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產婦健康教育論文(3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第一篇:婦科門診多媒體健康教育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7月我院門診收治的婦科患者(包括生殖道感染、人工流產、宮頸疾病檢查)400例,按照健康教育模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0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56歲,平均(38.7±5.1)歲;生殖道感染52例,人工流產123例,陰道鏡檢查及手術25例;其中大學學歷60例,高中學歷90例,初中學歷5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0~58歲,平均(38.5±5.5)歲;生殖道感染50例,人工流產120例,陰道鏡檢查及手術30例;其中大學學歷55例,高中學歷102例,初中學歷4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疾病類型、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健康教育,主要通過口頭與書面兩種方式對患者進行教育。觀察組患者給予多媒體健康教育模式:應用專職護士配合計算機多媒體設備,采取視覺刺激例如圖片、視頻、動態PPT等多媒體健康教育方式,向患者傳遞疾病知識、飲食衛生、用藥指導、活動休息、檢查指導、術前術后護理等信息,能較大程度上提高婦科門診生殖道感染、人工流產、宮頸疾病檢查的患者防病知識、婦科小手術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從而促進女性生殖疾病的康復,提高維護生殖健康的意識。在婦科門診設置專職的健康教育護士,在較私密的空間與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及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還能充分利用候診時間,進行一些簡單的健康咨詢,不僅能降低患者候診時間長引起的不滿意情緒,保護患者的隱私權,同時還能提高婦科門診患者對護士健康教育的滿意度。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經健康教育后的治療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包括:絕對依從:患者治療期間能定時定量的服用藥物;偶爾依從:患者治療期間未定時定量服用藥物,或是未按照醫囑定時復診;從未依從:患者治療期間拒絕治療,拒絕治愈后復診。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量表進行測定:評分81~100分為滿意;評分61~80分為比較滿意;評分<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生殖道感染、人工流產及陰道鏡檢查等方面的知識了解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在絕對依從性上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從未依從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在總滿意度比較上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由于婦科門診相對其他科室具有一些特殊性,在就診過程中會涉及到患者的生殖問題、性問題等,所以患者在描述病情的過程中會出現記不清及敘述不正確的情況,增加了就診的難度。另外患者在候診的過程中心理情況會受到周圍環境及其他就診者的影響,任何不良的刺激都會對患者的情緒造成不良影響,引發醫患糾紛。再加上目前醫療人力資源的不足,婦科患者在疾病診療中看病難的現象非常突出,醫務人員由于沒有過多的時間與患者進行溝通,所以造成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率與依從性受到影響。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人們對預防保健知識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既往采用的傳統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通過對患者進行口頭及書面上的教育,由于健康教育工作量大,護士解說的內容存在不夠全面與詳細,同時患者本身存在文化程度差異,對護理人員的表達不一定能完全記得甚至理解,所以需要對患者采取更簡單、清晰、易懂的健康教育模式。采用多媒體健康教育模式能重塑患者對信息的認知,通過有效的視覺與聽覺刺激加強了患者腦想象與文字間的聯系,同時還具有以下優點:①與婦科醫生聯合作制定婦科門診三類疾病群體的健康教育內容,體現健康育內容的規范化、標準化;②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軟件技術,制作活潑生動視頻、插圖、PPT、彩頁等健康教育形式;③以患者的需求為導向,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健康教育方式與內容;④開展專職護士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使患者能充分利用候診時間進行健康咨詢;⑤建立效果評價體系,制定健康教育效果調查表,內容為評價護士服務態度、接受健康教育形式、疾病知識知曉程度、健康行為建立等,選擇在健康教育實施后、復診時或恢復后電話隨訪;⑥為患者設立一個相對隱私的空間進行健康指導,保護患者的隱私權,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本次研究發現,采用多媒體健康教育模式對婦科門診三類疾病群體患者在對不同疾病的認知上明顯高于傳統健康教育模式的患者(P<0.05);而多媒體健康教育還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P<0.05),減少了絕不依從的發生率;在對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的調查中發現,整個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都均顯著高于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P<0.05)。
4結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健康教育在婦科門診中的應用良好,能有效提高婦科門診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對疾病的認知有了更深的理解,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作者:彭少如 袁江麗 許建玉 單位:深圳市坪山新區人民醫院
1臨床資料
收集近兩年來我院分娩的產婦5200例,初產婦為4000例,經產婦為1200例,產婦年齡在20-38歲,孕周28~42周;其中自然分娩1560例,剖宮產3640例,剖宮產率為70%。
2兩種分娩方式的優缺點
2.1自然分娩的優點
(1)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子宮有節律地收縮、舒張,能夠促進寶寶肺功能的完善成熟。(2)自然分娩能夠減少新生兒的并發癥。(3)能促進乳汁分娩,還能進一步增進母子的感情。(4)自然分娩產后子宮恢復得較快。(5)經陰道分娩時,胎兒頭部受盆底擠壓而充血,為腦部的呼吸中樞提供了較多的良性刺激,使出生的嬰兒易激起呼吸而高聲啼哭。(6)創傷小,產后出血少,有利于產后盡快恢復。
2.2自然分娩的缺點
(1)在分娩前會有長時間的陣痛。(2)產程較長。(3)產后會因子宮收縮不好而出血,若產后出血無法控制,需緊急剖腹處理。嚴重者需切除子宮,甚至危及生命。(5)產后感染或產褥熱發生;尤其是早期破水,產程延長者等。
2.3剖宮產的優點
(1)手術時間短,產婦痛苦小。(2)能夠有效解決難產問題。(3)能夠及時解決胎兒發生的缺氧問題,減少意外的發生。(4)減少陰道松弛、子宮脫垂、尿失禁的發生率。
2.4剖宮產的缺點
(1)手術風險大,死亡率高。(2)手術后傷口疼痛、傷口感染、盆腔臟器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等。(3)易發生新生兒窒息、吸入性肺炎、呼吸窘迫綜合癥等。(4)胎兒未經產道擠壓,易患兒童感覺綜合失調。(5)出血較多,并發癥高等。
3指導產婦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
3.1不同年齡段選擇不同的分娩方式
一般初產婦,在25~29歲生育,選擇自然分娩較合適。而35歲以后一般建議選擇剖宮產。
3.2指導產婦孕期合理飲食
在懷孕期間應為孕婦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控制體重的增長。多進食新鮮的水果、蔬菜,少吃甜制品,以控制體重增加在12千克左右為宜。同時孕婦應適當參加活動。
3.3定期進行產前檢查
整個妊娠的產前檢查一般要求是9~13次。初次檢查一般在懷孕4個月,懷孕4~7個月內每月檢查1次,懷孕8~9個月每2周檢查1次,最后1個月每周檢查1次;如有異常情況,必須按照醫師約定復診的日期去檢查。
3.4指導產婦做好分娩準備
臨產前1個月孕婦應了解分娩的相關知識,做好心理準備。起居生活要規律,多進食營養豐富的食物。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吃些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為分娩準備充足的體力。臨產前,孕婦要保持心情穩定,一旦宮縮開始,應堅定信心,積極配合醫生,順利地分娩。
4小結
總之,對于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應針對其情況給予有效的指導,向產婦講解自然分娩的好處,并強調剖宮產畢竟是一項手術,潛在著很大的危險系數,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使產婦及家屬對兩種分娩方式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要加強對產婦的健康教育,做好產后的健康護理,從而提高母嬰的安全系數。
作者:熊淼 單位: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
第三篇:醫院產科健康教育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產科住院分娩的產婦21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5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4~35歲,平均年齡(28.45±3.21)歲,住院時間為2~7天,平均(3.51±0.62)天;對照組產婦23~35歲,平均年齡(28.78±3.35)歲,住院時間為2~6天,平均(3.48±0.59)天。兩組產婦在年齡、住院時間等基本資料上都沒有顯著差異,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入院孕婦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孕婦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在孕婦入院后為其安排好床位,進行各項常規檢查后進行健康教育。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教會孕婦胎兒自我監護的方法,臨產分娩、分娩前兆的各項知識,同時對孕婦和胎兒的營養、新生兒的相關護理知識、母乳喂養的優點及注意事項、分娩前的各項物品、生理、心理準備進行耐心指導,同時根據每位產婦的自身特點進行個體化教育。對于特殊情況的孕婦給予專項指導,如指導妊娠糖尿病孕婦的合理飲食,胎膜早破的孕婦如何保持正確的體位和觀察羊水的情況等。臨產孕婦應教會其屏氣和呼吸方法。剖宮產孕婦給予產后自我保健的指導。安排分娩后的產婦與新生兒同住一間病房,護理人員向其介紹母乳喂養及產后保健的相關知識,囑咐產婦應多休息,避免勞累。待產婦出院前指導其促進產后恢復的相關方法,計劃生育和性生活方面的指導和產后復查的具體時間。
1.3評價方法
制定產婦滿意度調查表,采用問卷方式調查產婦的滿意度。具體內容包括科室的醫療技術水平、住院費用、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及住院環境等。評分包括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滿意、極差五個等級。對產婦的滿意程度進行統計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資料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所有的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統計處理采用χ2和t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孕產婦71例(67.62%)滿意,23例(21.90%)比較滿意,9例(8.57%)一般,2例(1.90%)不滿意,孕產婦滿意度為極差的無。對照組孕產婦28例(26.67%)滿意,30例(28.57%)比較滿意,26例(24.76%)一般,15例(14.29%)不滿意,6例(5.71%)對醫院產科的滿意度評價為極差。其中,兩組患者的滿意、一般、不滿意、極差比例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其健康意識也逐漸增強。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已不能滿足患者需求,以個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成為護理發展的必然。產科亦是如此。孕產婦作為非疾病入院人員,對治療過程中的自己及出生嬰兒的安全具有不可預知性,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作為與產婦接觸最頻繁的人群,護理人員已成為產婦獲取母乳喂養、嬰兒護理及自我保健方面知識的主要來源。健康教育作為能夠消除或者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的有效方法,能夠對產婦的分娩產生重要影響,護理人員在產前對孕婦進行詳盡的健康指導,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可減輕焦慮、恐懼情緒,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同時通過正確運用腹壓,促進分娩的順利進行,減少產時并發癥的發生。在飲食指導和母乳喂養指導方面,護理人員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和相關宣傳冊,加固產婦的健康知識,促進醫患之間的溝通,提高產婦及其家屬的滿意度。現代醫院已越來越重視健康教育對提高患者滿意度的重要性,近些年來眾多醫院亦已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針對不同患者的健康教育。本研究通過對孕產婦及其家屬進行針對性的產科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效果,大大提高了孕產婦對產科的滿意度,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是提高醫院產科滿意度的有效途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葉凌 單位:忠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