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談以生為本理念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運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所謂以生為本,即在教學中始終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政治教學質量。
一、基于學情設置情境,踐行以生為本理念
創設情境是當前有些教師廣泛運用的教學方式。首先,設置質疑性情境。問題是啟發思維和智慧的最佳載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問題能點燃學生大腦思維的火花。例如,在教學民主監督的有關內容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誰監督?監督誰?用什么監督?如何做到正確監督?監督有何意義?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能幫助學生基于原有知識經驗生成全新的知識經驗。其次,創設信息技術情境。例如,《文化傳承與創新》這一單元從傳統建筑、習俗、思想、文藝等方面闡述傳統文化。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從多個渠道搜集資料,有效培養學生獨立獲取信息和分析資料等能力,讓學生清晰直觀地了解和記憶知識,增強學習能力。
二、優化課堂教學環境,踐行以生為本的理念
相關研究指出,環境對個體有著較為深厚的影響,尤其對學生而言,當學生處于生動、愉悅、民主的課堂環境中就能較好地激發潛在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首先,優化學校環境。一般學校環境包括顯性和隱性兩個方面。因而,學校管理部門需加大硬件設施投入,積極配備多媒體和其他輔助性教學工具。同時,還要制定人性化的規章制度。當前教育領域極力強調“摘蘋果”理念,對師生均有著較強的激勵作用。政治教師應積極運用輔助工具開展教學,必要時還可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在多學科交叉模式下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高中思想政治包括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等模塊。由于政治學科最為顯著的特征是理論性,學生理解起來不可避免會存在一定難度或感到枯燥。教師借助隱性環境則能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例如,教師可應用教室懸掛的名言警句、校園宣傳欄標語等,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其次,優化家庭環境。和諧、民主、愉悅的家庭氛圍對學生成長也極為重要。學校和教師應積極聯合家長做好思政教育,通過家長委員會、家訪、家長會、微信群等多種方式為家長清晰講解以生為本理念,而家長也可以及時反饋學生在家的表現,使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便于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提升政治教學效率。
三、注重課堂教學評價,踐行以生為本理念
評價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對調整教學節奏、激活學生思維有著重要作用。引入教學評價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之一。評價必須突出學生主體,構建以生為本的理念要求教學評價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為目標。在評價中,即時評價是常用的方式之一,它有著多邊性、教育性、動態性、生成性、情境性等特點,對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在即時評價中,對話是重要的形式。教師將對話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對話,并在對話中深度參與課堂探究,以此實現評價對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推動作用。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希望獲得參與的機會,也希望在參與中獲得教師的肯定與尊重。教師不能一味否定學生的答案,甚至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隨意打斷學生的回答,這會打擊學生參與探究的信心,使一些學生對課堂失去參與的興趣。評價要基于學生的學習需要,以促進學生深度思考為動力。面對學生的回答,甚至異想天開的答案,教師要耐心聽完,并分析學生得出這類答案的原因。教師通過評價讓學生樹立信心,通過評價讓學生發現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并產生想要積極尋找答案的欲望,以此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對話是師生深度交流的重要策略,教師在評價時要放下權威,以尊重學生的方式與學生展開對話,通過對話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幫助學生突破思維中的盲區,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總之,以生為本的理念是當前重要的教學理念,構建以生為本的模式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深度參與課堂。政治作為培養學生正確觀念的學科之一,通過引入以生為本理念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師開展的各項教學活動,提高政治教學質量。
作者:董玥 單位: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