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合作探究的高中化學教學,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合作探究學習就是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共同完成任務,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在高中化學課堂實踐中運用合作探究教學,教師可以將實驗、問題探究以及課堂導入等新穎的化學教學方式融入具體課程活動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合作探究;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引言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各界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代教育理念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的發展。那么,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是在高中教學中最好和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合作探究學習也就是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共同完成任務,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1]。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教師仍然喜歡用“灌輸式、題海戰”等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上找不準自己的定位,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革教育理念,將合作探究觀念融入課堂活動中,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實現化學知識的學以致用。
一、巧設化學問題,激發學生合作探究的欲望
美國學者吉爾福特理論研究表明:與人的創造力有密切相關的能力是發散思維的能力[2]。也就是說,教師在高中化學具體的課程實踐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設計有關的化學問題。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促使學生全神貫注地進行聽講,還有助于激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開展創造性的探索,從而加深學生對抽象的化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認識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乙酸的結構和官能團以及其他有關乙酸的知識,培養學生分析總結歸納的能力,激發學生合作探究的欲望,教師應該巧設課程問題,將問題貫穿于課堂活動開展的每個環節。首先,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可以用“醋的七十二變”導入新課,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既幫助學生開闊了視野,了解“醋”字的來源,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其次,教師由醋提出問題:作為烹料五味之首,醋酸將我們的生活調理得有滋有味,你們知道食醋中哪種成分起到了最大功效嗎?學生根據以往所學的化學知識,大多猜測是“乙酸”,之后,教師可以請學生以乙醇為原料制備乙酸,寫出方程式。最后,教師給學生展示乙酸樣品,讓學生從顏色、狀態、氣味、熔沸點、水溶性等幾個方面總結乙酸的物理性質,合作探究寫出乙酸的分子式和乙酸的官能團……一節化學課程就在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中如火如荼地展開了。教師在化學課堂上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應當遵循難度上的適度性原則,保證每位學生可以在努力探討下解決問題,獲得學習化學的成就感,進而使學生逐漸對化學課程產生興趣。好奇心是學生展開合作探究的基礎,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深入落實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開展實驗探究,引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一種主動的學習行為,只有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合作探究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3]。因此,教師在高中化學實驗課中,應該注重通過化學實驗活動來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這既可以幫助學生在不斷實驗中證明和掌握化學知識與規律,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使學生真正理解和認識到化學的本質。例如,在教學《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并學會運用實驗進行驗證的科學探究方法,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展中,以分組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在實驗中歸納總結相關的化學知識,師生共同合作,在探究中體驗學習化學知識的樂趣和成就感。首先,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化學實驗室,給學生演示集氣瓶、雙孔橡皮塞、膠頭滴管、燒杯、pH試紙等實驗儀器,并告誡學生應遵守實驗室的管理制度。然后,教師根據初中做過的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的現象,讓學生寫出碳酸鈉與二氧化碳和水的反應式,從而得出碳酸氫鈉;之后,請學生思考并合作實驗碳酸鈉能否與氫氧化鈣、氯化鈣反應,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得出化學結論。最后,教師繼續請學生分組實驗探究碳酸鈣和鹽酸的反應以及碳酸鈉和鹽酸的反應,遷移對比得到新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最直觀地展現了合作探究的教學理論,有助于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在化學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做化學實驗,探究發現新的化學規律和知識,體驗具體的合作探究過程,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有助于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
三、新穎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合作探究興趣
夸美紐斯認為:“正確的教學應能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并感到愉快。”也就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興趣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究,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在高中化學課堂中,興趣更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教師應該創設新穎的課堂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例如,在教學《鎂的提取及應用》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可以在認識物質性質的同時,學會認識物質的方法,并從中體會到化學為人類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教師要重視課程導入環節的設置,使學生意識到化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激發學生開展合作探究的興趣。首先,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生活問題:大家知道世界上第一架飛機是誰發明的嗎?這架飛機只能在天空中飛行幾秒的原因是什么?新穎的問題導入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迫切地想要學習本節課的內容。然后,教師又向學生講解鎂這種重要的“國防金屬”,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接著,用多媒體播放了鎂在生活中的應用:代步的自行車、汽車;增添節日氣氛的焰火;可以飛上太空的宇宙飛船……最后,在學生的感慨中,教師請學生合作探究如何提取鎂,并討論在海水中是否可以提取鎂。在本節課中,教師從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實際入手導入新課,創設生活中有關鎂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為自我發展和社會進步而學習化學、合作探究的興趣。由此可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通過新穎的課堂導入,層層遞進,使學生在師生、生生互動中體驗并發現問題,為學生合作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合作探究教學理論,既是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內容要求,又是現代科學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實踐證明,在高中化學課堂實踐中運用合作探究教學,可以將實驗、問題探究以及課堂導入等新穎的化學教學方式融入具體課程活動中,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能使其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玲瓏,馬志成.高中化學探究實驗教學案例設計與實踐[J].職業技術,2009(03):62.
[2]馮新平.對化學探究性教學策略的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09):10-11.
[3]李貴香,王秀紅.新課標下山東省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化學教育,2008(07):48-51.
作者:林景華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鹽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