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網絡環境會計學個性化教學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傳統中級會計學教學方式的不足
1.缺乏對學生個性化差異分析。
傳統的中級會計學教學模式是統一安排、集中授課,追求整體進度,依照中間水平進行課程的規劃安排,不重視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對不同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效果掌握程度不高,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出現,好的越來越好,基礎差的學生學習愈來愈吃力,不利于學生發展。
2.學生學習能力缺失。
學習能力不僅表現為接受、記憶,更重要的是理解、運用,傳統中級會計學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偏重教師的講述與重復,“填鴨式”教學使得學生沒有精力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和融會貫通,對知識的認知只停留在表層,不能深入理解,獨立學習能力較差。
3.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差。
中級會計學不僅是一門理論課程,更需要結合實踐檢驗來豐富學習,這就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但每個學生的興趣點不同,傳統教學模式又不重視“因材施教”,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得到充分調動,學習主動性較低。
4.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僅限于課堂上的提問,這對于中級會計學教學來說遠遠不夠,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學習效果也不能及時得到傳達,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了“授業”的角色,并未實現“解惑”的作用。
二、中級會計學網絡教學特點
網絡教育的普及和推廣為中級會計學教學注入了新動力,結合其自身特質,信息網絡環境下的中級會計學教學具有以下特點。
1.教學方式現代化。
代替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全面主導地位的方式,網絡教學提出一種雙向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構建創造性學習空間,允許學生自由探索,以網絡信息為載體,實現教與學互動的和諧場景。
2.教學手段信息化。
計算機軟件、網絡代替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黑板、粉筆、作業本,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采用更為豐富的實例,利用網絡獲得更多的資源,諸如企業憑證、賬簿等數據,方便學生直觀感受,實際探究,同時,還可利用各種功能完善的計算機軟件,讓學生進行會計模擬,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3.教學評價方式多樣化。
區別于傳統的試卷考核模式,網絡環境下的評價方式更為多樣,通過憑證的撰寫、賬簿的核算及會計軟件的模擬操作測評,教師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方便個性化教學目標的制定與教學計劃的策劃。
三、針對網絡環境下的中級會計學個性化教學可采取的措施
1.優化課程設置。
網絡環境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技術支持,在課程設置時,可根據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等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并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反饋的信息與評價及時做出調整,為每一名學生打造“量身定制”的課程安排。
2.綜合教學內容。
中級會計學既是一門會計學基礎課程,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安排上,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合理分布,強化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能力訓練。
3.改善教學方法。
信息網絡技術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除基本的會計理論教學外,對會計核算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可依據學生興趣點,選用包括案例教學法、虛擬現實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等在內的多種教學手段,也可以綜合運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其主動學習,培養其獨立學習能力。
4.改變考核體系。
充分挖掘信息網絡教育的多變特點,根據學生特質設立個性化的測評體系,可以在傳統的筆試基礎上衍生出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的形式,如增加會計電算化模擬操作,考慮基礎理論與實踐能力的綜合測評,避免理論與實踐脫節情形的出現,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設有利環境。
作者:李杰平 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