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詩歌鑒賞下高中語文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鑒賞語言
(一)重誦讀,品韻味
誦讀是學習詩歌的首要環節,也是重要環節。且不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好詩不厭百回讀”,單詩歌的節奏、旋律就足以讓人讀上多遍而不釋手。古代詩人很講究在“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使得語言富有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的韻律美和音樂感。就誦讀方法而言,一是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讀、自己體會感知,二是教師要幫助學生入情入境,三是教師要多種誦讀方法并用,如利用多媒體或聽名家朗讀錄音。誦讀不僅能夠讓學生獲得語言上表層的感知,也有利于學生對詩歌的整體有切實的感受。學清照的《聲聲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自讀、試讀之后,欣賞著名演員兼話劇人濮存昕的一段朗誦。他對這首詞的韻味和情感把握得極好,尤其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句,讀得非常投入,非常感人,完全把李清照內心的凄苦和悲涼讀出來了。他的眼神,他臉上的神態,他手上的動作,都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詞中的情感,在心中產生情感共鳴。同時,這個朗讀還可以讓學生很直觀地了解古代仄聲的讀法。欣賞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再次試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抓關鍵詞,品語言
古典詩歌的語言高度概括凝練,一個詞、一個字都凝聚著作者深厚的情感。“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就是最好的寫照。無論韓愈的“推敲”,還是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無一不是最好的例證。我們鑒賞古典詩歌時,必須要品味語言的雋美。這其中,抓關鍵詞是個好方法。動詞、形容詞、數量詞、副詞、疊音詞都是關鍵詞,都是值得注意,值得鑒賞的。古典詩歌中律詩的關鍵詞往往出現在上下兩句中相對應的位置上,一般出現在頷聯和頸聯中,如果是五言律詩,那么頷聯或頸聯的第三個或第五個字往往是最富有表達力的關鍵詞,是值得鑒賞的。如《江間作四首》中的頸聯“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拳”“退”二字用得巧妙,都是詩句的第三個字。王維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直”和“圓”二字都是詩句的第五個字,也是素來為人稱道的。其他題材詩歌的關鍵字出現的位置不太固定,教師要耐心體會并引導學生領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大膽講出自己的理解。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教師都要鼓勵,要重視學生的初體驗。教師只有做到及時了解學生真實的理解狀況,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幫助學生更準確、更深刻地鑒賞詩歌。
二、鑒賞形象
(一)鑒賞景物形象
詩歌中的景物,如山水花鳥、日月星辰、長空大陸、夕陽落葉等,可謂無所不包,凡是自然界存在的,詩中皆有。然而,詩中的景物并不等同于自然景物,它往往融合了作者的情感,成為客觀形象和主管情感的有機融合體,這就是“意象”,也就是說,詩中的各種意象通常都寄寓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鈴》中“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中的“楊柳”“曉風”“殘月”,這些景物可以說是美麗風景,但仔細品味,這些景物都跟離別有密切的關系,向讀者傳達出的是與心上人離別時候的悲愁和悵惘。要想把握意象,我們還要學會想象和聯想。在鑒賞詩歌時,我們可以在忠于原詩的基礎上對詩人筆下的景象進行再加工,進行合理的想象。讀杜甫的“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時,如果我們只將詩句理解為燕子在濕濕的泥土上飛來飛去,鴛鴦睡在沙灘上”,那么會使詩中所描繪的春天的美景大打折扣。我們可以進行合理的想象:泥融土濕,燕子雙雙翩飛,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成雙的鴛鴦安然地靜臥。這樣,春天的祥和明媚就展現出來了,也能更好地表現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二)鑒賞人物形象
有的詩歌以景色為主,如山水田園詩。有的詩歌以人物為主,如《小兒垂釣》和《江城子•密州出獵》,這些詩歌或塑造了另外一個人物形象,或者描述的主人公就是詩人自己。《小兒垂釣》逼真地描畫了一個兒童初學釣魚的情景,使孩子認真專注、天真爛漫的神態躍然紙上:他坐在長滿青苔的草叢中,正專心致志地釣魚,雖然衣著不整,頭發蓬亂,但讓人覺得很有趣,很可愛。《江城子•密州出獵》則寫的是作者自己:左手牽黃狗,右手擎獵鷹,頭戴錦繡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獵裝,氣宇軒昂。他率領的隊伍,何等雄壯;出獵的場面,何等壯觀。鑒賞人物形象時,我們往往通過分析詩中對人物的種種描寫來體會人物的特點,如《小兒垂釣》通過“蓬頭”“側臥”“遙招手”等外貌和動作描寫突出稚子的可愛和聰明。《江城子•密州出獵》也是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和心理描寫來塑造了老當益壯、氣宇軒昂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的。
三、鑒賞情感
詩歌是抒情言志的文體,寫景或狀物都是為抒發情感而蓄勢作鋪墊的,我們鑒賞時須通過詩歌中的景物或事物所要暗示者的東西來體會作者的情感。
(一)知人論世,讀懂背景
“知人論世”是中國古代文論的一種觀念,是人們評論文學作品的一種原則。語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人是不能離開時代而生活的。掌握“知人論世”的原則,有助于我們理解古代文學作品。每當鑒賞一首詩歌,我們都要弄清楚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寫成的。同一種題材不同的作者表達的情感肯定會有所不同,同一個作者在不同的背景下寫成的詩所表達的思想肯定也不會完全相同。因此,在鑒賞詩歌前,知人論世,讀懂背景,是必不可少的。
(二)辨清題材,找準情感
古詩詞取材非常廣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取材的不同,可以分為邊塞征戰詩、羈旅行役詩、贈友送別詩、悼亡懷友詩、山水田園詩等,每一種題材的詩表現的情感態度是不一樣的,如羈旅行役詩表達的是游子們孤寂落寞的情感,悼亡懷友詩表達的是對友人或親人的悼傷和思念等。在鑒賞詩歌時,我們如能準確判斷出是哪種題材的詩歌,那么理解詩人的情感就容易多了。
作者:劉玉芹 單位:河北省邢臺縣會寧中學