生成的源泉。三是適時發現和總結個體經驗感悟,總結自身的情境性知識,上升為實踐智慧。教學實踐的復雜與多變為個體教育觀念的生成預留了豐富的空間。四是教學理論的合理整合。洞察并解決當下復雜教育情境中種種問題,不能僅靠某單一理論,需要教師根據問題情況,進行理論選擇,并經過優化組合,整合成一個富有智慧的策略思路與解決方案。不同的理論整合與實踐操作將形成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與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方式。總之,優秀的教師思維品質將有助于對教學復雜系統多因素的整合和調控,是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生成的重要依托。
(四)高超的臨場應變能力是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的決定因素
教學實踐智慧要求教育既要有教學過程按照教學預設有序運行,又要有隨時應對課堂偶發事件的靈活性,一定的教學預設是必要的。但教師要始終明了教學預設的不完備性,預設與實際的差距。善于根據情況變化,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具有高度的靈活性,能巧妙地、精確地、發人深省地給人以指導、啟發和教誨,具有觀察的敏銳性、思維的靈活性、意志的果斷性和處理問題的巧妙性[3]。馬克思•范梅南將這種高超的臨場應變能力稱為教學“機智”。他認為:“機智是瞬間知道該怎么做,一種與他人相處的臨場智慧的才藝。”[4]在變動的教學情境中,教師的臨場應變能力非常重要。因為處在流變中的教學不時地出現一些起承轉合。此時,教師沒有過多的思考和論證的時間,必須迅速而果斷地進行機智地應對。教師高超的臨場應變能力即教學機智是其教學實踐智慧的重要表現和決定因素。教師應樹立教學機智意識,豐富教學實踐經驗,自覺加強行動研究和敘事研究,并在課堂管理中追求人文性,從多方面促成教學機智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彭玲藝,陳夢稀.教師教學實踐智慧內涵解讀[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2]余文森.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層級和關系[J].中國教育學刊,2010(9).
[3]吳愛春.發揮教學機智,處理突發事件[J].教育與探索,2003(11).
[4][加]馬克思•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李樹英,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65.
作者:王晶梅 單位:大連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