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課標時事政治高中政治運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在新課標下,高中政治教學運用時事政治要圍繞“以學生為本”的核心理念,通過學以致用的時事政治與理論結合、時事政治與學情及教學內容結合、時事政治在高考應試的運用等,進一步培養并增強學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從而推動學生形成政治綜合能力,實現政治學習為學生服務的目標。
新課標
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是高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在新課程下高中教師要在“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等理念的指導下,通過時事政治對理論知識學習、解決實際問題、應對高考檢測等三方面的作用發揮,培養學生政治綜合能力,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實際效果。
一、以時事政治來帶動政治理論知識的運用,體現為學生服務的新課改理念
在高中政治學習中,理論知識往往比較枯燥無味的。高中政治教師要善于運用時事熱點,把教學內容有機地嵌入到時事政治材料中。這一方面,既能通過時事熱點來提高并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另一方面,又能學以致用,推動學生將政治理論學習與時事政治結合起來,增加高中政治學習的趣味性。而在新課程改革下,以時事政治來帶動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只有通過鮮活的社會時事熱點材料,才能使政治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新課改高中政治教學為學生學習發展服務的目標,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運用時事政治,既有其現實的需要性,又能體現新課改“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的理念,是高中政治教學不可回避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且越來越受到師生的歡迎。2016年下半年,最熱門的事情莫過于美國大選,全世界都要關注美國人民到底選一個“瘋子”還是“騙子”做這個超級大國的總統。在選舉之前,筆者正好帶領學生復習高一政治的第六課《投資理財的選擇》,要復習中筆者就讓學生談談對美國大選的看法及預測一下到底是“瘋子”還是“騙子”當選。結果大部分學生們按報刊民調預測了“騙子”希拉里會當選,因為學生們也認為希拉時的優勢過于明顯。而筆者卻將投資理財的方式滲透到其中進行分析:“如果希拉里當選,美國人自己有什么好處?”——換言之,希拉里能為美國人的財富增長做什么?由于希拉里會延續現任政府的政治遺產,亞太再平衡政策與世界警察的角色必然會繼續拖著美國人民的后腿,使其經濟發展與復興會更舉步維艱。即是說,在投資理財可預測的未來,國民收入的增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國家債務會進一步增加,美國老百姓的日子會更艱難。因而,筆者在課堂教學上大膽預測,“瘋子”特朗普勝出的可能性很高。通過這一時事政治的介入,學生們不僅對美國民主有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對財富積累、分配、投資理財理論產生了深厚的興趣。而筆者預測中所滲透的投資理財知識,更是被學生所掌握、理解,當美國大選結果傳來,更多的學生對政治理論學習與運用顯得更加用心,并對筆者的預測結果報以熱烈的掌聲。
二、關注學生實際以時事政治來培養學生理性思考能力,增強學生分析能力
在新課標下,密切聯系學生生活是高中政治教學的著力點之一,也是時事政治運用的重要平臺。通過時事政治的運用,結合學生實際使高中政治教學學以致用,不僅能引導學生理性思考能力,而且還能增加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筆者以《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為例,在教學過程沒有一開始就切入到教學內容,而是以魏書生民主教學這一教育時事熱點來導入,在介紹了相關時事之后再以班級的管理為分析對象,通過學生對班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監督等環節進行分析,使學生看到公民政治參與中的民主本質。由于涉及到學生實際,學生們的討論與分析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他們看到了民主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限制,從而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另一方面,通過班級管理來透視政治參與,反映出我國政治治理的核心與本質,從而更理性去思考并分析問題。如有學生認為某同學最適合做班干部,但某同學偏偏無心于班級管理,醉心于讀書學習中。在學習之前,往往很多學生會認為某同學沒有集體榮譽感,不太負責任;但通過政治參與的學習之后,就會理性看待這一問題,并對某同學報以理解的態度。盡管班級管理與公民的政治參與有較大的區別,但通過以類比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性認識我國的政治體制,使其充分認識到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形式與內涵,既能有力地回擊西方媒體對我國政治體制的曲解與攻擊,又能使學生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形成理性思考能力,并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有助于其增加分析能力,為《生活與哲學》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不難看出,把高中政治教學通過時事政治引導并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生會進一步挖掘理解政治理論知識,培養理性思考能力,增加對社會現象的分析能力。
三、以高考政治能力考查來豐富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在新課改進一步深入的前提下,高考政治越來越體現出政治學習以學生為本的傾向,而這種傾向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高考政治能力的考查。在高考政治中,尤其是材料分析題型中,政治綜合能力的運用已經成為了高考重點的考查方向,不僅注重學生對材料的分析解讀,注重政治學科理論知識的運用,而且還對政治、經濟、文化、生活與哲學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運用也進行了一定的考查。而這種考查最重要的就是體現在時事政治的考查上,在時事政治材料的運用上,高考把政治理論與實踐緊密地聯系起來,以達到考查學生綜合政治能力的目標。因此,通過高考政治綜合能力的考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靈活運用時事政治,既可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效果,又能在課堂教學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強化學生高考應試技巧的運用,是一舉多得的教學手段。以2016年全國I卷文綜38題為例,雖然第(1)、(2)題指向的是當代國際社會知識與經濟生活知識,看似知識點的考查比較單一。而且在資料的選擇上似乎也比較集中于“一帶一路”,材料一是“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及全球一體化發展的判斷,材料二是“一帶一路”下國際產能合作,并以埃及為例。兩則材料都一反2011~2015年高考微觀經濟的考查,而轉向為宏觀經濟的考查,特別重視中國與世界貿易之間的關系梳理。按理這樣的材料與知識考查不會對學生形成太多的難度,但事實并非如此。當代國際社會知識與“一帶一路”有密切的聯系,既有全球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又有全球政治多元化及多極化發展的緊密關聯,兩者之間缺一不可。只有把政治、經濟、文化結合起來,從全球化更宏觀的角度來思考“一帶一路”對世界發展、和平穩定起到的基礎性作用進行分析與思考,才能更深刻理解并體會“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位置,看到全球治理模式下的中國正能量與貢獻。由此所延伸的中國治理模式在國際合作中所發揮的作用,就可以以“埃及”這一點來帶動對世界經濟這個“面”的思考。通過這樣的考查與分析不難發現,單一時事政治材料與單一知識點背后,往往用考查側重點隱藏了學生政治綜合能力的運用,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靈活運用時事政治材料來訓練并提高學生綜合政治能力,既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又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中之重。
綜上,在新課標下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既要重視解決理論與實際聯系的問題,使政治理論知識更好地為學生學習發展服務,又要注重學生面對具有選拔性的高考能力培養,使學生形成分析、解決問題的政治綜合能力,從而體現新課改理念。
作者:孫偉 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東苑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黃模.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意義及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17).
[2]劉永根.淺談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6,(01).
[3]郝英杰.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