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本科化學實驗教學質量影響因素,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理工類學科專業的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實驗教學質量的高低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成敗。本文從教師教學能力、實驗教學模式、教學質量評價、職稱評審和績效考核、實驗條件四個方面分析了制約化學實驗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查閱相關文獻,兼顧貴州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促進實驗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教學能力;職稱評審;績效考核;實驗教學模式;教學質量評價;實驗條件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目標就是為社會輸送大批實踐能力強、職業素養高的應用型人才。對于理工類學科專業來說,實驗教學是校內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它能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思考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應變能力等綜合能力,實驗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培養的成敗。師生是高校教學的主體,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成果,并且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息息相關。因此,能促進教師提高教學素養和提高學生實驗積極性的方法都能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1.1教師教學能力問題
(1)教師教育專業知識缺乏。高校教師很多都不是出自師范院校,缺乏教育的專業知識,這就使得教師在教學效能感、教學控制點、知識觀、學習觀、教學觀和學習動機激發等方面存在認知偏差,進而影響教學質量[1,2]。雖然學校對于剛入職的教師,有進行《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高等教育法規》等崗前培訓和一些網絡培訓課程,但是對實際的教學指導作用有限。(2)實驗教學需要具備更多技能。化學實驗教學區別于理論教學,它不僅需要具備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也需要教師自身具備嚴格的藥品取用規范、儀器操作規范;極強的實驗安全意識和足夠的“三廢”處理知識等。近年來,很多高校實驗室的安全事故的發生都是由于人的不規范操作、安全意識淡薄造成的。如果教師自身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不能讓學生在學習期間規范操作、提高安全素養,何談培養高素質人才。(3)實驗教學模式問題。受到傳統“重理論、輕教學”觀念的影響,實驗教學被認為從屬于理論教學,部分高校實驗教學模式依然比較傳統:教學理念以教為主,學習資源是教材,學習方式是個人接收式,學習評價是結果性評價。這種教學模式,顯然與以學生為主導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相沖突。(4)職稱績效導向問題。大多數高校教師的職業競升通道和最大壓力就是職稱評審,任職條件中所涉及到教學的要求以教學工作量為主,比如上課門數、上課學時數、畢業論文指導人數等,對教學“質”的要求不高;而業績成果如科研和論文等,有明確“質”和“量”的要求。另外,在年終績效考核中“重科研、輕教學”的獎勵政策;再加上,教師為了上好一門實驗課,必然要花費很多的精力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設計等教學準備工作,而實驗教學質量好與差在待遇上并沒有多大區別,僅與職稱級別相關。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教師也需要解決實際生活和向上發展問題,從而弱化了在教學上的成長。(5)教學質量評價問題。為了確實抓好實驗教學質量,我校制定了一套“學校-學院-實驗室”三級督查的質量監控制度;同時建立“督導/專家評價、同行評價、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多元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這種“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質量監控制度和質量評價體系實施后,實驗教學質量確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由于人情、面子等問題,可能導致督導、同行的評價失去客觀性。另外,不同性質的實驗課程,采用相同的評價標準,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對教師的評價,未考慮設備完好程度、學生基礎知識差異性、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不同步等客觀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對學生的成績評價,結果性評價一般采用實驗報告成績、考勤;過程性評價以實操成績形式出現,很容易受到老師主觀因素的影響,缺乏客觀評價標準,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6)實驗條件。實驗教學中,存在實驗設備臺套數不足的現象,學生參與度降低;存在設備過時的現象,不能保證技術知識的先進,不符合培養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目標;存在故障實驗設備因缺乏維修資金,不能投入教學使用,致使教學設備一時緊缺現象;存在不能滿足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硬、軟件設施現象等等,這些都能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實驗教學質量。
2改進措施
采用多途徑,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學院安排一些資深的教師定期開展一些教育教學方面的講座、沙龍,新近教師必須完成一定的學習次數并提供收獲感想。對于專業性強的課程,采用“老帶新”幫扶措施。鼓勵教師參加或組織各種專業技能的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比如參加教學技能大賽、大學生化學實驗大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并將這些成果納入聘用或年終績效考核中。加強校企共建,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給教師提供一些外出培訓或進修的機會等。為了降低實驗風險,所有進入實驗室的教師都需要進行安全知識考核。調整年終績效考核中,科研與教學工作量的比重。高校科研是為了讓教師了解學科發展前沿,促進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方式的改革,目的在于提高教師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時刻銘記普通高校主要職能是培養大量的、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改變“輕教學、重科研”的觀念。在年終績效考核中,學校只規定教學工作量和科研任務量,并未規定教學與科研比重。而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此多彼少,為使教學工作保“質”、保“量”完成,調整科研、教學兩者的比重到合適值,也是很有必要的。加強教學“質”的考核,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效果評價標準和方法。費章鳳等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教師同意將教學效果作為評價教學“質”的最重要評價標準[3],那么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是評價教學“質”的必然途徑。為了教學效果評價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在現有教學效果評價模式下,增加實驗條件、課程性質、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不同步等客觀因素在教學評價中的權重;同時,考慮學生成績差異性、教師嚴格程度等主觀因素對教學評價的影響,以期建立更加科學、公正的教學效果評價標準。建立結果性與過程性評價并重的實驗教學模式。我校已購買了能為教學過程提供數據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雨課堂”的使用權。在實驗預習環節中,借助“雨課堂”,在實驗預習環節可將實驗項目所涉及的藥品規范取用、儀器規范操作、實驗操作要點、實驗原理、安全知識、“三廢”處理知識等以選擇題、提問式或問卷式、視頻等形式進行。一來可以將原來難以評估的實驗預習效果進行量化評價;二來學生在實驗進行中或結束時,回看相應資料,提高學生操作規范性和安全意識。加大實驗室資金投入,改善實驗條件。齊備的實驗教學條件是展開實驗教學、保證實驗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加大實驗室投入,一是為了保障實驗教學正常進行,如及時維修設備、購買新設備;二是為了提高實驗室教育裝備水平,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如添置仿真教學設施、雨課堂教學工具。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質量,既需要改善實驗條件的硬實力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軟實力,也需要建立科學的、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和方法,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真正發揮好職稱評審和年終績效考核的積極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娜,孫越異.影響中醫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對策—基于評價體系的視角[J].價值工程,2016(34):18-19.
[2]盛群力,鐘麗佳,張玉梅.大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調查[J].開放教育研究,2015,21(4):44-50.
[3]費章鳳,胡小紅.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的實證分析—基于職稱評審的視角[J].復旦教育論壇,2011,9(3):33-37.
[4]安洋,婁紹霞,馮曉翔.新信息時代的高職課程教學改革方向初探[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6,18(11):106-109.
作者:覃芳 單位:貴州師范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