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政治認同素養培育高中政治課堂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中政治課堂是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主陣地。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政治理論,提升個人政治認知,豐實政治情感,堅實政治信仰不動搖,主動積極與國家政治生活相融合。本文以政治認同素養為主題,以《政治生活》為主材,從時政播報、角色扮演、巧借議題三方面提出具體策略。
思想政治學科必備的素養廣泛,涉及科學精神、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這其中,首要任務便是形成政治認同的素養,這也是將立德樹人目標有效落實的抓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立足課堂教學培育政治認同素養呢?
一、時政播報,建構生活型課堂
教師只有將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才能真正使之實用化、自然化。時政播報是一個非常生活化的課堂環節,就是在上課之前給學生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以演講的方式,向全班同學播報國內外重大時政,并能夠利用所學知識予以適當的點評。例如,教師在上“政治權利和義務”這一節時,第一環節是讓事先準備好的同學上臺進行新聞播報,“2018年2月22日,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決賽中,中國選手武大靖以39秒584打世界紀錄的成績第一個沖過終點,獲得2018年冬奧會中國首枚金牌,這也是中國冬奧會歷史上第13枚金牌,祝賀!”該同學除了演講還圖文并茂地對新聞進行了解說,并運用“公民應該履行好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相關知識加以點評。緊接著,教師及時評價,導入新課。課前播報這種形式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養成關心國際、國內重大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相關信息的習慣,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角色扮演,建構參與型課堂
角色扮演是一種基于學生立場的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情境中扮演相應的角色,參與課堂互動,促進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角色扮演活動一般包含“布置場景———拋出問題———敲定角色———確定任務———表演展示———評價分析———總結提升”等環節。例如,在“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票”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出示了圖片和材料,創設了情境,學生成了“小橋村村民”,積極參與村民選舉活動。這樣的角色扮演,很快讓學生走進了情境。接著教師布置相關任務:1.推選兩名候選人,競選小橋村的村主任;2.候選人可以和智囊團討論5分鐘,參加競選演說;3.剩下的村民思考你心目當中的村主任應該具有哪些素質。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紛紛參與到活動中扮演者自己的角色。教師在政治課堂上設置模擬選舉活動這一環節,一改政治課堂的生搬硬套,學生參與感和責任感在活動中得到了提升,學生也倍加重視自己手中的選舉權。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在理解、體驗中促進了對政治生活知識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了參與政治生活的本領,進一步堅定了政治認同的信念理想。
三、巧借議題,建構活動型課堂
所謂“活動型課堂”是指以某種社會活動形式將課程學習的內容展現出來,或精心設計、組織一些基于課程學習內容的社會實踐。為避免高中政治課簡單的灌輸和空洞的說教,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積極實施以議題為核心的活動型學科課程成為重要任務。例如,在“人民代表大會:國家的權力機關”一課教學時,教師以“怎樣看待人大代表的作用”為議題,精心設計了“看”“請”“寫”相關的活動步驟。在“看”這一環節中,學生借助視頻資料中走進“兩會”,從中了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整個活動的議程,繼而對人大和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進行探究,感悟我國在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在“請”這一環節中,教師邀請當地一些人大代表深入課堂,給學生們講一講自己履職經歷,當選人大代表的過程,平時都以哪些方式參加哪些人大活動等;在“寫”這一環節中,教師指導學生緊扣當前熱點話題,擬寫人大代表“提案”,最后交流分享,遴選出最優提案提交當地的人大代表。在教學中,“怎樣看待人大代表的作用”是這位教師選擇的一個核心議題,其巧借這一議題,設計了“看”“請”“寫”三個關聯活動。“情境”與“知識”交融,知識得到很好地“理解”與“內化”。在這樣的活動型課堂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隨之優化提升。總之,高中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主力軍和接班人,他們的政治認同素養關系到國家的政治秩序穩定,他們的政治思想、行為將成為影響社會政治生活有序開展的重點。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學習政治理念,提升個人政治認知,豐實政治情感,堅實政治信仰不動搖,主動積極與國家政治生活相融合,充分發揮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在培養高中生政治認同中的主陣地作用。
參考文獻:
[1]謝亞蓉.基于政治認同培育的教學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4):20-21.
作者:包鐸 單位:甘肅靖遠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