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醫藥高?;瘜W教育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將化學基礎理論和實踐與醫藥專業課程進行了深度融合,從教學內容的設置、實驗項目的重組、教材的編寫到教學團隊的科研方向,構筑與醫藥課程密切相關的化學課程教育新體系。通過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使學生能應用化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去分析和解決與醫藥專業相關的化學問題。
化學課程是醫學院校醫藥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化學課程在大學前兩個學年開設,在課程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方法論和理論指導,是重要的基礎課程。[1-2]學生不僅要掌握化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其在醫藥領域的應用?,F在有不少學生認為化學與現實生活脫節,化學教材與醫藥專業聯系不多,給學生一種學之無用的感覺。[3-4]所以,如何使醫藥專業的化學課程的教與學變得輕松有趣且保障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應從加強醫藥學專業知識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提高教與學的效果。為配合醫藥專業人才培養的新需求,使學生能在生命科學領域內以化學的觀點從分子水平觀察和探索生命現象,能應用化學的理論、規律、方法、手段去分析和解決醫藥專業相關的問題[5-6],多年來我們進行了醫藥高校化學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總結為以下幾點。
1以化學基礎課程教學為平臺,將基礎課與專業課的多學科滲透交叉融合點轉化為教學和研究的創新點,教學和研究的的興趣點
對傳統四大化學課程進行改革,重組、優化、更新教學內容,構筑了與醫藥課程密切相關的化學課程新體系。以化學與醫藥學多學科滲透交叉的教學與研究為切入點,形成了能在化學基礎課程與生物無機化學、生物物理化學、無機藥物、物理藥劑學等交叉學科中進行教學和研究的教學和學習群體。以物理化學為例,作為藥學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為藥物化學、藥劑學等專業課提供方法和理論指導,同時它還是聯系藥學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應用的橋梁,因此,物理化學已滲透到藥學專業各個領域。將物理化學基礎課程與藥物合成、藥物制劑、藥物代謝動力學進行滲透交叉融合,將基礎理論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轉化為教學和研究的創新點,教學和研究的興趣點,激發學生學習和科研的熱情。下面是物理化學與物理藥劑學課程融合的例子。兩門課程融合形成新的《物理化學》課程教學體系,有效促進了《物理化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2以化學實驗為載體,使實驗室成為綜合培養
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一體化的最好場所通過編寫大學實驗化學(應用型醫藥專業)教材,改變傳統的四大化學實驗各自為陣、自成體系,各自依附于其理論課程的傳統模式,建立一個在一級學科水平上的大學化學實驗課程體系。該體系從教材編寫、實驗教學組織等各方面進行實施運行,具有堅實的實踐基礎。調整實驗課結構,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基礎化學實驗精選了元素性質的實驗,以60%化學定量分析的綜合性實驗,保證醫學生在醫學檢驗及生化檢驗方面的基本需要。無機化學實驗精選了元素性質的實驗,重點突出了化合物的制備、提純和分析檢驗的實驗。物理化學實驗與藥劑學緊密結合起來,滿足藥學專業的需要。綜合性實驗和綜合設計實驗占50%,基礎實驗占50%,增加動手動腦的綜合性訓練。
3使教材成為教學活動中的有效媒介
教材作為教學活動中的有效工具,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媒介,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媒介。調整章節內容使基礎化學課程與生物無機化學、生物物理化學、無機藥物、物理藥劑學等交叉學科中進行深度融合,從而大學化學教育與醫藥專業教育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教材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教學團隊主編或參編了《基礎化學》、《基礎化學實驗》、《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等20余部教材,其中國家規劃教材6部,全國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藥品類專業衛生部規劃教材3部。
4采用多種多樣靈活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
積極倡導研究性自主學習。以教師引導,選擇應用性特點顯著的章節(例如物理化學中的表面現象、膠體化學等),組織學生實驗性講課。發掘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和創造潛能,要求學生不滿足于現成知識和結論,盡力擴大知識面,將專業知識學習與多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開闊視野,豐富想象力,提倡學習的多維性、多元性和自主性和自覺性。模擬科研論文的撰寫。以物理化學、無機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術及方法在醫藥學專業中的應用為內容,引導學生學習模擬科研論文的撰寫。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等活動。設計性實驗考核。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自由發揮、自由馳騁:他們查文獻、查期刊,他們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很有創意的實驗層出不窮。學生的研究型自設計實驗方案經教師認真評定,評定時與學生共同論證、共同討論、不斷完善。教師認準后,同學可自由選擇時間實施實驗。實驗室全天候對研究型自設計實驗開放。學生完成研究型自設計實驗后以論文的形代提交實驗結果。重視教學效果反饋工作,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采用兩種形式對教學效果進行反饋:(1)網上評教;(2)學生座談會。定期收集學生對教學過程的意見和建議,教學團隊統一進行處理和回復,實現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雙向溝通。
5加強科學研究,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并重,協調發展。通過教學工作拓展團隊的知識領域,帶動教學水平提高。在科研與教學改革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建設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創新團隊。團隊專業學術水平較高,發展方向多元化,能夠滿足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師資隊伍的要求。教學團隊形成了生物物理化學及物理藥劑學、配位化學與無機藥物、手性藥物、納米材料化學和界面化學及生物功能等穩定的研究方向;近五年來,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共2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SCI收錄論文40余篇。通過醫藥專業化學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提高了學生整體素質,培養了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瘜W教育改革惠及醫學、藥學、生物技術、醫學檢驗等專業。教學改革的效果最終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效果上。為了檢驗我們的化學教學質量,促進能力培養,積極引導學生參加了廣西教育廳廣西化學專業委員會組織的兩項專業最高賽事,組隊參加了“化學實驗技能競賽”及化學化工論文設計競賽,學生參賽涌躍,學生科技創新成果顯著。學生參加廣西高校大學生各屆化學(化工)類論文設計競賽獲獎十四篇及廣西各屆化學實驗技能競賽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等共10余項,大學生發表科技論文20余篇。已匯編學生物理化學論文集3本,共計約30萬字。學生在化學基礎課程打下的扎實基礎也為其在以后專業學習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全國醫藥院校藥學/中藥學大學生實驗技能競賽中獲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藥苑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創新成果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學生參賽團隊在第六屆“挑戰杯”廣西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三等獎。
參考文獻
[1]姚杰,衛建琮,喬華,等.通識教育背景下醫學化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2):96-98.
[2]肖錫林,廖力夫,林英武,等.專業認證背景下《醫學基礎化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6):714-717.
[3]李晨,李小強,曹蔚,等.國內外藥學專業學位發展現狀[J].基礎醫學教育,2015,29(8):736-739.
[4]田青平,丁紅,邢桂琴.物理化學在藥學中的作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5(4):360-361.
[5]郭恒俊,王曉云,張立立,等.構建生物化學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新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5):99-100.
[6]徐力生,張霞,李治芳,等.開設藥學學科一體化綜合性實驗的探討[J].藥學教育,2010,26(2):49-51.
作者:鄧月義 張東 鄧紅星 沈雪松 單位:桂林醫學院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