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閱讀療法引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閱讀療法因其簡便快捷、經濟、操作簡單等突出優點,在大學生中廣受歡迎。本文簡要介紹閱讀療法的概念、分類及心理作用機制,并探討把閱讀療法引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思路。
關鍵詞:閱讀療法;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閱讀療法概述
1810年美國著名醫生拉什(Rush)呼吁精神病醫院面向病人提供有益健康的讀物,讓病人通過閱讀減輕壓力,并調節情緒。1848年高爾特(Galt)在美國精神病學會上報告的《論精神病患者的閱讀、娛樂和消遣》,是有關閱讀治療研究的第一篇論文。目前閱讀療法在國外尤其是西方國家應用非常廣泛,涉及的領域有學校教育、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面向包括情緒困擾者、藥物依賴者、精神疾病、殘疾人、臨終病人等需要心理及情感支持的群體,從兒童、青少年到老年人都適合。1.閱讀療法的含義。閱讀療法(bibliotherapy)一詞出自于希臘語biblion(圖書)+therpeia(治療),也稱作圖書療法、讀書療法或書籍療法等。韋氏詞典中對閱讀療法的定義是,使用閱讀材料來幫助解決個人問題或輔助治療精神疾病。由此可見,閱讀療法既可以作為一種心理咨詢的方法和輔助手段,也可以用于醫學與精神病學的輔助治療,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通過有針對性地閱讀書籍或者指導性閱讀,可以尋求心理問題的答案和解決的辦法,以此排除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改善情緒,調整其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以達到輔助心理治療的目的,對于一般的心理問題通過閱讀療法可以解決或者得到極大的緩解。2.閱讀療法的分類。王波在2004年從不同的角度對閱讀療法進行了分類,共有11種分類方法。臺灣學者王萬清先生將“閱讀治療”分為“臨床的讀書治療”和“發展性和預防性的讀書治療”兩類,他認為“臨床的讀書治療”一般是指醫院精神科醫師或咨詢師提供給患者閱讀材料,注重讀書的心理治療效果,主要是為了輔助心理治療而實施,目的在于幫助患者解決個人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生活與工作。發展性和預防性的讀書治療則一般是在醫院之外實施的,注重的是文學作品對閱讀者人格的熏陶,對一般的心理問題有預防和療愈的效果。
二、閱讀療法的心理作用機制
閱讀療法產生作用,可以從心理和生理兩方面進行解釋。從心理方面分析,閱讀是一種心理體驗的過程,能夠使人產生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感、意志、興趣等心理現象。閱讀讓人產生美的享受,或激發崇高的感情,或可影響一個人的信念、處世態度等,從而達到調節心理,改變行為方式的目的。從生理方面來看,人的交感神經系統受到閱讀所激發的思考和想象影響,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膽堿物質,調節血液流量,增強免疫功能,從而促進身心健康。關于閱讀療法的心理作用原理普遍被接受的有兩種理論,一種是認同、凈化、領悟學說,還有一種是認知—行為理論。1.認同、凈化、領悟學說。認同,就是閱讀材料中的人物與讀者的經歷、性格或面臨的困境具有一些相似性,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使讀者從中獲得認同與支持的力量與勇氣。讀者在閱讀中體驗到緊張、恐懼等情感,自身的焦慮也會引發出來,通過把作品主人公當作自己會有感同身受的切身體會,從而情感得到釋放和凈化。在認同與凈化的基礎上,讀者深刻反省,整合接收到的新的經驗并將其遷移到現實生活中來,此為凈化。閱讀治療過程中,首先,治療師會與求助者討論閱讀材料的內容,引導求助者對閱讀材料中的人物、事件以及主題思想產生共鳴,完成認同。在閱讀過程中,求助者被卷入故事中,自身被壓抑的情感也得到宣泄與釋放,這樣情感得到了凈化。在宣泄之后,閱讀治療進入到領悟階段,求助者開始反思產生情緒及行為的原因,導致自身情緒困擾的具體事件及認知,從而使問題得到減輕乃至解決。2.認知—行為理論。認知—行為理論(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BT)也是一種比較普遍被接受的理論,該理論結合認知治療和行為治療方法,通過調節求助者的行為以及認知、看待事物的方式減少失調行為,并讓求助者的情緒得到緩解。建立于認知—行為理論基礎之上的閱讀療法主要幫助求助者識別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認知,覺察自身被壓抑的部分,通過閱讀和練習重塑自身的經驗,提高求助者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閱讀療法引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思路
1.嚴格把關上課內容。把閱讀療法納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閱讀療法,對閱讀療法的作用有比較清楚的認識,當生活陷入困境時能夠自覺運用閱讀療法排憂解難,擺脫情緒困擾,提高個體心理素質。關于閱讀療法的理論部分,通常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這一部分不能省略,可以安排1~2個課時,重點要放在閱讀療法案例分析及如何選擇閱讀材料上。在我國,有關閱讀療法的成果還不太多,相比較而言,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例如,關于閱讀治療的推薦書籍,治療抑郁癥美國采用《伯恩斯新情緒療法》,意大利采用朗費羅的《生之禮贊》,日本則推薦電影《現在很想見你》以及小說《東京塔》幫助求助者釋放壓力減輕痛苦。除了理論課,實踐課的開設是很有必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讓閱讀療法的效果更好地發揮,在實踐課上可以分析典型案例,也可以欣賞有療愈作用的電影,以及介紹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配伍書方等,這些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2.精心選擇閱讀材料。閱讀療法是“以書當藥”的一種心理療法,書籍對于閱讀療法的重要性,猶如兵器譜之于中國武術,離開了書籍,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宮梅玲的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書刊都對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能起到作用,其中心理咨詢、人生哲理、小說、休閑讀物等書刊作用更顯著,更加受到學生青睞。對于自卑、焦慮、人際交往困難、戀愛與性困惑等問題而言,閱讀心理咨詢類書刊可以很好地促進問題的解決;對于就業壓力問題、遭受挫折、對前途感到迷茫等,閱讀哲理類書刊會有助于擺脫痛苦并從中汲取精神力量,這類書籍就成了大學生尋求人生指南的良師益友,包括《名人傳記》《名人名言》,以及卡耐基的《人性的優點》《人性的弱點》等;針對厭學、戀愛困擾、焦慮等問題,閱讀小說能起到較好的作用,能幫助求助者放松心情、增強自信、提高學習興趣及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對于感到孤獨、焦慮或者當眾講話緊張的求助者來說,休閑類書刊能起到解除緊張、放松愉悅的作用。國外研究得到的結論是詩歌小說的治療效果最好,也許是國情不同,宮梅玲的調查結果顯示心理咨詢和人生哲理方面的書刊是最有力的治療工具。在閱讀療法研究方面,西方起步較早,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方面的研究成果都已比較成熟,這方面我們需要大力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翻譯出版國外的經典閱讀療法著作是不錯的一種選擇。大學生喜愛的閱讀期刊有:《大眾心理學》《心理醫生》《心理與健康》《健康心理學》《知音》《讀者》《家庭》《演講與口才》《青年文摘》《故事會》等。廣受大學生歡迎的圖書有:《遇見未知的自己》《伯恩斯新情緒療法》《走出情緒低谷》《如何排遣你的煩惱》《少年維特之煩惱》《老人與?!贰缎睦韺W與生活》《博弈心理學》《七個心理寓言》《浪漫愛情的心理奧秘》《奇妙的自我心理暗示》《卡耐基交際大全》《人性的弱點》《自卑挑戰》《傅雷家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生命的重建》《夢的解析》等?!恫魉剐虑榫w療法》是一本可以自檢抑郁程度并自救的心理治療類圖書,該書對治療抑郁癥效果非常顯著。除了書刊,心理類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這類電影有《心靈捕手》《雨人》《愛德華大夫》《沉默的羔羊》《海上鋼琴師》《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黑天鵝》《盜夢空間》《美麗心靈》《心理游戲》《七宗罪》等。3.閱讀療法效果評價。美國學者認為閱讀療法對正處于生理和心理迅速發展階段、人生觀也正在形成的青少年最有效果,面向青少年的閱讀療法著作也很多。目前,閱讀療法在國內并沒有廣泛普及,在高校開展的也不多見,宮梅玲多年來在泰山醫學院推廣閱讀療法,效果顯著,該校已經把閱讀療法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學生群體文化層次較高,自我解決問題能力較強,同時閱讀療法自身具有簡便經濟及時、不泄露隱私等突出優勢,這些都有助于閱讀療法在高校開展。把閱讀療法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大學生都能了解閱讀療法,并在實際生活中能夠自覺自如地運用閱讀療法,這將極大地緩解高校心理教師師資不足與學生心理需求增多的矛盾。閱讀療法也是高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預防心理疾病的一條途徑,它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辟了一條新思路。我國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開卷有益”已成為國人的一種集體潛意識,這些都十分有益于閱讀療法的開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閱讀療法在我國尤其是高校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宮梅玲,叢中,王連云.有助于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書刊類別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2
[2]王波.閱讀療法書目[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4
[3]宮梅玲.閱讀療法納入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的嘗試[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
[4]王漢林,魯忠義.閱讀療法的心理作用機制及應用[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
[5]余鵬彥,鞠鑫.發展性閱讀療法在大學生積極品質培養中的應用探析[J].現代情報,2014
[6]王景文,黃曉鸝,唐品,李東.我國閱讀療法書目研究與實踐進展評述——基于文獻分析與書目建設的視角[J].圖書館雜志,2015
[7]劉雙,李崢.閱讀療法在抑郁患者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5
[8]王景文,高玉潔,許靜,唐品.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發展現狀與未來走向的深度分析[J].圖書館,2016
作者:申雯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