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醫用化學教學改革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網絡的普及,有機結合了線上與線下教育優點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備受關注。微課具有短小精悍、針對性強以及學習時間地點更為靈活等特點,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教學改革研究的熱點之一。本文以醫用化學教學為例,探討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及相關教學實踐。
關鍵詞:微課;醫用化學;混合式教學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知識建構教學中學生是知識的主動追求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和幫助者。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有機結合了線上與線下教育各自優點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1]。在諸多網絡手段中,微課以其短小精悍、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等特點,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碎片化的學習需求,讓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2][3]。因此,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逐漸成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的熱點,在醫學院校教學實踐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醫用化學是高等醫學院校口腔、司法、護理、康復、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學生的必修基礎課。課程內容涵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的基本內容,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是構成醫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后續醫學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本文即以醫用化學教學為例,探討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及相關教學實踐。
一、基于微課的教學內容體系建設
醫用化學課程知識點多且分散,進行基于微課的教育模式改革必須對教學內容做重新整合。在此基礎上,對微課和題庫進行優化,通過模塊設置及功能優化,突出自主學習功能,更為有效地適應學員自學的要求。具體包括:1.章節知識點梳理:以框圖的形式全面梳理醫用化學涉及的知識點及知識點間的相互關系;合理劃分微課教學章節。2.錄制微課視頻:根據知識點梳理框圖建立鏈接,以知識點為中心編排微課視頻內容;同時,每節視頻后新增2—3個思考題,供學生及時檢測學習效果;對教學中反饋的難點,我們錄制了專題微課供學生課后復習。3.習題庫優化和新編習題:對已有題庫進行結構優化,由原有“章節—習題”的關聯,調整為“知識點—習題”關聯;同時選取與學生后續課程或工作密切相關的內容編制習題,以保證有充足的、實用性強的習題供學生自測。
二、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醫用化學教學內容和我校學生特點,進行了微課輔助下的傳統課堂改造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4]。1.基于微課的傳統課堂改造。將原有傳統課堂“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師→學生”單向傳送信息的模式改為“教師←→學生”雙向互動。主要包括:課前教師通過課程網站將預習任務給學生,要求學生閱讀教材中相關章節的內容、收看微課并完成網絡自測題;課上根據測試成績統計情況反饋,教師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和講授時間,在課堂教學上,著重講解錯誤率高的題目對應的知識點,同時進行課內討論,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課后教師根據課堂講解及討論情況,選擇微課視頻,以作業形式給學生,供學生反復收看學習,同時從題庫選取相關習題供學生復習鞏固。2.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實踐。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為中心,以優化的微課為依托,進行翻轉課堂實踐。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1)編寫討論題:結合學生在后續課程涉及的化學理論編寫討論題,有通用性的討論題,如“與生物堿”等,也有為特定專業學生編制的討論題,如給法醫學生討論用的“指紋鑒定”、“精斑檢測與苦味酸”,給眼視光學生用的“隱形眼鏡中的化學問題”等。(2)課前準備:將討論主題通過網絡論壇給學生,組織學生自愿報名并選出組長;教師把微課視頻給各組學生自學;由組長組織組員在收看視頻的基礎上進行資料查找、PPT制作及試講等工作。(3)翻轉課堂實踐:在課堂上,由每組選出的學生代表匯報本組討論結果,并對討論題的背景知識點進行講解,回答同學提問。
三、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教學模式的改變是一個體系的改變,必然要求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對于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而言,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主要采取邊學習邊評價的方式,評價內容由單一評價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轉向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評價,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四、教學效果
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發揮了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的引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學生借助于課程網絡平臺,主動參與化學課程教學過程,及時反饋學習問題和困難,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通過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將所學化學基礎知識與醫藥專業知識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從材料查找到制作PPT及試講等都是以組長為核心完成,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近年來,學生化學課程期終理論考試成績良好率也逐年提高。
五、結論
總之,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很好地適應了醫學院醫用化學的實際教學需求,變單一的課堂教師授課為更為靈活與主動的自主學習;提高了課堂效率,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溝通;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同時采取多元化評價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學習時間,事半功倍地學習化學,理解、掌握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化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岑健林.“互聯網+”時代微課的定義、特征與應用適應性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2):97-100.
[2]孫蓮,郝曉婷,胡爾西丹•依麻木,等.醫用化學微課的制作與應用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62-63.
[3]劉春紅,馮志彪,隋春霞,等.以慕課和微課為基礎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有機分析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8,(1):84-89.
[4]張振琴,朱荔,周樂山,等.醫用化學分層次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7,(1):38-40.
作者:羅伊丹 傅友 張振琴 何廣武 居一春 周萍 姜慧君 朱荔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