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前饋控制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隨著社會競爭加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淺析了前饋控制理論在大學生心理教育中的實際應用,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分類指導,進一步創新高校心理課程設置,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進而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
關鍵詞
前饋控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會轉型、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漸得到社會的關注,同時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視。大學生要成長為四有新人和建設小康社會的主力軍,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就必須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然而,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發展的關鍵期,常常引發心理沖突,如果無法對這些心理沖突進行適當的調適,將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控制,即相關人員對各項活動進行實時關注,并保證其向著既定目標發展,同時對于過程中出現的顯著偏差進行適當糾正,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管理中的控制模型分為在行動開始之前、進行之中或結束之后。第一為前饋控制(預先控制),第二為過程控制(同期控制),第三為反饋控制(事后控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前饋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首要教育目標,將控制系統設定于前饋,而不應僅僅將其設定于信息反饋上,在不應發生的心理健康事故之前,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應重視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綜合分析,并以其發展水平及實際狀況進行有效的分類識別,建立詳細的心理檔案,同時對于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與有效控制。
1心理健康教育前饋控制的主要內容
1.1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廣泛建立前饋控制的環境氛圍
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強調大學生應具備健全人格,不僅注重對大學生智力、思維以及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而且重視對于大學生情感、興趣、態度及價值觀等方面的正確塑造與培養,最終使大學生獲得全面、綜合發展。由前饋控制理論可以得出,目前階段,應當重視對于大學生的心理教育,要積極采取措施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識,號召校園內所有力量均要積極參與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來,推動形成和諧、健康、積極的校園氛圍,廣泛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培養大學生的自主意識,為其心理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1.2建立學生心理信息檔案,為前饋控制提供數據基礎
大學生每個人在心理狀況、家庭條件、學習情況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且導致大學生出現心理健康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生理原因如個體遺傳因素、軀體疾病或生理障礙;以及個體的心理因素,如認知水平、情緒狀態和個性心理等原因。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且兩者共同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所以,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觀察與分析時,應對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最后綜合所有因素進行準確判斷,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大學生剛入大學時,認真建立新生詳細的心理健康檔案,進行分類管理并對學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導方式。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全面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而且還能及時找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各種因素,并給予針對性的、有效的防范與診治。另外,對于咨詢問題的大學生,應該進行跟蹤觀察,并給予及時指導,從而有效地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增強其心理素質。
1.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前饋控制的主陣地
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僅僅是一門選修課,沒有引起高校的足夠重視,只有少部分的師范類高校把“心理學”作為全校學生的必修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對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全面普及,并對心理異常現象進行詳細解析,傳授基本的心理調節方法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徑,能夠給予大學生全面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促進其心理健康,因此,理應成為高校教育中的必修課程。另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應該適當訓練他們調適心理沖突的能力,讓每一位大學生都能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提高自我抗壓能力與承受力,做好走向社會的心理準備。
1.4充分利用校園文化主題教育活動
對于大學生而言,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主題教育活動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教材,能夠有效改善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增強心理素質。因此,各大高校應重視校園文化活動的舉辦,并對此類活動進行合理引導與統籌,引導大學生將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滲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同時,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應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為依據,結合本校的校風、學風、班風建設,在對活動內容與形式的設定上,應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證活動具有教育性與可操作性。在文化活動過程中,應為大學生創造一個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氛圍,使其在活動中學會如何公平競爭,懂得團結協作的重要性,真正享受到大學生活的樂趣,從而對其心理健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對校園環境的前饋控制
2.1校園文化建設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前饋控制的組成部分
校園文化具有較強的教育功能,在大學生中校園文化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同時對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大高校應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引導大學生積極才加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有效地將德智體美勞等結合起來,將教育工作融入到文化活動中。通過各類文化建設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培養其健全人格。
2.2強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規定:“高校應按學生數的一定比例配備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每校配備專職教師的人數不得少于2名,同時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配備兼職教師。”目前由于各種原因,部分高校在專職人員的配備上已做出相應的調整,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同時由于心理學專業的特殊性,兼職教師比較匱乏。以課程建設和講課競賽的方式,促進課程教學改革,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質量。高校應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逐漸形成科學的制度和評估體系,重點鼓勵青年教師致力教研,提高教學水平,進而提高整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
2.3利用“5•25”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日等主題活動,提升大學
生自我健康體驗“5•25”是取其諧音“我愛我”之意,意思是作為大學生,應該學會愛自己,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愛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愛別人。目前,大多數高校已將五月啟用為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向大學生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衛生知識,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創意新穎。這些主題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廣大學生關注心理健康,增強心理保健意識,積極參與心理健康相關活動,并在活動中認真學習體會,真正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作者:辜垣堯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
參考文獻
[1]畢存箭,張鳳.學生管理工作在構建校園安全體系中的作用探析[J].才智,2015(13).
[2]張國柱.大學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網格化———北京農學院為例[J].安全,2015(11).
[3]沈少虎,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大學校園安全績效管理體系構建[J].山西科技,2014(5).
[4]陳云芳.控制理論在大學校園交通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2(12).
[5]李陽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6]陳楚瑞,耿永紅.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與內容研究———以“5•25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為例[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3(5).
[7]吳曉燕,余東芳,潘柳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與改革的現狀與對策———基于廣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狀調查[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1).
[8]戴興玉.論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實施途徑[D].長春: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9]王銀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