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德育工作優化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德育工作是小學教育中一項重要、長期的戰略任務。作為人生觀和價值觀可塑性較強的小學生群體,抓好小學生德育工作無疑是一項奠基工程。從增強教師育人意識、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科研探路打造品牌、結合時事、社區聯手構建德育網、科學評價等六個方面闡述對小學德育工作的思考和實踐。
[關鍵詞]德育;德育課題化;文化育人;環境育人;科學評價
德育是教育之“魂”,作為新一代的德育工作者應該樹立新觀念,開啟新思維,探索新方法,不斷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增強實效性。如何才能做到創新德育工作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切實做好學校德育工作?筆者作了以下幾點思考和實踐。
一、增強教師育人意識,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
學校德育工作的關鍵在于教師,建立一支信念堅定、業務精湛的德育隊伍是學校德育工作最重要和長遠的任務。首先,學校要重視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自覺性,樹立優秀教師的典型,并且大力宣傳和及時表揚良好的師德表現、成功的教育教學典型事例和教書育人的先進事跡,使全校教師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形成教書育人的良好風氣,營造人人關心學生品德的輿論氛圍。如我校開展師德承諾儀式、師德講座、“講師德、正師風,精誠鑄師魂”等系列活動,進行師德問卷調查,在教師中開展“感動學校的好教師”“愛生故事評選”等活動來促進教師師德的提升。我們還結合實際制定了一系列師德建設方案,對教師的儀容儀表、言行舉止、教育教學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要求,讓教師的舉止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努力做到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讓學校“天天是德育之時,處處是德育之地,人人是德育之人”。
二、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樹立“文化育人、環境育人”的觀念
為了更好地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學校可以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來定位本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提出校園文化建設的基調,營造德育氛圍,在校園環境綠化、凈化、美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了“文”化、信息化,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與熏陶。如校園文化墻可以開設“校長寄語”專欄,每周由校長親自為全體師生書寫、更換寄語,激勵師生,使師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和學習。校園內還應設立各種校園宣傳櫥窗和板報,分期、有主題地出版學校簡介、安全教育、環保教育、科普教育、愛心教育、法制教育、國防教育等內容。通過校園雕塑的擺放以及名人畫像、名言警句、藝術作品的懸掛等校園環境的點綴來體現出全校師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審美觀等精神文化,形成處處有文化、時時受教育的文化環境。
三、科研探路打造品牌,樹立“德育課題化”的觀念
學校德育方法應具有科學性,這是實現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基本條件。如果學校能改變事務性德育的方式,形成科研帶常規,常規促科研的德育工作格局,那么學校的德育工作將會更加實效而出彩。如我校開展了“讓孩子走近北部灣原始民俗文化之源”課題研究活動。將?家文化研究課題細分為?家風俗、服飾、兒歌、住宅及美食等若干個子課題,由教師和學生選題結組進行合作研究,教師和學生帶著課題,走出校門走出社區,到?家聚居地了解?家的發展變遷,了解?家人的勤勞勇敢與堅強,實地考察與研究?家文化。學生們都對這類的課題實踐研究活動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表現出了強烈的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德育課題研究實踐活動能將學生置于一種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狀態之下,再加上德育課題實踐研究主題往往都貼近生活,學生不但感到新奇,參與主動性強烈,也使他們獲得了在課堂上從未有過的感受。德育課題實踐活動能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人際交往的機會、真實地了解社會的機會、培養團隊精神的機會、獨立思考完成問題的機會、體驗實地調查的艱辛與快樂的機會、利用所學到的知識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四、家校與社區聯手,構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網
教育的成功是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共同努力的。所以學校應該通過創建教育基地的形式與多個社區單位大力合作,共同構建社區教育基地。如我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教育崗活動”。分別在學校一至六年級劃分不同的崗位,即安全教育崗、愛心教育崗、環保教育崗、法制教育崗、科普教育崗和國防教育崗,充分、合理利用德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社區等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及志愿者服務等教育活動。學校在每年3月安全教育活動月開展的一年級安全崗活動,邀請交警支隊的警官到學校開展安全講座,通過真實的事例和演練生動地給學生們上了一課。學校還組織學生觀看了安全教育影片,影片中真實的、血淋淋的事例給學生們敲響了安全的警鐘。講座和觀看影片過后,學校還開展了全校性的征集安全標語活動,把學生們寫的優秀的安全標語做成標語牌粘貼在校園各醒目的地方。這些系列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和別人。
五、結合時事形勢,開展各種德育活動
如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周年,學校開展了“六個一”活動(看一個展覽、讀一本故事書、看一部影視、學會一首歌曲、講一個故事、寫一篇讀后感),學生們通過參加這項活動,認識到建國69周年祖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并結合這次活動進行了討論、寫讀后感、編抄報、設計小制作、創作書畫、攝影等。結合泛北論壇的召開,學校開展了“我愛北海”系列教育活動,讓學生動腦動手,制作資料冊,以各種形式匯報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我愛北海”的教育活動使學生了解了北海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況,激發了熱愛北海的情感。
六、評價改革促發展,樹立科學的德育評價觀念
德育的評價改革對加強學校德育的實效性,提高青少年的自身修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筆者認為,如果真正想要德育工作有實效,我們必須要將整個德育目標具體化、系列化,對學生的品德結構進行分解,分項設計坡度和層次,再具體測量和評定。如某校以前對班級管理的評價是依據每周金星班級的評比結果。但經過這些年的實踐慢慢發現,金星班級的評價內容過多,只要有其中一項做得不好,被扣分,無論其他項做得多好都沒有資格評上金星班級,不能凸顯班級管理和評價的細致化和具體化,不能對班級進行有效的激勵,存在一定的弊端。加上長期采用一種評價方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此都感覺漸漸麻木,興趣不濃,表現出對評比的結果熱情度不高的現象。因此,為了細化學校的管理和評價體系,充分肯定班主任和學生的各項表現,促進師生爭星的積極性,學校決定除了保留每周評比金星班的傳統外,還加入了“衛生保潔優勝班”“文明禮貌優勝班”“排隊快靜齊優勝班”“按時進課堂、認真聽課優勝班”“書聲瑯瑯優勝班”的評比,這些評比細化了學校德育的評價手段,極大地肯定了班級的各項表現,出現了全校各個班級積極爭旗的氛圍和景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校園、教室變干凈了,學生有禮貌了,排隊又快又好,每天進入校園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總之,德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影響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從無到有,從外部調節到內心自覺,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們的德育工作還處于摸索階段,只要我們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分析本校的教師和學生的特點,找到不同的德育切入口,實施學校特有的德育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科學管理的手段協調多種關系,開展豐富、有針對性的德育活動,就能創出學校德育特色,取得最優的系統功效,進一步推進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再上新臺階。
作者:翟莉莉 單位:廣西北海市海城區逸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