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案例視頻教學法在德育課堂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不同于普通高中學生,絕大部分技校學生畢業后將會直接進入社會工作,因此對其職業道德的培養比職業技能訓練顯得更為重要。加強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學的質量,是新時期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技能提出的新要求。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發生了深刻變化,教學條件有很大改善,投影儀、電子黑板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已普遍在學校內投入使用。教師可以運用視頻案例將教材里枯燥的教學案例內容輔以鮮活生動、直觀的事例展現給學生。本文闡述了如何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結合豐富的視頻案例,把枯燥的德育教學內容滲透到案例視頻的情感體驗中,讓學生獲得情感共鳴。
關鍵詞:德育;視頻案例;教學改革
(一)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多媒體技術如今已在學校教學中普遍推廣。學生更喜歡具備聲、形、動作等多方面感知的視頻教學。學生對知識的獲得與理解,既可借助視頻畫面的即時聲音來完成,又可以從具體、形象的畫面中直接獲取。在傳統德育課堂教學中,課本和教案是最基本的教學資源。盡管課本上也列舉了許多案例,但教師往往只采用語言描述的方法進行講授。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從語言文字中理解課本知識。由于漢語言文字具有多義性,學生在理解時還需要借助想象與思考。然而,技校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較弱。如果教師在講授時缺乏生動婉轉的語言描述,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采用案例視頻教學法進行德育課堂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是對知識的理解,還有真實情感體驗。
(二)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利用案例視頻教學法進行德育教學,是將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案例以聲音和圖像形式同時呈現給學生。學生在視覺感官上直接感受文字的描述,獲得理論知識和情感體驗。這種模式能夠很好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的有效性才能體現出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是簡單依賴播放視頻,而是在播放視頻的同時,結合學生身邊的事例,從身邊事入手,比如設置一些探究性問題,“什么是工匠精神,在你的身邊有哪些工匠精神”等等。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分工形式,總結視頻案例中的重點,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通過這一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有效地導入課堂學習內容。
(三)有助于提高德育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將案例視頻教學法應用于德育課堂,有利于節省教師備課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直接從網絡或教學資源庫中下載相關案例視頻,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創作和尋找貼合時代需求的案例視頻,不斷豐富和更新資源庫中的視頻資源,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再者,應用案例視頻教學法有利于更加合理地評定學生成績。將學生觀看案例視頻后的課堂發言或觀后感,作為德育期末成績評定的一部分,改變過去只依據期末筆試評定期末成績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德育課堂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德育課堂教學效果。
二、技工院校德育課堂面臨挑戰
目前,技工院校德育課堂教學面臨挑戰。首先,技工院校學生沒有升學壓力,學習壓力較小,一些學生存在“得過且過”的思想。技工院校比較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一些學生誤以為德育課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其次,技工院校德育課堂教學大多仍采用說教方法,對學生個人內心情感缺乏必要的關注。如果上課時一味講究知識點的背誦或抄寫,很難使教學內容形象、具體地深入學生內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最后,從人生發展階段看,技校學生正處于從青少年向成年轉變的重要時期,他們崇尚自由,愿意接受新興事物,但也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他們的可塑性極強,但對不良思想的抵制力又較弱;他們有較強的進取心,但遇到挫折或困難又容易失去信心。因此,需要開設專門課程對他們進行思想指導。
三、案例視頻教學法在技工院校德育課堂教學的使用
(一)“翻轉課堂”模式
該模式即在課前組織學生觀看案例視頻,而后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共同探討。如在講《德育》第一冊“譜寫嶄新篇章”這一章節時,學生剛剛進入技工院校大門,開啟新的學習生活旅程,內心沒有足夠的自信,所學專業大多是由家長或老師幫忙選定,對專業前景一知半解,對未來前途非常迷惘。作為德育教學開學第一課,這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重樹信心,對在校的學習生涯及未來職業生涯進行重新規劃。雖然教材中也列舉了一些案例,但是要么年代比較久遠,要么比較專業難懂。筆者結合央視拍攝的《大國工匠》《大國重器》等大型紀錄片,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事先在手機或電腦上觀看,選取其中一個印象最深的人物事跡進行分組討論,以小組分工形式將所選案例中的人物事跡、涉及專業知識、未來發展前景等內容制作成PPT,在課堂上用電子黑板與同學進行分享討論。這樣既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又可以讓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參與到學習中,自然而然地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二)“課堂嵌入”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播放視頻資源并進行及時講解。如在講解《德育》第二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經濟制度”這一章節時,如果簡單從教材上講解什么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學生僅從概念上很難理解,而在課堂上播放有關中國石油、國家電網、華為等公司的公司簡介及主要從事業務的視頻后,學生對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等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有了深入了解,從而進一步理解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必要性。如在講解“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這一章節時,如果讓學生單純地從文字上進行理解,學生會覺得非常枯燥難懂。而《改革開放二十年》紀錄短片,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前后生產生活的巨大變化,通過播放這部紀錄片,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而理解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三)“課后拓充”模式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在課后組織學生觀看視頻,進一步消化吸收課堂教學內容,是課堂的延伸。在講解《德育》第三冊“職業與成功”這一章節內容時,除了結合書上的案例讓學生討論以外,筆者還從網上下載了一些近期網絡比較熱門的案例,學生對這些貼近生活的案例饒有興趣,學生不再一味接受枯燥的理論知識,課堂45分鐘時間被案例視頻調劑得有聲有色。除此之外,筆者在講完這一章節后,要求學生課后利用手機或電腦觀看央視攝制的電視系列片《榜樣力量》,進一步了解教材中列舉的代表人物高鳳林的事跡,學習他的職業精神,探究他的成功之道以及他對成功內涵的理解,并寫一篇觀后感作為課堂學習的延伸和補充,使德育課程融入平時學習中。
四、小結
綜上所述,案例視頻教學法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利用網絡或資源庫中的視頻案例,從課前、課中、課后幾個方面開展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有一定的幫助。在今后的實踐教學中,應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視頻素材,增加視頻教學的靈活性,提高技工院校德育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沈茂玲.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德育課堂中的運用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0)[N].人民日報,2010-7-30.
[3]朱洪英.視頻教學資料在中職德育課堂的運用初探巧[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0.
作者:李超 王瑩 單位:鎮江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