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兒營養不良健康教育與保健指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小兒營養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導的作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營養不良患兒,平均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0例。對照組采取藥物干預,研究組加入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導,分析兩組干預效果。結果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0.00%(P<0.05);干預后,兩組血紅蛋白、總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值均改善,研究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基礎治療之上加入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導可提高小兒營養不良治療效果,保證患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營養不良;健康教育;保健指導
營養不良在小兒成長過程中時常出現,近年來隨著女性社會地位升高以及職場壓力加大,使得女性產后多選擇人工聯合母乳喂養。相關部門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母乳喂養比例在逐年下降,人工喂養或者混合喂養不能完全供應母乳內含營養成分,不能滿足幼兒生長發育需求[1]。此外年齡較大兒童長期處于挑食狀態也會導致營養不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家長溺愛情況嚴重使得該種情況較為突出。藥物治療營養不良患兒過程中需加入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導,提高干預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營養不良患兒,平均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0~7歲,平均(2.7±0.9)歲;研究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0~6歲,平均(2.2±0.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治療干預方法均獲家屬同意,本次研究方案經本院院辦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藥物干預治療:患兒入院后采取藥物干預治療,包括消化酶、符合維生素以及其他對癥治療。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入健康教育及飲食指導。①健康教育:患兒入院后向家屬說明小兒營養不良一般原因、可能導致后果,引起家屬重視。定期向家屬開展健康講座,幫助其進一步了解營養健康知識;②飲食保健:及時了解患兒飲食習慣,并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飲食計劃,飲食方案需做好蛋白、脂肪及其他營養物質合理搭配比例,可根據患兒日常飲食習慣選擇合適的蛋白;③用藥保健:選擇最佳用藥劑量及用藥時間,根據患兒體重評估用藥劑量,用藥期間密切評估患兒身體狀況,出現異常及時處理;④口腔保健:營養不良會增加口腔疾病風險,定期檢查患兒口腔情況,預防口腔潰瘍及口腔干燥等,對已經出現口腔問題患兒需采取局部抹藥等措施,叮囑其飯后刷牙;⑤皮膚保健指導:營養不良兒童缺乏足夠蛋白社區,皮膚脂肪較薄,彈性差,該類患兒容易出現水腫以及壓瘡等不良反應,對于需要臥床患兒定期協助其翻身、擦身,保證皮膚干燥清潔。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分為顯效:肌肉萎縮及消瘦等癥狀消失;有效:肌肉萎縮及消瘦癥狀明顯緩解;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2]。總有效=顯效+有效。②比較兩組實驗室指標,治療前后抽取患兒血液檢測血紅蛋白、總蛋白及白蛋白。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3.33%(顯效15例、有效13例、無效2例),高于對照組的70.00%(顯效11例、有效10例、無效9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33,P=0.028)。
2.2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血紅蛋白、總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血紅蛋白、總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值均改善,研究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充足營養支持是小兒生長發育基礎,但由于兒童自控能力差、缺乏營養知識,加上家長溺愛放縱后容易形成挑食、偏食等情況,長此以往會導致營養不良。研究顯示,小兒較多的疾病均與喂養不當或者食物搭配不合理相關[3]。通過健康教育提高家長營養不良認識度,并重視營養治療;保健指導從飲食方案、口腔、皮膚等多方面干預,全方位改善患兒營養不良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0.00%(P<0.05),提示藥物干預基礎上加入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導可提高治療效果;干預后,兩組血紅蛋白、總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值均改善,研究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預后狀況良好。綜上所述,對于小兒營養不良在基礎藥物干預之上加入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導可提高治療效果,保證患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曉波.小兒營養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指導[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174.
[2]宋玉.佳膳治療小兒營養不良30例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29):322-323.
[3]徐傳國.小兒營養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策略探討[J].當代醫學,2016,22(31):98-99.
作者:張娟 單位:西安市臨潼區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