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生自學閱讀化學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化學教學中自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措施
在平時的化學教學中,應該如何正確指導學生并不斷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需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閱讀,重在培養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化學用語的自學能力。
化學基本概念、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也是學好化學的關鍵。這些內容的學習難度不大,但都很嚴謹,學生只要通過認真閱讀、仔細推敲就可以掌握。課前一天,教師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用語編成《課前訓練》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自習或課外時間自學課本的相關知識,完成《課前訓練》的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做到有目的地閱讀教材,帶著問題去探索知識。對于一些容易混淆不清的概念,提出問題,上課時師生共同討論解答。同時要求學生對重要的概念以勾、畫、圈、點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標記,以加深理解和記憶。課前自學閱讀有利于學生上課專心聽講和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既給學生下水導“游”,也借以啟發其鞏固練習,掌握閱讀方法。
2.課堂閱讀,重在提高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1)入課時創設閱讀情境,即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新教材上很多內容的知識性、趣味性、時代性很強,教學中,要緊密結合學科特點,充分運用實驗、現象,來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針對課本上靜態知識,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多種課件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從而激發學生課下自學閱讀的興趣。(2)課堂閱讀中教師重在引導學生分析課本中的圖象、圖表、數據。高考考試大綱要求學生要具備“將化學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利用數學工具來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抽象的教學內容,用圖形、圖表或數據來說明,可以使之形象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便于概念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引領學生閱讀分析這些圖表、圖形、數據。首先,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圖是學習化學實驗的最快捷、最便利的語言。在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圖的閱讀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以下問題并對此進行分析:(1)實驗的目的;(2)實驗的原理;(3)實驗所需要的儀器和藥品;(4)實驗裝置圖各個部分的作用;(5)實驗要求的條件和注意事項;⑹推測實驗時的正確現象和結論。其次,化學課本中還有許多圖形、圖表和數據。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圖形,讓學生理解圖形中橫、縱坐標的化學意義和圖上點、線、面的化學內涵?;瘜W課本還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圖表數據,而這些數據都是科學家們經過實驗積累而得出來的,這些都是說明化學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據。在化學課堂閱讀中,要培養學生從數據圖形中讀出問題,讀出規律,導出概念的能力。
3.課后閱讀重在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發散思維,獲取新信息的能力。
學生課后閱讀能使教師反饋信息,檢測學生自身閱讀是否有效進行。(1)課后閱讀是學生對某一階段已學知識的歸納總結。學完一章后,必須讓學生對全章知識進行再次閱讀并進行歸納總結。為達目的,教師要把閱讀、思考、歸納的時間充分的留給學生,并對學生歸納總結的知識點進行批閱,有針對性的對所有有進步的學生表揚,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做即鞏固了已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2)課后閱讀也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過程。在學習完選3第一章第一節的能層、能級、構造原理、能級組后,布置作業讓學生課后推測第八周期能夠容納多少種元素?在學習完NH3的溶解性及噴泉實驗后,布置作業讓學生課后推測還有哪些物質在哪些情況下可形成噴泉?要求學生在課后閱讀中要多聯想、多角度思考,以提高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使知識容量增多,思維過程靈活。(3)學生從課后閱讀中,獲取新信息,提高分析應用能力。學習過程中,題目反饋出的信息在課本中不是直接體現出來的,要將所有信息整合,結合書本已學知識,理清思路,才能順利解答。針對課后練習題,要學會刪選、分析、判斷和推理,要學會歸納總結,以提高學生自學閱讀能力中的分析應用能力。
二、結語
化學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多樣的,學好化學的關鍵之一,重豐培養學生自學閱讀能力,學生的自學閱讀能力提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才能輕松自如。
作者:焦秀珍 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