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醫院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醫院開展健康促進工作是醫學模式轉變和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醫院發展的必經之路,要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理念,把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不斷提升全民健康素養。醫院健康教育的服務對象也從單一的患者向醫院職工、患者及其家屬、社區居民轉變,服務范圍由單一的院內向院內、院外、社區發展[1];服務功能從單一的治療向治療及預防發展;服務內容由疾病向健康維護發展?,F就醫院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闡述如下。
1醫院健康教育工作領域
1.1制定健康政策
建立以職工、患者及其家屬、社區居民的健康為中心的管理政策。
1.2創造支持性環境
有益于員工、患者及家屬的健康與安全的工作與診療環境。
1.3強化社區行動
院內外聯合共同促進患者及其家屬以及社區居民健康,提高健康知識知曉率,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1.4發展個人技能
通過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不斷提升患者及其家屬和職工的健康相關能力,以個人帶動家庭、鄰居、朋友、周邊社區居民的健康相關能力。
1.5調整衛生服務方向
以患者及其家屬、居民、職工為起點,以預防為主、以健康為導向。
2醫院健康教育工作任務
將健康促進融入醫院管理政策;建立與完善健康促進組織管理體系,開展職工能力建設培訓與動員[2];構建和諧的診療環境提高患者、家屬和社區居民及醫護人員健康知識與技能;開展特色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
3健康教育工作體系
3.1院內健康教育
3.1.1門診健康教育是指對門診患者及其家屬在門診導醫、候診、診療過程等進行的教育。由于人員流量及流動性大,病種復雜,環境噪雜,與患者接觸時間短。從患者最關心的問題開始,抓住患者的關注點,利用有限的時間,激發患者的學習興趣,比如季節性傳染病,老年病、多發病的宣傳和教育。門診教育通常采用以下幾種方式:①健康教育處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患者易于接受,對人們的行為和生活形式給予指導,便于保存閱讀。②候診教育:有口頭講解、宣傳欄、宣傳折頁、視頻播放,電子顯示屏等。③門診咨詢教育;也是針對性較強的教育方法,主要采取“一對一”的形式,簡短解釋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提出的和本次就診相關的問題,并提出此次相關疾病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預措施。
3.1.2住院患者健康教育
由入院教育、住院期間教育和出院教育三部分組成。①對患者或其家屬進行有關患者入院時應注意事項的教育,主要內容包括病區環境、作息時間、提供的服務內容、患者的權利與義務、醫院的規章制度、宣傳禁止吸煙等。②住院期間床位醫生會向家屬解釋患者的病情、診療計劃,幫助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口頭教育是入院教育的主要方式,可以對有吸煙史的住院患者進行簡短的戒煙干預;可以對同類患者及家屬進行專題講座,例如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飲食、鍛煉等內容的講解。③患者出院后通過出院隨訪進行傷口、用藥、營養及飲食、康復鍛煉及注意休息等方面的指導。
3.1.3特色健康教育
①努力改善患者診療與就醫環境;積極開展“最美病區”、“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等活動。②在電梯口設置通俗易懂的健康小貼士,倡導健康生活方式。③醫院在體檢科專門設置健康“加油站”;配備有全自動電子血壓計、身高體重計、腰圍尺和大量的健康生活方式相關宣傳材料,方便職工隨時監測血壓和體重狀況,讓職工免費為健康加加油。
3.2健康教育陣地建設
健康園地、視頻播放、健教處方欄、健教咨詢室等。
3.3面向社會的大眾傳播
開展天使科普進校園、急救知識進工地、急救培訓進企業、陽光義工走訪獨居老人等不同形式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活動;組織醫療專家大型巡回義診活動,走進多地開展義診,為當地居民送健康。
3.4職工健康教育
每年開展職工健康體檢和健康評估,掌握職工健康水平,并根據職工主要健康問題,分析危險因素,制定干預方案及干預措施;醫院投入專項資金,購買跑步機、健身自行車、健步機、健腹機等健身器材,為職工提供充足的健身活動場所;要著力發揮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體育活動,活躍職工業余生活,提高身心健康。醫院要有系統開展健康促進工作的政策,并將其作為全院整體醫護質量管理系統的重點內容之一,該政策應明確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患者、患者親屬、社區居民和醫護人員自身的健康,改善健康相關行為。醫護人員要定期接受人文醫學、醫患溝通、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導、健康咨詢等方面的理論和技能培訓,注重醫院人文環境和醫院環境的建設與改善,加強醫院健康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趙芳.醫院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意義[J].中國當代醫藥,2010(29):121.
[2]陳啟超,染時榮.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健康促進醫院建設中的實施[J].中國健康教育2015(9):906-908.
作者:顧美紅 單位: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